心臟支架是「定時炸彈」?這2個風險,確實該上點心

2020-09-21     張小龍說生活

原標題:心臟支架是「定時炸彈」?這2個風險,確實該上點心

說起心臟支架,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的一種醫療器械,是一個空心的圓柱體金屬管,外表呈網狀,直徑大約在2-4毫米,長數厘米。它主要是由不鏽鋼、鎳鈦合金或鈷鉻合金製作而成。目前來說,單純的金屬網狀心臟支架已經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藥物支架,就是在金屬支架表面塗有抗癌藥物的心臟支架。

心臟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將堵塞的血管撐開,讓血液在人體內順利流通。近年來,由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進行心臟支架介入手術的患者也出現激增。但是,心臟支架也存在風險,並不是裝了心臟支架就等於上了保險,甚至有人說,血管內放了支架就等於放了一顆定時炸彈。真的有那麼恐怖嗎?放心臟支架具體存在哪些風險和副作用呢?

風險一: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支架是個異物,進入血管後會造成內皮損傷。好在,這個損傷是可以自我修復的。

風險二:增加出血風險

為了減緩放置心臟支架的血管再次發生堵塞,就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這樣又會出現藥物引起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就會使人體的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導致出血的症狀,包括消化道出血、尿血、鼻出血等。

很多人認為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放置心臟支架,其實,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放置心臟支架,需要達到下面的兩個條件才可以做心臟支架術:

條件一:看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一般需要達到重度狹窄,就是血管堵塞超過70%-75%,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很大,年齡在35歲-65歲的患者。

條件二:患者首先要考慮藥物治療,心臟支架介入手術是在藥物沒有效果的情況下的選擇。

條件三:沒有禁忌症。支架手術後一般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血友病患者就無法放置心臟支架,因為本身就患有出血性疾病。此外,如果患者並發有其他預後不良的惡性腫瘤,也不建議放心臟支架。

總的來說,目前的心臟支架介入手術已經比較成熟,但是放心臟支架只是一種救急辦法,幫助患者解除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脅,是一種沒有辦法辦法。患者千萬不要認為放了心臟支架就萬事大吉,它所引起的副作用需要正確認識,而且還需要終身服用藥物,這都是患者需要考慮清楚的。

參考資料:

趙北明.誰的心需要「支架」?[N].新疆日報(漢),2012-10-25(01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t3fr3QBURTf-Dn5sW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