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毅 ,柳州市潭中人民醫院檢驗科
引線
審核結果時這樣的結果出現在您面前,您敢發嗎?
患者男,76歲,因頭昏、視物旋轉感一天就診,有既往腦梗史。
結果RBC與HGB比例嚴重不符,HCT嚴重偏低,MCH、MCHC異常未計算出數值,儀器提示標本有問題,紅細胞粒子分布異常。
處理過程
且看標本
推片玻片上均是粗細不均的顆粒
哦呵!疑似發現「真兇」!看了以上圖片「老司機」們是否都想到了,冷凝集!!「標本好冷就凝集」
那麼趕緊「對症下藥」一頓猛操作,把標本分為幾份(不吃以前的虧,一種方法行不通,再想做標本沒了•••)既然怕冷,那麼就給它點溫暖。
一份標本37℃水浴箱溫浴30分鐘檢測,不行呀,標本離開水浴箱就會有顆粒出現,RBC、HCT偏低,MCH、MCHC仍異常偏高,檢測結果不理想啊。
一份標本進行血漿置換,置換之後結果也不是很理想,對於凝集程度較高的樣本,需要置換多次,而置換多次吸取血漿可能會吸到血小板層造成血小板丟失。
一份標本進行1:7預稀釋檢測,把標本與吸取好的儀器原裝稀釋液同時放到37℃水浴箱溫浴,30分鐘之後吸取樣本加到稀釋液中充分混勻立即上機檢測,RBC、HGB、HCT、MCH、MCHC結果較理想。
以下為不同處理方法得出的結果比對
該病例凝集程度較高,經過幾種方法進行比對之後,結果還是有些差異,建議留取標本進行手工計數,所以合格的檢驗標本是保證準確結果的前提。
總結
冷凝集對於大多數檢驗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在平常工作中遇到了還是有人不會處理,雖是老生常談,但覺得還是分享,希望在遇到時能有一點點幫助。
冷凝集是指由冷凝集素引起的RBC在低溫環境下凝集成團的現象,冷凝集反應一般出現在31℃以下,在0~4℃時最強,尤以RBC凝集最為明顯[1],冷凝集素是一種多克隆或單克隆自身抗體 , 絕大多數單克隆冷凝集抗體發現於淋巴網狀細胞瘤患者,而多克隆冷凝集抗體則多由感染引起,特別是支原體肺炎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冷凝集自身抗體主要是 IgM 完全抗體,少數為免疫球蛋白 G(IgG) 或免疫球蛋白 A(IgA)。IgM 抗體對人紅細胞Ⅰ類抗原具有特異性,與其抗原有 10 個結合位點,<30℃抗體可與多個RBC結合後迅速形成血凝塊,造成RBC數量明顯假性減少,溫度提高後凝集可消失[2]。健康人血液中可存在低效價的冷凝集素,其滴度多低於1∶16 [3],當患有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全身性紅斑狼瘡、自身免疫性疾病、非典型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疾病時,可導致冷凝集素增高,患者血液中冷凝集素增高時,會不同程度的影響血細胞分析的結果,所以消除冷凝集對血細胞分析的影響尤其重要。MCHC>380g/L是識別冷凝集干擾血細胞分析結果的基礎指標,異常升高的MCHC降至380g/L以內則是冷凝集干擾被有效糾正的客觀指標[1]。
糾正冷凝集干擾血細胞分析的方法有幾種,第一:對於一些凝集程度低的冷凝集常採用37℃水浴箱溫浴20-30分鐘再上機檢測,其原理是冷凝集素所致紅細胞凝集現象是可逆的,即當溫度恢復到37℃時,抗原抗體復合物逐漸解離,凝聚的紅細胞隨之解聚。第二:對於一些凝集程度較高的冷凝集直接水浴的方法往往無法消除對血細胞分析的影響,常進行血漿置換,將標本以2000r/min離心5min,吸取上層血漿後加入等量血細胞分析儀原裝稀釋液或者等量生理鹽水充分混勻,對於一些效價特別高的可能需要反覆進行置換兩三次之後再進行檢測,多次置換對於量的把控和手法較重要,因在血漿置換過程中會吸取到血小板層易造成血小板丟失[4],多次血漿置換也會造成其他數值的變化,在血漿置換之前最好保留一些標本進行手工計數血小板和白細胞,此次該病例進行置換一次後,再進行溫浴30分鐘,得出的結果相對來說還算理想。第三:1:7預稀釋水浴法,前提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有預稀釋模式,吸取120μL血細胞分析儀原裝稀釋液加入到一次性未抗凝管中,放到37℃水浴箱溫育,最好標本一起溫浴,30分鐘之後吸取20μL標本加入到裝有稀釋液的未抗凝管中,充分混勻之後立即進行檢測,該病例使用此方法得出的結果較理想。
心得體會
一個不準確的結果對病人來說是致命的,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向也許就是誤導,如電視節目律師來了報道的一個案例,一個患者由於EDTA依賴導致的假性血小板減低,由於一些人員的疏忽誤認為患者的血小板是低的,導致了患者花光積蓄多年的求醫路,這給予我們一個警鐘,作為個檢驗人,應檢驗細為先,要做功而不能只做工,學會對異常標本的識別與處理,檢驗工作平凡而平常,大部分都是正常的,而我們就要在正常之中發現它的不同尋常,並把問題解決,提供給臨床一個準確可靠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譚家成,馮霞.MCHC用於識別和糾正冷凝集干擾血細胞分析結果的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5,36(05):682-683.
[2]張艷萍,邵玲俐.紅細胞冷凝集對血常規結果的干擾及處理對策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9(16):82-83.
[3]唐友雲,桂滿元.冷凝集素對血常規的影響及不同處理方法的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4,35(17):2401-2403.
[4]王秀芹,司元全.強冷凝集對血常規檢測結果的影響及處理措施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8,39(05):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