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太少致股價大跌?除了面值退市,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退市規則?

2019-11-29     郭施亮


退市


隨著證券市場交易制度的不斷完善與成熟,股票市場的運行秩序也趨於規範化。與此同時,在IPO發行常態化的影響下,卻促使股票市場退市規則的完善化,一些海外成熟市場的退市規則也得到了市場的參考與借鑑。

然而,面對趨於完善的退市規則,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卻無法充分了解其中的規則政策。在實際情況下,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出現了離奇大跌的時候,投資者卻似乎很難找到真正的原因。

例如,在面值退市的規則影響下,近年來觸及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多。對於觸及面值退市規則的上市公司來說,當交易所確認企業強制退市,上市公司將會步入退市整理期。在實際情況下,當上市公司步入退市整理期後,卻難免產生集中拋售的壓力。縱觀近年來步入退市整理期的上市公司,卻大機率出現加速下跌的走勢,到最後摘牌時刻,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持續大幅縮水,從而導致投資者虧損累累。

又如,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有部分前期強勢的股票,卻出現了大幅下跌的走勢。對於這類價格大幅下跌的股票,既不是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性質,也不是面值退市的問題,反而卻觸及了一些不為人知的退市規則。例如,在主板市場中,當上市公司的股東數量持續20個交易日,且每日均低於2000人時,將會觸及股東數量太少而導致退市的風險。

例如,對於今年以來的牛股菲林格爾,卻在近期出現了價格大幅下跌的表現。然而,對於股價的接連下行,市場卻把原因歸咎於上市公司股東戶數太少,甚至因此存在終止上市的條件。對此,菲林格爾回應表示,截至今年11月20日,菲林格爾的股東戶數為4586人,並不存在相應的終止上市情形。

不過,細看股東戶數太少而觸發的終止上市規則,在具體的規則中,並不包含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的20個交易日以及公司的股票停牌日。除此以外,與主板市場相比,中小板以及創業板的規定有所不同。例如,對於同一個規則,中小板的股東人數設定為低於1000人,而創業板市場,不具有上市條件的,則為少於200人。

由此可見,對於近期個別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離奇下跌,或與股東人數太少,非常接近觸及退市規則的因素有著一定程度的聯繫性。但是,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如非專業的投資者,卻很難充分熟悉退市制度的具體規則,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踩雷的風險。

實際上,除了面值退市以及股東人數過低的退市規則外,在A股市場中,投資者仍需要緊盯著上市公司的成交量變化情況。

在實際情況下,針對上市公司的成交量變化,對部分成交量極度低迷的上市公司來說,同樣也可能會觸及到退市的風險。具體而言,以主板市場為例,在連續120個交易日中,且不包括停牌日,上市公司的累計股票成交量低於500萬股,將可能存在終止上市的問題。至於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市場,則股票累計成交量的規則標準有所不同,例如在同等條件下,中小板的股票累計成交量低於300萬股,而創業板股票累計成交量低於100萬股,也可能會觸及終止上市的條件。

對此,面對這些不為人知的退市規則,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種潛在的投資風險,若稍有不慎,則可能產生出不可忽視的投資損失。由此可見,在市場交易規則趨於完善與成熟的背景下,投資者的踩雷風險也會趨於提升,而從整體上分析,A股市場投資者的持續盈利難度也會趨於增強,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種不少的考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iAPuW4BMH2_cNUgey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