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你從小到大的學習方法都是錯的

2019-07-22   中信書院

專家:你從小到大的學習方法都是錯的!

小編:那你怎麼不早說

早說

雖然也不來及考上清華北大

但我至少可以跟班主任講:

我們之所以是最差的一屆

就是因為老師們

從來都沒有給我們正確的學習方法

但這事兒好像也不能怪老師

因為老師的老師也沒有教過

最近,小編被一本《認知天性》震撼

從中得到了很多

關於學習的心理學知識

小編解鎖了很多震驚到我的知識點

現在從中提取了五條來分享。

1.你無法從不擅長的事情里學到東西

考試完畢,學霸說自己考砸了(98分),學渣說自己考挺好(46分),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學霸足夠虛偽嗎?不是,學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好人。真正的原因是,學霸知道自己有一道填空題沒答對,而學渣並不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所以,學霸在為自己的兩分哀嚎,而學渣卻不知道悲應該從何而來。

這種現象叫做「鄧寧—克魯格效應」,核心內涵是,不能勝任某項工作的人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覺不到自己的表現與實際要求之間的差距,不會產生需要改進的渴望。

這件事情在學校造成的問題是,學渣永遠無法按照老師的期望進步。一旦進入社會,這種情況就會被加強,因為社會是不太允許「沒成績的」。為了不直截了當地指出一個人沒成績,我們準備了好多好多的理由。

2.反覆閱讀課本是很糟糕的學習方法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將會成為多年之後,我們在飯桌上的談資——「多年前,我一宿沒睡,活生生把思修考到了68!」說出來就感覺跟英雄似的。

但也正是這些情形,讓我們在上交了試卷時,連同我們的生命一起上交了。在進入社會之後,我們會發現,很多人謀生的方式越來越簡單,因為大多數人的腦袋一片空白。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我們都擅長無效的學習。比如背課文,花一個早上,把一篇課文背個滾瓜爛熟,然後洋洋自得地去干下一件事,卻沒有發現,課文已經從腦子裡悄悄溜走了。

反覆閱讀課本是非常無效的學習方法,因為反覆閱讀不會產生長久記憶,還會浪費時間,順便產生相當良好的自我感覺。(請回憶自己背下《出師表》的那一天)

如果說上學的另一項任務是學會學習的話,那絕大多數人都沒及格。

3.改善學習方法的挑戰在於找到辦法中斷遺忘的過程

經常有雞湯告訴我們,你讀過的書,雖然你現在不記得了,但是它們已經進入你的潛意識,變成了你的骨和血,化為你的肌肉,最終改變你的人生。

但是科學告訴我們,我們學過的東西,有70%的東西會被迅速忘掉,剩下的30%會被慢慢忘掉。

你可以把這件事情想像成用珠子串手串,你好不容易把珠子串進繩子,如果不給繩子打結,那麼珠子就很容易從繩子上劃出去。同理,要中斷遺忘,就要給自己的記憶打個結。

4.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

我們害怕考試,討厭考試,恨不能終身遠離考試。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試的結果一般被用來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這個社會給絕大多數人的選項只有失敗這一項。

但是,如果我們不要去關注考試結果,而是把考試當成一種學習工具的話,我們會收穫很多。科學證明,考試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之一,但這裡的考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一考定生死的那種大考,而是能讓你在學習之後主動去檢索的一個技能。

考試,或者也可以叫主動檢索,是給記憶打的最好的結。

5.學習能改變大腦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當你在認真學習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形成新的連接,假以時日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這個連接在科學上有很好的解釋。我們出生的時候,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就像大樹一樣開始生長,盤根錯節,樹枝和樹杈會互相勾搭,形成連接。這些連接在我們16歲的時候回達到150萬億個。但是成年之後,不用的連接會消失。

所以,學習會讓睿智的人更睿智,而放棄學習會讓人……(擁有睿智的反義詞)

如果你閱讀過很多名人傳記,研究過很多名人的成功秘訣,你總會發現,跨越時間和空間,成為人類群星閃耀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擅長學習

以前,我們會認為學習能力是一種天賦,是天才的表現。而《認知天性》這本書從科學出發,告訴我們,學習能力是一種普通的能力,在簡單的培養之後,人人可以獲得

《認知天性》

彼得•布朗等

中信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