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律畢業於南非大學自然保護專業,是一位狂熱的自然愛好者。他擁有超過10年自然保護領域工作經驗,是南非生態訓練營中國合伙人。目前已涉足南北極在內的20多個國家。
他在上個月帶隊去了四川唐家河和臥龍自然保護區,見證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那裡又會帶給他什麼樣的驚喜呢?
中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如果要說到最好的觀獸地,那就不得不提到唐家河與臥龍。兩地都是因為保護中國國寶大熊貓的原因而建立起來的保護區,為國寶提供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同時,也保護了當地無數珍稀的動植物,以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有25種之多。
終於等到冬季來臨,我們動身出發了。開闊的林子帶來更好的觀察條件,較少的遊客留給野生動物更多的安寧,高海拔的動物們紛紛向下遷徙到了海拔較低的位置。在這最佳的觀獸季節,我們又會有怎樣的驚喜呢?
一、冰雪世界
原本並非奔著雪景而去的,長年生活在南方,使我對雪比較陌生。出發前,唐家河下了場大雪。剛進入唐家河,晶瑩剔透的冰掛便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遠處的山峰都變成了白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無比的閃亮。
我們的第一個整天,就是向著那潔白的山頂而去的,那就是摩天嶺。這地方頗具歷史價值,而真正吸引我們的,卻是自然美景。從山腳下踏著石階路一路向上,越來越多的石階被冰雪覆蓋,踩在上面嘎嘎作響,時而見到小麂一閃而過,時而毛冠鹿停在那裡傻傻地看著我們。
隨著繼續向上攀登,那些針葉樹便被霧凇所覆蓋了,這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是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結在樹枝上所形成的,我第一次見到如此厚重的霧凇,映襯著藍天,在陽光下耀眼奪目,一切宛如童話世界,讓人流連忘返。
嘗了雪的味道,做了雪球,我們還試著從雪坡上一路滑下,歡聲笑語響徹整個山谷。在真正的大自然中,人才會獲得喜悅與快樂,找到內在的純真。這一天,對於即將邁入新一年的我們來說,是一次徹底的解脫。而這,便是唐家河帶來的第一個驚喜。
二、喜遇群狼
8月在若爾蓋時我就見到了狼,按理說,狼在海拔3000-4000米之間的高山草甸還算是常見。而此次在臥龍偶遇狼的經歷,卻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原本並沒有對狼有任何一點點期待,因為海拔2000多米的灌叢與更高的針闊混交林中很少會見到狼,而且就臥龍來說,據說除了偶爾有紅外相機記錄到獨行的狼以外,50年多來從未有人見到過狼群。原本從臥龍開車上巴郎山主要是為了找藏雪雞、白馬雞、綠尾虹雉等高山雉類,沒想到被一場驚心動魄的狼狩獵給打斷了。
我們的車還在行駛中,不遠處的山坡上就有了動靜。「狼!那是頭狼!」,與我們一同的何老師喊道。這個距離下,需要把望遠鏡持得很穩才能看清楚。狼的顏色,隱於山體的棕灰色中,跑動中若隱若現。
「它在捕獵!」有人叫道。沒錯,不知道何時,從山脊的另一側,跑來了一群岩羊。原來狼也會捕獵岩羊?在我心中岩羊一直都是雪豹的獵物。那頭狼飛似地向上追逐,腳步中卻帶著蹣跚。難道,狼也高反了?後來我們才知道,50多年來,臥龍地區從來沒有在海拔4200米以上記錄到過狼,我們遇到了保護區50多年來的第一次,而且是捕獵的場面。在這個海拔高度飛速狂奔,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狼畢竟不像岩羊,人家可是高海拔地區的原住民。
雖然喘著粗氣,這頭狼並沒有放棄,將聚集起來的岩羊群再一次往山體的另一側趕,而那一側,一定有什麼正等著它們。當它將岩羊趕過山脊,一切便安靜了一下來。
不久之後,黃嘴山鴉與大嘴烏鴉開始聚集,胡兀鷲、高山兀鷲與禿鷲也開始在山體的上空盤旋起來,一切預示著捕獵成功了。這絕不是一頭狼能做到的,在山背後,有它強有力的同伴合力夾擊。我們看到岩羊不再奔跑,一切都恢復了平靜,相信狼群正在山坡的某個角落享用著美餐……
三、夜的精靈
在非洲探索野生動物,夜遊是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當太陽落山之後,叢林中的另一批居民開始活動。那麼在中國的山林中夜遊,又會發現什麼呢?帶著這種好奇,我們在唐家河的夜觀開始了。
剛打開手電,周圍便隱約閃現出點點光芒,它們來自於各種動物的眼睛反光,其中多數是植食動物。像羚牛這種白天比較靦腆的動物,到了晚上則異常的活躍,它們紛紛來到路旁的山坡上吃草,一家子又一家子。甚至還有一些年輕的小羚牛,會好奇地湊上來。
而我們的第一個真正的驚喜,是一隻領角鴞。這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貓頭鷹,它的虹膜並不會反射顯眼的光,不容易被發現。它站在一根水平的樹枝上,如果不是火眼金睛,輕易就會以為那只是樹枝上的一個突起。它自在地立在枝頭,任由我們用相機橫拍豎拍也不飛走,還偶爾來一次180度轉頭,把大家都逗樂了。
與此同時,我們收到了後面一輛車的呼叫,「冠魚狗,冠魚狗……」,我們白天見過這種相對比較害怕人的鳥,難道晚上也能看到它嗎?帶著好奇,我拿起相機朝後方跑去,不忘輕聲輕腳。看到了!就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上,一隻冠魚狗正在睡覺——「睡覺」!我們互相比了個輕的手勢,這是我們離冠魚狗最近的一次,一米多的距離,在相機里都爆框了,肉眼就可以數毛。然而,還沒來得及細細觀賞,一隻小羚牛突然從坡下竄了上來,竟然把這隻熟睡的冠魚狗給驚走了。哎,動物太多也令人頭疼!
如果把前面這些稱為前菜,那麼真正的大餐,發生在距離酒店大門只有10米的距離。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紛紛打算把手電都關上,準備「收工」。只有隊友雯頡抱著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的精神,瘋狂地拿著手電掃射。「那裡有東西!」她大叫!我們其實這時已經有點麻木,因為一路上太多的羚牛、毛冠鹿和小麂,心想肯定又是這三個中的一個,畢竟就在酒店門口了,哪還會有什麼「大貨」?
然而,這一次真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我看到那隻動物眼睛的反光呈現出一種熟悉的「亮黃」,直覺告訴我,這可能真的是一個大貨。我從車子的天窗探出頭去,在手電的光線下,那隻動物身上的斑斑點點顯現了出來,橙黃色的毛皮,貓科的外表,那是……那是……豹貓!!!!我們竟然在酒店的大門口,發現了豹貓!我趕緊拿出相機,但它已經回過頭去,慢慢地遠去,幸運的是,我還是抓拍到了它的背影,照片為證,我們真的找到了豹貓!
四、牛科鹿科大爆發
有一個經典問題,羚牛到底是羚還是是牛?哈哈,答案都不是,它其實更接近羊。羚牛屬於牛科羊亞科,所以它和羚羊或是牛的關係,相對要遠一些。因為長相奇特,又由於其無比混淆的名字,當之無愧被稱為六不像。不過,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傢伙竟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為在唐家河,這貨簡直已經多到了泛濫成災的程度了。
所以在唐家河酒店的大堂里,都能看到「羚牛危險」之類的警示語。因為這個看起來表情無辜得要命的傢伙,其實還挺凶,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頂級掠食者的缺失,使得它們在這裡完全沒有天敵,而落單的羚牛常常有點神經兮兮,所以切記和它們保持距離。
白天羚牛會躲在山上或草叢裡,到了傍晚就都跑到路兩側來了。它們的眼神也不算太好,那天我們沿著唐家河岸徒步,走著走著,發現一頭羚牛正從河對岸慢慢趟著河水向這一邊走來,我們就在按兵不動,想看看它會走到多近。
最終它竟然一直走到我們這側的河岸還沒發現我們,正當它打算向上攀上河岸時,一抬頭和我們對上了眼,我感覺它心中一定無數草泥馬奔過,一臉茫然的表情看了我們半晌後,「噔噔噔……」地又跑回河對岸去了。中途還不忘停下來,回頭看我們到底是什麼。那個樣子,把大家都逗樂了。
除了羚牛外,鹿科動物在唐家河和臥龍也非常常見,最容易遇到了兩種莫過於毛冠鹿與小麂。它們其實都屬於鹿科下的麂亞科,算是比較古老的鹿類,除了頭上長角外,還有獠牙。這兩種動物還是比較好區分的,毛冠鹿顏色偏黑,臉頰、嘴還有尾巴下面有白毛。
小麂的整體更偏棕色,腹部相對較淡一些。我們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能找到它們,這個季節小麂總是兩三隻在一起,而毛冠鹿則都是孤單地站在那裡。小麂相對怕人,常常一被發現就跑得沒影了,毛冠鹿相反,動不動就和你玩「我們都是木頭人」的遊戲,你不動它也不動,看誰堅持到最後,多半是它穩贏。
所以,唐家河絕沒有辜負中國最佳觀獸地的美名,起碼各種牛科鹿科就層出不窮,完全看不過來,而臥龍還有一種真正的鹿——水鹿,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雪地上數不清的腳印,已經透露了它們的存在。
五、群猴亂舞
永遠不要抱怨運氣不好,一旦好運來臨的時候,你會Hold不住。
在到達唐家河的當天,一群藏酋猴擋住了我們的去路,這種難纏的猴子應該算是這裡的一霸,對人類完全無感,自顧自地在樹上梳妝打扮。
而另兩種猴子則要稀有得多,一種是獼猴亞科的老祖宗「獼猴」,還有一種則是疣猴亞科的代表「川金絲猴」,尤其是川金絲猴,這可是人見人愛的典型,金絲猴中唯一對得起它的名字,渾身金毛,亮瞎眼的那種。
野生川金絲猴非常難見到,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沒抱太大的期待。而獼猴,由於體型更大的藏酋猴成為這裡的一霸,所以也變得謹慎不易被發現了。我們在到達唐家河的第三天聽到了獼猴的叫聲,看著它們在遠遠地樹頂上打架,為了追它們一直爬到山腰,也沒能近距離一睹它們的尊容。
然而,就在我們離開唐家河的當天,這些猴子們差點逼得我們走不了了。一切的契機就是有人忘拿了手機充電器,當她們回去取的時候,我們就在河邊靜靜地等。這是一個超級好天,萬里無雲,雖然氣溫不高,但陽光已經把我們溫暖了。因為前一天晚上有找到一隻歐亞水獺,我們多數人都在往河裡看,希望能再一睹它的芳容。就在這時,突然聽到有人叫「金絲猴!金絲猴!」,抬頭一看,就在我們對面的山坡上,整整一群十多隻川金絲猴,朝這裡晃過來了。哇,這場面太過震撼,無法用言語來形容,陽光照耀在它們身上,顯出不可思議的金色,當它們僅依靠前肢在樹枝間飛躍,那金光便似舞動的火焰。難以想像,一種猴子竟能夠驚艷到這種程度。猴群不緊不慢,怡然自得,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看它們在樹木間嬉戲玩耍。
因為還要趕路,我們只能暫且告別川金絲猴繼續向前,然而,並沒行駛多少距離,「吱吱呀呀……」,身邊一陣聲響,我們又被「猴子」攔住了,這次,竟然是此前一直苦苦追尋的獼猴。有一隻,就在幾米遠的地方,回頭看著我們。這是一個更大的猴群,二三十隻有餘,其中幾隻上竄下跳,還有一些竟然開始打起群架來了。糾結的我們,不知道是該走還是該留。
六、熊貓王國
我們不能不感謝大熊貓和愛它們的人,因為不管是唐家河還是臥龍,都因為它們被很好的保護起來,使得熊貓與更多其它的野生動物,擁有了賴以生存的空間。
經過那麼多年來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國的野生大熊貓已接近2000隻,但因為其謹慎的天性,很少人真正在野外與它們偶遇。只有通過紅外相機以及活動跡象,才能揭示它們的存在。
不過,當你踏入唐家河或臥龍保護區,便已經進入了熊貓王國,你也許看不到野生的它們,但它們一定看到了你。如果你真的很想與可愛的大熊貓面對面,還是有機會的,那就是去中華大熊貓苑走走。
中華大熊貓苑就位於臥龍自然保護區,512地震後由香港援建,很多人對於大熊貓的認識都從這裡開始。
這裡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人工飼養大熊貓種群基地,還有各種各樣的志願者活動,幫助更多人了解大熊貓,並親身參與到保護它們的行列。
這次我們就參與了熊貓王國的志願活動,為大熊貓做窩窩頭,並通過便便分析來判斷其健康程度。雪後的大熊貓苑更是有著一種別樣的風景,幾隻1歲多的熊貓寶寶,玩得無比開心。而我們也充分感受到了飼養員對於熊貓們真心的愛。
中國在大熊貓的野化放歸以及棲息地恢復上所取得的成果,是值得引以為傲的,希望包括熊貓在內的那些中國的野生動物們,都可以在山林中,找到自己的家。
歡迎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眾號(yetravel2014),了解更多自然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ednzXcB9wjdwRpvjU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