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躲在房間偷吃巧克力,過分限制孩子零食,後果比你想的更可怕

2019-10-18     CC爸媽

其實,小時候我有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個小賣部,裡面放滿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從早吃到晚,自己吃夠了,再邀請小夥伴來吃。

後來,上了小學我才知道,這個夢想是全班同學的,除了班裡的小胖,因為他家就是開小賣部的。

小時候懷揣著小賣部夢想的我們,當媽了之後,怎麼就對零食這麼深惡痛絕,如臨大敵了呢?

其實,不難理解,畢竟現在零食種類不僅全得讓你眼花繚亂嘗都嘗不過來,有的還不健康,添加了各種色素、味精、防腐劑等。

而且,了解了零食的配料表和生產過程後,作為親媽的我們又怎麼忍心給孩子吃這些東西。

不過,一味的禁止孩子吃零食真的是對的嗎?

我有一位牙醫朋友,因為見多了小朋友的牙齒問題,所以禁止兒子接觸各種糖果,就連小蛋糕、冰淇淋等都是嚴格限制。

家裡從來不會買這些高糖零食,就連別人送的,事後也會丟掉或者藏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前幾天,孩子奶奶來城裡看孩子,下午帶孩子出門溜達,順便給孩子買了一小盒巧克力。當時孩子就藏了一塊在身上。

晚上睡覺時,孩子破天荒的非要自己換衣服,朋友欣喜地由孩子去了。事後朋友說,自己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

真的是孩子反常,必定作妖啊。

等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孩子的整個床都是滿滿的深褐色東西,當時朋友還以為是娃拉被窩了呢,仔細辨認才發現是巧克力。

原來昨晚睡覺前,孩子沒忍住,打開包裝偷偷舔了幾口巧克力,然後拿在手裡就睡著了,睡!著!了!後來 ,不用我說你們也能想像的到。

我強忍著笑,問朋友後來怎麼樣了。

「當時我感覺有一股氣直衝腦門,但還沒等我發飆,孩子就開始絕望地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的巧克力~還沒來得及吃呢~」

當時孩子哭的過於悲戚,所以,我開始想,是不是之前對他太嚴格了?我應該聽你的,適當滿足孩子對零食的需求?」

你看,很多事情,旁人勸的再多,也不如自己親身經歷來得更透徹。

所以,今天我們再來說一說孩子吃零食這件事。

為什麼孩子要吃零食

01

滿足生理需求

孩子吃零食,是正常生理需要。

三歲前的寶寶胃容量與活動量完全成反比!

像CC這樣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大孩子尚且需要加餐,更別提再小一些的寶寶。

正常的一日三餐根本不能滿足孩子的能量需求。

一旦寶寶能量需求跟不上所需(說人話就是一旦寶寶感覺到餓),脾氣就會變狂躁,所以,在正餐之間,需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零食。(這裡的零食是指一日三餐時間點之外的時間裡所食用的食品,跟食用的時間點有關跟種類無關)

02

滿足心理需求

拋出生理需求不說,愛吃零食是一個孩子在正常不過的慾望。

而慾望只能疏,不能堵。你越是反對,他們對花花綠綠的零食越是好奇,越是阻止,他們就越是躍躍欲試。

求而不得的滋味,相信大家都有過。越是得不到,那種慾望越變成自己壓在內心的一個結。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匱乏感」,是說,一旦內心某種慾望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尋求別的方式來補償。

小時候,我們越是壓抑孩子想吃零食的需求,長大後這種需求就會被無限放大,變成一種無法戒掉的慾望。

之前有位大學同學便是這樣:

小時候父母在零食方面管的很緊,幾乎不讓她吃任何所謂的垃圾食品,後來她報了家鄉外的大學,離開了父母的管制,開始變得對零食瘋狂的迷戀,宿舍里囤積了各種零食,即使不吃,也不能接受自己沒有儲備零食。

而且,一旦有人動了她的零食,她立刻會變得煩躁不安,需要買更多的零食來彌補。

尹建莉老師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本書中也寫道:扼殺孩子小小的慾望,會導致孩子對某種事物的極度渴望,產生補償性心理。

因此,不僅僅是吃不吃這麼簡單的事,還關乎孩子的心理健康。

03

獲得幸福感

對於成年人,一頓美食也足以撫平生活中的苦痛。

成年人的幸福來源往往就是一頓啤酒炸雞或夜間大排檔,如果不行,那就兩頓。

對於各方面尚未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不懂什麼叫權衡利弊,不懂什麼叫克己自律,只想要滿足當下的願望

而他們的願望可以很大,大到去外太空和外星人捉迷藏;他們的願望也可以很小,小到僅僅一顆糖果,一小塊蛋糕就可以滿足

黃磊曾經說過,沒有吃零食的童年是不幸福的。所以他從來不反對孩子吃糖果和冰淇淋等這些零食,只不過會把一份零食提前分成好幾份,多吃幾天。

我們一直在倡導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到孩子的需求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的替孩子權衡健康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既滿足孩子想吃零食的慾望,又保證孩子的營養需求,保證孩子的健康。

娃躲在房間偷吃巧克力,過分限制孩子零食,後果比你想的更可怕

對於零食,不禁止≠不限制

其實零食選的好,不僅能保證娃的營養補充,也能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慾望」。

慾望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道坎,我們要做得不是一味的規避、打壓,而是通過適當的滿足和限制,幫助孩子學會正視和控制

零食要怎麼吃?

01

有選擇的吃

前邊我們也提到了,零食是指一日三餐時間點之外的時間裡所食用的食品,所以,給孩子準備零食的時候,我們儘量去選擇健康有營養的食品,例如新鮮果蔬、奶製品或堅果等。

具體哪些是最適合孩子又高營養的零食,改天我在專門寫一篇。

如果孩子對這類純綠色健康零食不滿足,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相對健康的零食」。

有一雙識別非健康添加劑的雙眼,孩子吃零食這件事,就沒那麼闊怕了。

02

定時定量的吃

零食可以吃,而且可以作為正餐的補充,但零食的攝入不能影響一日三餐的正常攝入,以免造成孩子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

最好每天設定固定的零食時間,和兩餐距離不要太近,這樣孩子既能養成規律進食,也不會沒完沒了的要零食吃。如果過了時間,距離飯點很近,孩子自己也就知道,不能吃了。

而且,給孩子的零食一定要控制量,尤其是不太健康的零食,規定每天最多只能吃一顆糖,如果多吃,明天的就沒有了。

去超市選東西也是,提前規定好每次只能買2-3樣,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買的零食,並執行約定好的零食時間。

03

主動提供給孩子吃

我們都明白外面的很多零食都是垃圾食品,吃了肯定對健康沒好處。

但是你也一定要明白,就算你現在不讓孩子接觸,他也可能在別的地方接觸

相反,很多東西,放手去讓孩子嘗試,你會發現很快孩子便會失去興趣,原來也就這樣,自己並不是很喜歡。

因此,既然壓根就管不住,倒不如主動出擊,主動提供給孩子一些零食。比如外出活動時,主動提議孩子選購一些零食(當然也是在第一條的基礎上)。

現在CC就是這樣,很多的零食她都嘗試過,知道了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去超市也不會見啥都想要,對於別人有的也就不會眼饞了。

在不影響日常所需營養的正常攝入,少量吃些不那麼健康的零食也是沒關係的。試著回憶一下你小時候的幸福瞬間,有多少與零食有關?

現在我也會時不時給CC買一些不那麼健康的小零食,看著她滿足又興奮的神情,老母親也是非常幸福的。

突然就想起了小時候攥著兩毛零花錢,買糖吃的幸福感。果然,不管是三十年前,還是三十年後,孩子都是一樣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bF9320BMH2_cNUgrx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