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武漢一高校開展重陽節教育實踐活動

2019-10-07     大武漢新鮮事

今年10月7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了倡導學生傳承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品格,武昌理工學院影視傳媒學院開展了一場重陽節教育實踐活動,受到廣泛好評。

據介紹,此次活動一是為陪長輩過重陽,二是回到家鄉尋訪舊時往事,希望同學們通過這兩個活動感受節日的魅力,弘揚傳承我國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離家的人總是思念著家鄉,思念著親人。來自該校舞蹈1901班的張哲同學,在10月5日這天,從學校出發歷經24小時到達了家鄉山東省菏澤單縣,陪爺爺過節。

張哲的爺爺曾經是一位廚師,他從小是吃著爺爺做的飯菜長大的,借這次重陽節活動機會,他也想為爺爺親手做一個菜來表達自己的一片心意。煮湯的工序十分複雜,但他還是選擇了親手煮羊肉湯。在煮羊肉湯的過程中,張哲表示做飯真不容易,他從中感受到爺爺作為廚師的艱辛。雖然煮湯步驟複雜,但是張哲並沒有嫌煩,他很珍惜在家人身邊的日子,在爺爺的指導下,羊肉湯終於煮好了。

「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歲月不留人,中山裝依舊在身,卻沒有年輕時的瀟洒,我的身材從弱小變得魁大,你直挺的腰板變得彎下,爺爺你辛苦啦!」一段文字訴說著他對爺爺關愛,對漸漸老去的爺爺的依依不捨。張哲說:「通過這次活動,增進了我和我爺爺的感情,在回老家的路上,我也感受到祖國建國70年里,時代的變化真快。歲月流逝的措不及防,不知不覺中爺爺的白髮更多了,皺紋也多了,自己對爺爺充滿了心疼,也感覺到了應該多陪陪老人。這次活動,也讓我知道了感恩老人,沒有他們幾十年來的艱辛付出,就沒有現在富強的中國,更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一家人會進行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在古代,這些活動有著免災避禍的含義,又因為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雙九有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備受古人關注。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重陽節早在戰國就形成了,在唐朝時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為了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到了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2012年《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葉千慧 魯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Uo7qG0BMH2_cNUgh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