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存在一種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生怕孩子走錯一步路。
於是,把對孩子的愛傾注在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上,表現在一條條嚴格的家規中。乖巧的孩子,按部就班地完成父母的「任務」,調皮的孩子,在管教中一點點變得「乖巧」,他們很累,家長也很累。
其實,不如試著放手,散養的孩子,人生也許有更多的可能性。
1、放手,讓孩子更獨立
很多父母因為缺乏耐心,當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直接干涉或代替孩子做好了。孩子很小的時候想自己吃飯,父母因為無法忍受吃的一團糟或時間太長,就堅持給孩子喂飯,於是孩子永遠學不會自己吃飯。
今天,我們看到學校門口很多幫孩子背書包的爺爺奶奶,以後你的孩子就會是那個啃老不獨立不工作的成人。因為家長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獨立的機會都剝奪了。
所以,無論孩子在不在身邊,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生存的意識,危機的意識;其次要教會孩子一些做事的技能。這樣,哪怕是在家,只要父母放手,把事情還給孩子,教會孩子做事的方法,耐心並包容孩子的試錯過程,才能培養獨立的孩子,他們才會更優秀。
2、放手,孩子才能更自信
《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培養自信的方法就是,做你害怕做的事兒,獲取一次成功的體驗。」簡單來說就是:「你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
如果我們總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這也不行,做那也不行,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無能、沒用。等到孩子哪天離開父母身邊,進入集體生活,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挫敗感會常陪孩子左右。
愛讓孩子更陽光,愛讓孩子更自信,同理,愛需要我們適度,愛還需要我們懂得放手,學會放手是父母課堂必備的技能。
3、放手的父母,孩子更有出息
父母缺位,孩子會野蠻生長。而父母不肯放手,更可怕。看看這世上越來越多的媽寶娃、啃老族就知道了。
這世上沒有不希望子女好的父母,可父母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歡的「好」。
太多的「中國式父母」不捨得放手退出孩子的生活,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枷鎖,綁架孩子的人生。
你不放手,孩子就永遠學不會走路。只有放手,他才能邁步,即使摔跤,也是他人生路上必須經歷的成長。
放手的父母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做主,這樣的孩子才有出息,也更幸福。
願天下父母都能:無私地付出、適時地退出,而且在放手之後繼續深愛著孩子。即使在漆黑的夜寒冷的天,也留著一盞燈,為他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