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武漢的醫療物資仍存在缺口。我們知道戰「疫」不曾間斷,但戰勝疫情的信心也不曾退卻。
第一天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首次肯定了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跡象。自此,這場全民抗「疫」之戰正式打響。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這樣的個人基礎防護成為常態。臨近春節假期,行業的運營也緩慢了起來,彼時的汽車圈知道有疫情,但大多處於非應急狀態。
第四天:啟動捐款捐資
1月23日是值得記住的日子。
這一天,武漢封城;這一天,微信上線了實時更新的「新型肺炎疫情動態」,引導全民關注;這一天,東風公司宣布捐贈1000萬元抗擊疫情。
從疫情嚴重性的分布上,身處武漢的東風公司是汽車行業最大的「受害者」,但它充當了先行者。隨後幾天,廣汽集團、奔馳、寶馬紛紛捐款捐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汽車行業已有70+家企業捐款捐物,總價值超10億元。
第五天:輕客廠家緊急復工
1月24日,這一天是除夕。工信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部分輕客廠家為此次疫情加緊趕製負壓救護車。比如上汽大通,接到了趕製60輛負壓救護車任務。經過10天不間斷作業,首批車輛已於2月5日達到武漢。
據統計,目前國內已經有10餘家車企緊急參與到了負壓救護車的生產中,除了上汽大通還有福建奔馳、福田汽車、江鈴福特、宇通客車等。
第七天:車企開啟應急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城市,作為疫情的中心,各大車企紛紛啟動了疫情應急措施。1月26日,神龍公司宣布延長春節假期;法國PSA集團表示從武漢地區撤離38名法籍員工;本田、雷諾在武漢的工廠關閉;福特、通用建議公司員工不要前往武漢。
時至今日,武漢的汽車工廠均未恢復生產狀態,而疫情蔓延至全國後,各省市都下達了延期開工的指令。比如豐田已宣布在華四個工廠復工再次推遲到2月17日以後。顯然,推遲只是手段,後續的疫情防控成果才是車企復工的保障。
第九天:與用戶同行
特殊的時候,車企選擇與用戶同行,往往更有感染力。1月28日,蔚來汽車籌集了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抗擊疫情,其中300萬元用於疫情期間的用戶關懷,200萬元用來捐助蔚來車友會的公益行動。
2月4日,長城汽車也宣布與旗下經銷商共同啟動2000萬元用戶關愛基金,與車主共克時艱,聯合戰「疫」。
第十四天:幫扶經銷商
疫情衝擊下傳統春節購車旺季被沖淡,已經讓經銷商蒙受損失,持續的疫情發展致使經銷商無法及時開工,經營和財務壓力巨大。2月2日,沃爾沃率先發布消息稱,取消2月份銷售目標並為經銷商工作人員提供補貼。緊接著,北京現代、捷豹路虎、東風日產也陸續發布了取消考核及予以補貼等經銷商關懷政策。
第十六天:研發防控產品/技術
疫情爆發,讓汽車行業對「駕乘安全」有了新思考。2月4日,吉利公布宣布投入3.7億元,啟動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重點突破車內病毒防範功能和技術,降低病毒對人體的侵害。或許有一天,汽車可以成為人們面對疫情的「安全屋」。
無獨有偶,廣汽新能源正在研發的智能生態艙也專注於呵護呼吸健康,讓人期待新技術能早日落地應用。
第十八天:援產口罩
疫情發展並沒有減緩的趨勢,全國大部分地區、各醫療機構仍然緊缺醫療物資。2月6日,上通五菱官方宣稱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日產量可達170萬。目前,第一批20萬隻口罩已順利下線,由相關部門統一調配。
2月8日,比亞迪官方也宣稱著手防護物資生產設備的設計和製造,援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直至疫情緩解和消除。
每一天:車企和經銷商持續為用戶提供服務
縱使外觀環境再惡劣,車企和經銷商也沒有忘記持續為用戶提供服務。幾乎每一個車企都在疫情期間推出了線上+線下的保障服務。
以廣汽豐田為例,既有專屬的移動端APP供用戶進行看車諮詢、預約試駕、訂車付款、貸款審批、維保預約等。同時,線下4S店也將做好防疫措施,讓客戶安心到店。包括展廳每天定時消毒、展車和試駕車高頻次消毒、銷售顧問佩戴口罩、試駕專員健康檢測合格上崗,以及為客戶準備單獨洽談空間,無紙化系統少接觸簽單等。除此之外,銷售店還將提供維保預約24小時救援、入庫檢測、上門取送車並進行車輛消毒等服務。
最後
最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面臨著消費下行的趨勢,不少車企在去年都處於銷量下滑甚至虧損的狀態。比如長安汽車在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里顯示凈利潤預計虧損24-29億元,而此次疫情長安汽車捐贈了1000萬元馳援防控。當然,這並非個例。國企、民企、外企、合資企均是如此。
疫情之下,汽車產業已然遭受重創,工廠停擺、復工延期、防控成本皆有不確定性。但再難也要為疫情站出來的姿態,更讓人看到中國汽車行業的聚力,車企們的社會責任擔當。注視著這一幕,無論誰都有身為汽車人的自豪,即使2020艱難,也飽含依舊向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