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應該怎樣讀書?此文有「硬貨」

2020-04-23     中國軍網


「你有多久沒有完整讀完一本書了?」

聽到這個簡單的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先尷尬,後嘆息,畢竟自己都不記得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完完整整讀一本書了。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有人統計,近50年來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各種讓人應接不暇的海量資訊走上人們的手掌心。刷抖音、看頭條、瀏覽朋友圈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信息爆炸帶來的的閱讀革命主要是數字閱讀,人們追求知識的方式從紙質走向數字,從看書走向讀屏,從個人電腦走向手持終端。在這個動動手指似乎就能閱讀一切的世界,數字閱讀、碎片化閱讀成為現代生活人們進行信息認知的主要來源。

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悄然而至。信息化時代對傳統閱讀帶來巨大衝擊的同時,部隊官兵也與書籍漸行漸遠,不少帶兵人陷入了沉思:網絡時代,我們是否還有必要引導官兵讀書?

讀書作為獲取知識最有效的形式,是革命軍人提升能力素養、彌補能力短板的重要手段。

人們迫切希望通過移動終端獲取最新資訊,快速在手指下選擇,迅速在頭腦中刪除,於是衍生出了「碎片化閱讀」這個名詞,提倡人們利用等車、工作休息等碎片時間學習,乍一聽很有道理,久而久之,海量資訊難以辨別好壞,無法進行系統思維,能力提升更是受到阻礙;系統閱讀、紙質閱讀與之相比,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系統思維、完善知識結構、拓展思維能力等優點都是碎片化閱讀無法比擬的。

革命戰爭年代,延安小學師生在炮火連天的戰爭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仍然頑強的堅持學習,敵人炮火連天,子弟兵、人民群眾用生命保護著書籍、印刷板,他們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愛著書籍。

毛澤東同志曾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放在當今時代,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技術戰爭首先是從書本上打響的,沒有書籍的沉澱、支撐,再先進的技術裝備也如無源之水。

在世界局勢風起雲湧、暗潮不斷的特殊時期,新的戰略思維、作戰方法需要我們更深一步探索,更有針對性完成知識累積,了解信息化戰爭規律特點,隨時做好打贏為未來戰爭的充分準備。

「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部隊官兵在海量知識面前應擇「戰」選取,多讀有用之書、多讀練兵之書、多讀勝戰之書,建好頭腦中練兵備戰這座大廈,將個人學習同部隊建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有責任、有擔當的上上之道。

蹉跎莫譴韶光老,最是讀書方致遠。頭腦中的「練兵備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勝利之師必然為好學是師,讓我們在強國、強軍夢想的召喚下,保持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讀書為強軍助力,為夢想添彩!

(文/圖:楊繼鯤、崔雲龍)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楊繼鯤、崔雲龍

責任編輯:宋麗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KeHpnEBnkjnB-0zkd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