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的飼養階段分為:妊娠母豬、產房母豬和空懷母豬,其中以妊娠母豬所經歷的時間最長,飼養管理當中所面臨的問題最多,且生產當中的諸多因素都會造成妊娠母豬不能懷孕到足月而發生流產。
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影響這一階段整體成績的下降,本文將針對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過程中各位養戶容易忽略的幾個方面來展開闡述,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完善豬場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取得更好的分娩成績。
1、妊娠前期母豬避免刺激
妊娠前期的母豬是指配種結束後3-4周在配種舍飼養的母豬,這一階段的母豬應避免各種應激的刺激。胚胎的附植時間是在受精後13-15天,這一階段胚胎在子宮中處於游離狀態,與子宮的聯繫並不緊密。配種後4周以內母豬應避免注射各種疫苗,儘管疫苗的安全性越來越高,但疫苗免疫時肌肉注射、病原進入體內後引起的免疫系統激活都會對胚胎存活造成不利影響。
母豬在這一階段對溫度尤其敏感,適宜溫度在15-25℃,應注意做好豬舍的保溫。秋冬季節,母豬當配懷舍的溫度降到12℃以下時,地面的溫度會降到更低,而如果此時舍內濕度過大,母豬長期趴伏於地面,濕涼的地面會刺激腸道和子宮的平滑肌蠕動加劇,極易導致胚胎附植失敗引發流產。此時流產難以見到排出物,胚胎被吸收,母豬的返情率會隨之上升。
良好的環境
2. 妊娠前期母豬應控制飼喂量
妊娠早期母豬對飼料營養的要求不高,這一階段胚胎髮育依賴於子宮乳的營養攝入,過高的營養水平反而有害。配種後7天內喂料量應控制在1.4—1.6kg,2-3周的喂料量可增加到1.8kg,4周時增加到2.1-2.2kg。配種後尤其飼料中澱粉的攝入不能過高,過高的血糖會降低血液中孕酮的含量及增加雌激素的釋放,孕酮具有抑制子宮蠕動保證胚胎平穩發育的作用,而過高的雌激素水平對胚胎的存活有害。
過瘦的母豬
3.注意黴菌毒素的損傷
妊娠期要注意玉米霉變,特別是玉米赤霉烯酮,因其具有和雌激素類似的作用,當它的含量超過30ppm(微量)時即可引起母豬流產返情,而且黴菌毒素對母豬的影響貫穿整個妊娠階段。此外黴菌毒素蓄積還會造成免疫抑制,對於普免疫苗的豬場,妊娠中期疫苗的免疫效果難以保證,過量的黴菌毒素蓄積還會造成嚴重的乳房、外陰和皮下水腫。乳房水腫嚴重會阻礙妊娠後期乳腺組織發育降低產後產奶量,嚴重的還會造成乳房炎,由於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治療起來尤為困難。母豬體內毒素蓄積超過其代謝能力,會通過血液臍帶蓄積在仔豬肝臟內造成仔豬肝臟損傷,仔豬出生後容易發生肝源性腹瀉,死亡率高且難以治療。
4.妊娠母豬用藥禁忌
妊娠母豬疫苗免疫比較全面,一般不會發生疾病,但容易出現母豬發燒不吃料和並發呼吸道疾病的情況,在治療母豬發燒時應注意解熱鎮痛類藥物如水楊酸鈉、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易引發流產,不宜使用,可斟酌使用柴胡注射液和卡巴匹林鈣,同時治療呼吸道的替米考星注射液具有極強的胎盤穿透力,也不宜使用。
中藥如紅花、當歸等,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無論是懷孕的哪個階段,易引起流產,早產;大黃、芒硝、巴豆可通過刺激腸道反射性引起子宮強烈收縮導致流產早產,故不宜使用。
另一方面部分豬場在秋冬季節母豬懷孕中期脹氣病發病率很高,和懷孕舍內溫度偏低及濕度過大造成的c型產氣梭狀桿菌大量增殖密不可分,飼料中可以添加30—50ppm的恩拉黴素來預防此病的發生。
5.關注母豬的健康度
妊娠階段母豬健康度的調整同樣重要,由於長期承擔繁重的繁殖任務和限位欄的使用,母豬長期處於應激狀態,體內皮質醇維持高水平,這導致母豬本身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消耗巨大,體內氧自由基水平也處以很高水平。飼料中黴菌毒素、重金屬、過量抗生素和便秘導致的細菌毒素等一系列毒素蓄積對母豬肝臟、腎臟、腸道等臟器損害嚴重,母豬表現為淚斑嚴重、老皮增多、尿液赤黃、毛長毛亂、疫苗免疫應答差、背部出血點長期不退等症狀;仔豬表現為活力降低、出生重低、病毒性疾病發病率高等特點。所以這一階段也是母豬健康度調整的關鍵階段,可通過在飼料中額外添加龍昌膽汁酸和杜仲提取物來改善母豬體質,緩解母豬生殖應激,效果明顯。
妊娠期作為母豬飼養管理中周期最長的一個階段,飼養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涉及到飼料營養、疫苗、設備、溫度水質、人員、環境等方方面面,筆者通過對養戶反映較多的幾個問題進行闡述,希望能幫助各位養戶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管理體系。
文章是山東龍昌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KP6EW8BMH2_cNUgY2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