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這個地方撤縣設區傳來最新消息!還有3縣正籌備撤縣設市!

2019-09-10     江西發布

9月4日

發布哥獲悉

江西這個地方撤縣設區

又有新消息了

擬整建制撤銷萬載縣

設立宜春市萬載區

所謂單區市,即只有一個市轄區的地級市。

目前,江西共下轄有11個設區、26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63個縣,26個市轄區分布在11個設區市中。

隨著2015年、2016年、2018年,新建、廣豐、東鄉、余江等相繼撤縣設區,11個設區市大多都擁有了兩個或以上的市轄區,最多的南昌設有6個市轄區,九江、贛州設有3個市轄區,剩下的上饒、撫州、吉安、景德鎮、萍鄉、鷹潭均剛好設有2個區。11個設區市中,僅剩下了新余和宜春兩個仍為單區市。

據了解,為了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2016年,江西省發改委曾下發《贛西經濟轉型「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萬載、上栗「撤縣設區」。據權威渠道消息披露,今年5月,宜春市委政府作出了「立即啟動萬載撤縣設區工作」決策部署。

今年8月20日,萬載縣撤縣設區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意味著萬載縣撤縣設區工作正式啟動。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宜春市萬載縣撤縣設區工作領導小組各工作組職責》和《宜春市萬載縣撤縣設區工作方案》。

現在,萬載縣撤縣設區工作又有了新進展——9月4日,宜春市委四屆八次全體會議在宜春文化藝術中心召開,研究審議萬載縣撤縣設區有關事宜。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審議了《宜春市人民政府關於宜春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審議通過了《關於同意萬載縣撤縣設區的決議》。

據悉,萬載縣撤縣設區的具體方案是——萬載縣撤縣設區擬在「一個統一、兩個不變」(即「統一規劃,保持原行政管理權限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的原則下,整建制撤銷萬載縣,設立宜春市萬載區。調整後,宜春市轄2個區、5個縣、3個縣級市。其中,中心城區由袁州、萬載2個區構成,區域面積4256.32平方公里,市政府仍駐袁州區。

告別「單區市」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

目前,宜春轄1個區(袁州區),6個縣(萬載縣、上高縣、奉新縣、宜豐縣、銅鼓縣、靖安縣),代管3個縣級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中心城區城市建成區面積達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萬人。

宜春市委書記顏贛輝指出,作出撤縣設區的決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必然抉擇,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宜春中心城區綜合競爭力的客觀需要,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現實途徑,有利於優化拓展宜春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宜春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有利於加快萬載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有利於提高萬載基本公共服務、民生保障水平,有利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宜春為何選擇萬載撤縣設區?萬載縣,東鄰上高縣、宜豐縣,南接宜春市袁州區,西連湖南省瀏陽市,北毗銅鼓縣,地處「吳頭楚尾」,系老革命根據地之一。萬載縣轄9鎮7鄉1街道,全縣總面積1719.63平方千米,城區面積16.1平方千米,2017年末全縣總人口57.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67萬人,撤縣設區後,將有利於做大做強宜春市中心城區。

可享受疊加紅利

萬載未來可期

區和縣一字之差的背後,是萬載乃至宜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的更大發展機遇。有關人士認為,萬載縣撤縣設區有利於整合袁州、萬載和原中心城區經濟發展力量,拓寬宜春市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增強中心城市整體經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

於萬載而言,在一定時期內可享受縣區有關政策疊加紅利。比如,共享全市工業園區優惠政策和發展資源;承接中心城區的輻射影響,帶動萬載在政治、經濟、社會和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逐步享受中心城區在教育、通訊、交通、衛生、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同城待遇」,進一步提高萬載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等。

龍南等3縣正在籌備撤縣設市

江西多地實施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優化區劃結構,提升中心城市的輻射引領力,最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事實證明,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確實加速了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江西新的一輪區劃調整正在路上——除了萬載縣正在爭取撤縣設區早日獲批覆之外,贛州龍南、吉安泰和上饒鄱陽3縣,也正在籌備撤縣設市準備工作。

記者注意到,贛州龍南、吉安泰和上饒鄱陽3縣,在人口、產業產值、財政收入、城區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等多個方面,均已符合民政部出台的《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相關規定。可以說,上述三縣撤縣設市,未來可期。

多地已成功撤縣設區

全省市轄區已達26個

近年來,江西在積極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中持續發力,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動作之頻繁令人矚目。目前,江西省的市轄區總數達26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的7年時間裡,全省有9個縣市已實施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其中,上饒、南昌、贛州、鷹潭等設區市,均增加了市轄區數量。

2018年7月,余江撤縣設區揭牌儀式舉行,余江縣自此更名為余江區。由此,鷹潭市成為我省首個「無縣」的設區市。

待萬載撤縣設區獲批並正式掛牌後,全省市轄區將增至27個,新的發展篇章令人期待。

匯聚強大的平台優勢

政策紅利正在持續釋放

撤縣設區,雖是一字之差,但卻能為當地的發展匯聚強大的平台優勢,進而實現蝶變效應。

事實上,近年來已實施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的縣市,均已發生許多喜人變化——以上饒為例,自2015年2月以來,上饒市經歷廣豐縣撤縣設區後,已從一個單區市變為一個擁有3個市轄區、市區戶籍超過200萬的城市,中心城區面積翻了11倍多。2018年,上饒市生產總值突破2200億元大關,達到2212.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9.0%。

另以撤縣設區兩年多的贛縣為例,作為市級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區兩級力量的推動下,中國稀金谷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贛縣區城區面積達到20.4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33.5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2.3%。

告別「縣」的歷史,開啟「區」的時代。蝶變效應典型之例,在已實施撤縣設區或撤縣設市縣市俯拾皆是。這些地方,工業實力增強了,城市品質提升了,群眾點贊更多了,一系列政策紅利正在持續釋放,進一步推動了高質量發展。

加油!

關於啟動撤縣設區

你怎麼看?

來源:江南都市報

編輯:萬洋 實習生:陳婷

編審:李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JioGm0BJleJMoPMGdq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