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抗議者聚集鬧市,以口罩圍巾遮面,跳過閘機,擺起路障,高喊口號與警察對峙……這一幕像極了那道美國政客口中的「美麗的風景線」。只是,這場暴亂的發生地不是香港,而是美國的中心——紐約布魯克林區。
作為紐約人口最多的大區,布魯克林的種族主義問題由來已久。如果說這些日積月累的矛盾是「火種」,那麼近期警察的兩次暴力執法則是「火柴」。據報道,先是警察認為一位19歲黑人男子持有槍枝,遂對他進行了暴力抓捕。之後,警察又對一名15歲的黑人少年進行了毆打。有關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直接引發此次示威遊行。
雪球一旦滾起來,就很難收住。遊行爆發後,一些對紐約地鐵票價過高不滿的市民也參與其中,他們認為紐約花錢提升地鐵警力查逃票卻不願降低票價的做法,是在「發動一場針對有色窮人的戰爭」,抗議活動演變成民眾對社會上暴力泛濫、種族歧視、貧富差距等多重不滿的宣洩。
弔詭的是,在將「民主」「自由」掛在嘴邊的美國,面對這些為了自身「人權」而戰的抗議者,紐約警察並沒有任何「欣賞」,更沒有絲毫手軟。示威中一人因在警車上塗寫「豬」字,一人因朝警察吐口水,立即遭遇逮捕。不僅是這次示威,今年10月初,環保人士在曼哈頓進行抗議活動,警察一天之內便逮捕近百人。另一方面,向來支持別國民眾「和平示威」的美國政客全部「倒戈」,支持警察重拳出擊。美國社會輿論對示威者也怨聲載道,指責他們堵塞曼哈頓華爾街這種街道,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如此操作充分說明,在本土,美國追求的絕對是社會穩定。而唯有維護執法者的權威,社會才能穩定,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這次紐約騷亂後,特朗普第一時間就發表推特力挺警察,表示「必須珍惜、尊重和喜愛這些紐約最美的警察」。但像彭斯、佩洛西這樣力挺香港暴徒、呼籲阿sir克制的政客,這會只好裝聾作啞了。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