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新型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

2019-10-02     不忘初心腳踏實地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的試製後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2013年5月進入地面滑行測試,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2013年11月21日,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在西南某試飛中心成功完成首飛。

基本簡介

「利劍」無人機項目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的試製後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進入地面滑行測試後,「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意味著中國已經實現了從無人機向無人作戰飛機的跨越,其重大意義不亞於殲-20等新型第四代戰機的試飛。

首飛成功

2013年11月21日13:00時許,

利劍無人機進行地面滑跑測試

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航工業洪都公司製造的國產「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在西南某試飛中心成功完成首飛,首飛歷時近20分鐘。自此我國成為繼美國(X-47B)、法國(神經元)、英國(雷神)後,第四個完成專用無人戰機首飛的國家。雖然專用無人戰機距離服役可能還有些時日。但這次我們終於走到了軍用機發展第一梯隊,與西方同時研發下一代戰機!

結構特徵

外形方面

從外形上看,「利劍」無人機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飛翼,翼身融合且無明顯過渡,與達索公司的「神經元」、美軍的X-47B較為相似,後者採用了全飛翼、背部進氣布局,該氣動有利於飛行器提升隱形性能,目前全球主流隱身無人機項目幾乎都使用了類似的布局達到隱形目的,這反映出自F-117曝光以後,全外形雷達隱身技術已經逐漸開始成熟並應用於無人機平台上。

材料方面

沈飛等機構在10年前就啟動了與無人機隱身有關的項目,

中國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

重點研究無人機散射源及其特徵,其中包含低可探測性組合體、吸波材料等。從隱身技術的角度看,「利劍」無人機的主要散射源集中在翼身結構和尾噴口上,背部進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與進氣道有關的繞射和散射,取消了垂尾與機身的角散射、鏡面散射,而尾噴口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處理,完全暴露在外,與之相比的X-47B和「神經元」等都對尾噴口進行了處理,降低紅外輻射。

除了氣動隱身外,吸波材料也是實現隱身的關鍵途徑,早期的吸波技術如機體表面鐵氧體摻雜,現在基本都使用了復合體隱身塗料,使得吸收雷達波的頻帶更寬。無人機隱身技術涉及到多個學科,如果氣動設計達到了要求,但是工藝不過關或者電子技術欠缺都會影響整體效果,這就像一艘雷達反射面積只有一艘漁船大小的護衛艦,但是紅外輻射或者輻射噪聲卻依然如故,也無法實現隱身。

應用方面

從無人機平台應用來看,艦載隱身無人機是一個重點發展方向,通過航母平台可進一步拓展固定翼無人機的作戰半徑,以X-47B為例,作戰半徑達到2800公里,具備空中加油的能力,在戰術目標網絡數據鏈框架下可擔負起遠程巡邏、警戒和攻擊任務。對於「利劍」無人機而言,首飛成功後將進行強度更大的試飛,在逐漸完善飛控系統後可研發艦載型號,而在航母上降落是艦載無固定翼人機的最大技術難題,需要更加可靠、先進的精確著艦系統,上艦後的「利劍」無人機可與有人戰鬥機混編,提高艦載機聯隊的監視、偵察、情報收集和打擊能力。

功能介紹

摺疊

偵察監視

這是無人機最早的用途之一。

中國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

無人偵察機可以深入陣地前沿和敵後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它依靠裝在機上的可見光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標準或微光電視攝像機、紅外掃描器和雷達等設備,完成各種偵察和監視任務。一般來說,一架無人機可攜帶一種或幾種偵察設備,按預定的程序或地面指令進行工作,最後將所獲得的信息和圖像隨時傳送回地面,供有關部門使用;也可以將獲得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待無人機回收時一次取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無人機上的設備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裝備,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如裝備全球定位系統(GPS)後,無人機可與偵察衛星和有人駕駛偵察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空中偵察監視網,使所獲得的情報信息更加準確可靠。

騙敵誘餌

使用無人機吸引敵方的火力或整個防空系統,進而將其破壞或摧毀,是近一二十年人們為無人機開發出的新用途。作為誘餌之用的無人機,其主要使命是協同其他電子偵察設備遂行誘騙偵察;或作為突防工具,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防空壓制;或與反輻射武器配合使用,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

實施干擾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乾擾是不大可能的,那麼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飛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

對地攻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它可以用空對地飛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反坦克飛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後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它不僅可用於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復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後,還可用於攻擊敵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

校射作用

主要用於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雷射指示器和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雷射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指示目標。

通信中繼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台中繼設備等,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

物資運輸

據外刊報道,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製新一代無人機。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於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並可用於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

監察安全

根據The Lens的一份報告,紐奧良市官員在2月份曾申請使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無人駕駛機,為保障該地的安全。The Lens稱,一位紐奧良官員一直對收購無人駕駛高科技非常感興趣。據報道,市政府官員與本地的無人駕駛飛機製造商召開了兩次會議,望將無人駕駛機正式投入紐奧良市中。

救災應用

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後,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於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後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解析度航空影像。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並在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歷史意義

「利劍」無人機服役後將極大擴展我軍的打擊手段,

中國隱身無人攻擊機——利劍

可執行偵察、目標指示、對地攻擊等任務,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就是一個例子,無人機包攬了近四成的打擊任務,在精確打擊敵方目標和設施的同時也避免了人員傷亡,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使得未來戰爭似乎就像打遊戲,因此又有了「遙控戰爭」的說法。在海灣戰爭期間,多國部隊動用了大量無人機進行目標監視、坐標捕獲、戰場管理和評估,占到戰場情報總數的八成左右,尤其是反恐行動中,攜帶精確制導武器的無人機可在發現恐怖分子頭目之後立刻採取行動,而不用呼叫其他空中平台對目標進行打擊,提高了情報的時效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B0ui20BMH2_cNUgF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