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朋友圈:最棒的友情不僅是噓寒問暖,還懂得美食共享 | 巴金誕辰115周年

2019-11-27   文學報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看點(點擊查看)

《紅樓夢》里的進口商品 | 熊育群談新散文集《一寄河山》| 湯淺政明首部動畫電影定檔國內公映 | ......

巴金誕辰115周年

「這個展覽溫暖著我們,當巴金先生寫下那一封一封信札時,他是寫給遠方的朋友,但隔著長長短短的時間,我們大家也都是收信的人,從那些擦亮心靈的信里,我們讀出了深情厚誼,讀出了風骨和信念。」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日,巴金故居、中國現代文學館、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 在徐匯藝術館開幕。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深情致辭:「在歷史和時代的洪流中,巴老始終是一盞明亮的燈,守護著愛、正直、真實、奉獻等美好的價值。」

同時舉辦的還有巴金先生銅像揭幕儀式,銅像高2.23米,面向主樓,含笑背手,面容沉靜,兩次設計巴金銅像的設計者李象群表示這座銅像代表的是面向未來的希望。

「在給友人的信札中,他寫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看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作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偉大正在於他是如此質樸。他是一個勞作的人,他始終以一個勞動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對待世界,誠如他自己所言:『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正是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遼闊,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溫暖著我們,感召著後來的人們。」鐵凝在致辭中如此說道。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致辭

「巴金先生一生重視友情,愛護朋友,也得到朋友們的愛戴。從他們之間不同時期的通信中,能夠看出朋友之間肝膽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誼,能夠看到他們意氣風發的年月。友情溫暖了人生、照亮了生命,紙短情長,欣賞這一封封珍貴的書信,時常讓人不禁熱淚盈眶感動至深。歲月流逝,它們又是歷史的記錄,珍貴的文獻,讓我們窺見歷史的背影。」策展人、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這樣寫道。

此次在上海徐匯藝術館的展覽,展出了巴金與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葉聖陶、冰心、沈從文等四十餘位友人及其家屬的往來手札。從1936年2月4日魯迅致巴金書信起,展出手札時間跨度近六十年,涉及的內容既有創作編譯、人際交往、社會活動等,又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相比其作品,摯友之間的手札往往更直接地表達了作家們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小編將帶領大家通過圖片感受展覽現場的溫度,感受巴金先生「朋友圈」的日常趣味。

觀眾看展中

01

此信寫於1936年2月4日,是魯迅在退還他所編的《死魂靈一百圖》校樣時與巴金討論編輯事務的信。

魯迅先生細細指導校樣的修改方式:「巴金先生:校樣已看迄,其中改動之處還不少,改正後請再給我看一看。」

02

茅盾1974年1月7日給巴金的信,是兩位老友八年未通音訊後的問候。

茅盾先生表達久別的問候:「久不通信,但知近況佳勝,精神煥發,甚佩甚慰。」

03

老舍等人在1950年6月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期間請巴金去吃小館的邀約。

老舍先生留下便條:「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請您吃烤鴨。」

04

巴金1988年7月6日致冰心和冰心1990年3月2日致巴金信。

冰心大姐耐心開導:「巴金老弟:……你已經闖出來了,為什麼還總是憂鬱?我想這也與蕭珊早逝有關,人最怕的是孤獨,我以為你應該多接近年輕人,我和你的身世不同,從小就在融樂的家庭空氣之中,就學時也一帆風順,老了仍有許多年輕朋友。……願你快樂!」

05

巴金1977年11月7日致葉聖陶信,葉聖陶1982年4月19日致巴金信是為得巴金贈送《巴金論創作》一書的復函;1984年4月12日致巴金信,是一首對巴金問病贈花的謝詩。

葉聖陶先生作詩作為收到花朵的還禮:「巴金聞我居病房 選贈獻花煩泰昌 蒼蘭馬蹄蓮共囊 插瓶紅妝兼素妝 對花感深何日念 道謝莫喪中心藏。」

06

沈從文1983年4月8日致巴金信和張兆和1987年信中談到讀《隨想錄》的感受。

沈從文先生夫婦珍惜巴老贈的書:「過去一些熟人朋友看到我家有您前面那四本(《隨想錄》),多來借閱。借是借出了,我心裡總犯嘀咕,怕收不回,因為上面有您親筆題字。」張兆和更是坦誠地表露對於友情的珍視:「您在病中寄來的信和剪報,令我們深深感動,從文看後哭了。我們萬分珍重你的友情,常望你保重,今年能夠見面。」

07

曹禺1989年3月21日致巴金信。

曹禺先生真誠地致謝:「我想起半個多世紀以來,你對我極深的幫助、友誼。你介紹我入了文藝界,你不斷給我似火的熱情,我有許多缺點,你總是真誠地指出來。回想許多事,我能有你這樣兄長似的朋友,我是幸福的。」

08

作家方令孺1962年10月23日致巴金信,背景是一位白須老者。

作家凌叔華的信紙上附有淡雅的文人畫。

巴金先生在上海武康路113號居住了半個世紀,這是他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淮海路口的那座郵局,是巴老寄信的地方。很多寄給友人的信札、書籍都是他親自拿到郵局寄的。」周立民感慨,這座城市的街道留下了文學前輩一點一滴的腳印。

當天,立於巴金故居前院巴金銅像揭幕,像高2.23米,直立面向主樓,它由中國當代藝術家、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打造。他在採訪中表示這座銅像的設計理念是:一個淳樸簡單的老人,新生之後,回到家中,踱步於院內,笑容慈祥,面向未來。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原黨組書記金炳華、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巴金先生親屬及上海文化界人士出席開幕式並為銅像揭幕。

銅像揭幕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巴金故宮提供和記者攝

新媒體編輯:袁歡

新年文創季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