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噪音」也是一種「列車陋習」

2019-10-11     法律與生活

國慶長假剛結束,就有網友總結:如今的長假出行有三怕,分別是怕堵、怕擠,再就是怕又堵又擠的同時還要忍受周圍電子設備外放的聲音。其中,列車車廂成了「電子噪音」的「重災區」,在此起彼伏的手機外放聲音中,有人手指來回滑動,津津有味地看著小視頻;有人在追電視劇,連看十幾集都不會厭煩。而留心觀察會發現,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戴耳機。(10月10日《濟南日報》)

眼下,列車已成為許多市民出行的一個主要交通工具,但一些不文明的列車陋習也隨之出現,諸如大聲喧譁、大聲接聽手機、大聲播放音樂、大聲播放視頻……等等,這些列車車廂「噪音」不僅令人煩躁不安,而且也嚴重侵犯了廣大乘客的「安靜權」,已引起越來越多乘客的不滿和憤慨,廣大乘客紛紛要求「還我安靜權」。

眾所周知,列車車廂是一個公共場所。既然是一個公共場所,就需要每一位乘客養成文明乘坐列車的良好習慣,不妨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做起,自覺遠離不文明行為,而保持列車車廂「安靜」,便也是一種「列車文明」。

此前,北京、南京、昆明、蘭州等地擬規定乘坐列車時使用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其實就是針對列車車廂「噪音」擾民的一次「大整頓」,是對廣大乘客「還我安靜權」的一種「回應」和「保護」。

筆者以為,「保持安靜」應是乘坐列車的「正確打開方式」。其實,列車文明的涵蓋面是很廣泛的,既包括禁食、霸座,又包括大聲喧譁、大聲接聽手機、大聲播放電子設備等。尤其是電子設備聲音外放更是成了一種嚴重的「噪音污染」,成了一種人人反感的「列車陋習」。因此,筆者以為,規定乘坐列車時使用電子設備不得「外放聲音」,是非常必要的。

但筆者以為,要真正讓列車車廂里電子設備「靜音」,還需「兩手抓」。一方面,需提升廣大乘客的「文明自律意識」。不妨通過正能量的傳播和宣傳,讓文明自律意識根植於每一位乘客的心中,自覺做到「不外放聲音」「不大聲喧譁」,從而讓「文明乘坐列車」成為每一位乘客的一種自覺行為。另一方面,需提醒和處罰並用。對肆意在列車車廂里大聲喧譁、大聲接聽手機、大聲播放音樂和視頻等不文明行為,列車車廂管理人員需給予「溫馨提醒」,而對於那些「屢勸不改」的乘客不妨採取列入「黑名單」的處罰機制,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倒逼其遵規守法,切實履行公共場所文明公約。

筆者相信,只要「文明」和「處罰」兩手抓,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列車「噪音污染」,還廣大乘客一個安靜、文明、舒適的乘車環境。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2v-uW0BMH2_cNUgya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