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奪冠 超跑上榜,3月召回看點足

2020-04-02     汽車頭條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就如同洪水猛獸般來襲,關於病毒鋪天蓋地的消息和新聞又在不斷衝擊著每一個人的眼球,國內大部分汽車品牌都忙於應對疫情,使1月、2月份的召回較去年呈現出了顯著的下滑趨勢。

不過,進入到3月份後,國內疫情取得了有效地控制,各大汽車品牌也開始接連復工,市場情況開始回暖,行業逐漸回到軌道之上。

3月份,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公布的數據來看,本月實施召回計劃的共有,包括沃爾沃、保時捷、奔馳、現代、捷豹、起亞、菲亞特、奧迪、寶馬、蘭博基尼、Jeep、大眾路虎、賓利在內的14個品牌,累計召回424297輛乘用車。同比2019年3月份的316084台,同比增長34.24%,環比增長229.14%,較2月份有了明顯的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德系車成為了「最忙的人」,整個3月德系車共上榜了5個品牌,召回7個批次,累計召回200467輛,占本月總量的47.25%,數量和次數占據首位。

德系(200467輛)

1.保時捷(117425輛)

主要原因:後排右側座椅或導致燃油泄露、起火隱患

3月20日,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保時捷提出了召回2014年3月5日至2018年3月14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5-2018款Macan(邁凱)系列汽車,共計117425輛。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保時捷今年第一次登上召回榜單,2020開年的第三天,保時捷就曾因控制單元問題召回了當家車型911。而此次,問題變成了車輛後排右側座椅,受到的壓力可能會使坐墊下方的燃油泵維修蓋與燃油泵濾清器法蘭的流量噴嘴長時間接觸,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燃油泵濾清器法蘭的流量噴嘴出現裂紋並發生燃油滲漏,遇到明火的情況下可能會起火,存在安全隱患。

2.奔馳(82491輛)

由於「斷軸」等問題,成為去年召回「狀元」位的奔馳,本月也迎來了大批量召回。涉及到2016年10月18日至2018年4月13日生產的國產C級四驅、E級四驅、GLC SUV車輛,共計82494輛。

第一次,是由於前排乘客側遮陽板處可能安裝了不正確國家/地區的安全氣囊警告標籤,屬於安裝程序上的粗心大意;而第二次則更加令人啼笑皆非,原因在於執行2019年3月12日發布的「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召回部分C級、E級、GLC SUV汽車」召回維修工作過程中,或未能完全依照操作指導更換轉向齒條止推件,可能造成轉向波紋管密封不當,存在轉向系統被水侵蝕的隱患。

兩次本不應執行的召回,卻都因為操作不當而發生,奔馳作為豪華品牌中的領軍人物,確實應該好考一下QC方面的把控問題了。

3.奧迪(272輛)

主要原因:氣囊、轉向問題

37日當天,進口車型奧迪Q7迎來了雙召回,涉及到2016年2月6日至2019年2月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16-2019年款進口奧迪Q7,共計115輛;2019年5月27日至2019年8月15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19年款奧迪Q7系列汽車,共計157台。

之所以同一天分成兩撥,是由於召回原因並不相同。一個是側面簾式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與分散噴嘴的焊接接頭強度可能與技術規格不符,存在側氣囊無法正常展開的隱患;而另一個是,轉向軸與轉向機之間的連接螺栓可能未按照正確扭矩緊固,導致螺栓在使用過程中鬆脫,會對車輛的轉向性能產生影響,嚴重甚至會導致轉向失控。

4.寶馬(230輛)

主要原因:高位剎車燈設計問題

奧迪召回的同一天,寶馬也召回了進口車型M6,涉及車型是上一代2013年2月4日到2018年6月19日的M6型號。主要問題是高位剎車燈設計存在問題,沒有設置防鬆動措施,或有鬆脫、墜落的危險。

5.大眾(49輛)

主要原因:轉向問題

眾所周知,大眾途銳和奧迪Q7同樣誕生於MLB平台,問題自然也是一樣的,轉向軸與轉向機之間的連接螺栓或在使用過程中鬆脫,導致轉向失控。

或許有不少人好奇,近一段時間以來,國產大眾的問題層出不窮,鬧得沸沸揚揚,為什麼反而沒有登上召回榜單。那是因為從發現問題,到提出解決方法,再到執行是有一個時間差存在的。況且,體量龐大的帕薩特並不是單單召回就可以解決的,畢竟誰也不想讓別人在車架上「動手術」。而涉及到車架這樣的本質問題時,通常只有換代、改款才會得到根本性的處理。

韓系(47398輛)

主要原因:起火隱患

本次現代汽車召回的車輛,為進口現代新勝達、索蘭托、起亞威亞三款車型,可謂是有著十足的「年代感」。相信不少消費者除了新勝達之外,能夠認識另外兩款車型的人並不多,國內現存數量也已經繼續其稀少。

召回車輛,問題在於發動機熄火後ABS模塊一直由蓄電池直接供電,ABS模塊插頭端子部位長時間進入水分時可能發生漏電和短路並引發火災,存在安全隱患。

英國品牌(23527輛)

1. 捷豹(23507輛)

主要原因:高田氣囊

這一次,進口的捷豹XE、XF、F-PACE、國產XFL全部「中招」,原因就在於搭載了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的高田氣囊。事實上,高田氣囊早已經成為了召回的「老大難」問題,早在2002年高田內部便測試過缺陷氣囊,卻一直隱瞞不報,直到2008年被曝光以來,因高田氣囊被召回的公告便一直持續不斷。

時間來到今年,首月並沒有出現相關問題,但隨之而來的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高田氣囊便死灰復燃。龐大裝配數量的高田氣囊,想要短時間內消除高田氣囊帶來的影響是不現實的,相關問題的召回也將持續出現在召回公告上。

2. 路虎(13輛)

主要原因:第二排座椅缺少緊固件

由於車輛的第二排座椅骨架的製造工藝不符合要求,造成缺少一個或多個緊固件。車輛發生碰撞時第二排座椅的緊固件存在鬆脫的可能性,會增加乘員受傷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2019年9月13日至2019年11月21日期間生產的13輛進口2020款路虎發現車主,可去到指定授權地點更換第二排座椅骨架。

3. 賓利(7輛)

主要原因:轉向問題

毫無疑問,賓利添越、奧迪Q7、大眾途銳全部來自於大眾MLB平台,同樣出現了側面簾式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與分散噴嘴的焊接接頭強度可能與技術規格不符的問題,存在氣囊開啟異常的隱患。

義大利(1905輛)

1. 菲亞特(1815輛)

主要原因:變速器換擋襯套變質

小巧迷你又可愛的菲亞特500曾經以進口的身份來到中國市場,那時也是菲亞特再度吹響進軍國內市場號角的時期。但後來,同為進口身份的「換標」道奇酷威並沒有價格上的優勢,國產的菲翔、致悅在那個SUV當道的年代也沒有受到太多關注,導致菲亞特最終不了了之。

不過菲亞特也並沒有打算將那些有幸留在國內的菲亞特拋棄,針對500車型變速器的換檔拉索調節器襯套變質問題,生產日期在2011年2月9日至2012年3月26日之間的車型,可以前往授權低點免費更換襯套,消除隱患。

2. 蘭博基尼(90輛)

主要原因:意外熄火隱患

超豪華品牌的車型售價普遍高昂,銷售額也極其有限,出現在召回榜單中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這一次,身為超豪華品牌、多少男孩夢想的蘭博基尼,現身召回榜單。

原因是,2017年2月25日至2019年5月29日期間生產的90輛進口2017-2019年款蘭博基尼Aventador S,發動機控制單元軟體程序不當,在特定情況下(準備停車前,用戶鬆開油門後發動機接近怠速轉速時),發動機無法維持怠速的最低轉速,可能出現意外熄火的情況。超豪華品牌車型往往動力強勁,隱患造成的重大事故的幾率較大,因此更不可忽視。

沃爾沃(150929輛)

主要原因:主動安全主控模塊兼容問題

3月27日,沃爾沃召回了包括V60、V90 CC、XC90、XC60、XC40、S60、S90長軸在內幾乎覆蓋全系的七款車型。

原因在於,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原因,ASDM(主動安全主控模塊)軟體可能無法與2019年第四周起引入的ASDM硬體完全兼容。ASDM的微處理器可能無法從內存中讀取正確的溫度狀態,導致了ASDM攝像頭的低信任值,從攝像頭得到的可靠數據可能會被ASDM抑制。進而導致車輛所搭載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碰撞警示信息、制動輔助功能等受到限制,存在安全隱患。

沃爾沃在國內消費者的心中,一直是「安全」的代名詞,事實上在安全領域,沃爾沃也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國內首搭行人氣囊,並將這項優良傳統延續到了領克等車型上。此次,雖然模塊存在隱患,但在還沒有發生重大豎骨產生輿論問題之前,沃爾沃就自行糾錯全盤召回的行為,值得我們肯定。

Jeep(71輛)

主要原因:焊接錯位

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克萊斯勒召回了2019年7月29日至2019年10月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0年款進口牧馬人2.0T撒哈拉車型,共計71台。

出現的問題是,車輛焊接過程中前橋左側下控制臂支架焊接錯位,可能會使下控制臂和支架從前橋上脫離。導致車輛轉向控制性能降低並/或使下控制臂支架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碰撞到地面,可能在無事先警告的情況下引發撞車事故,存在安全隱患。

Jeep的品牌定位對比當下流行的城市SUV有著天然的不利因素,這也導致近些年Jeep在國內的境況並不樂觀。此次又出現了疏忽大意的問題,並且涉及到車身大件,即使後期更換也未必會受到消費者認可。對於已經處於窘境的Jeep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好在涉及車輛並不算多。

頭條說:時間的指針撥到三月份,國內疫情已經出現了重大轉折,整體趨勢向好,但我們仍不能鬆懈,否則就會有二次復發的危險。正如汽車召回一樣,雖然1、2月份的召回數量明顯減少。可隨之而來的3月份情況急轉直下,並且其中不少屬於廠家裝配方面的疏忽大意,這對於設計、技術都極其複雜的一台車來說,牽一髮而動全身,廠家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一旦發生在消費者身上,就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希望在生命問題上,車企要杜絕馬虎大意的現象,以絕後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2I4PnEBnkjnB-0zPq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