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評: 外圍大跌,A股靠什麼自救?

2020-04-22   澄泓財經




從中美股市走勢對比的角度看:跌一起跌;等跌好了,美股能快速返升,而我們如同瘸了腿一樣,匍匐爬行。過去一個月,美股在大權重和大科技的帶領下,指數迅速反彈,而我們在「防禦邏輯和抗疫概念」的帶領下,指數走的是扭扭捏捏。如今,大A內部格局剛見點起色了,美股又要進入調整了。別人漲的時候,我們在扭捏;等別人漲好了,進入調整了,我們的盤面才有了點起色。昨天之前,沉默許久的科技股開始動了;弱了很多的保險股也拉出了陽線。就這點起色,昨天幾乎被跌得煙消雲散。不過好在,昨天午後科技股再次回升,以至於盤子還沒被跌死。如果昨天午後是「防禦品種和抗疫概念」領導盤子回升,那絕對歇菜,毫無其他可能。


按照,大A的自身節奏看,一般來說反彈就是一個月,滿月就完蛋。從3月20日那天開始,防禦品種開始連陽,現在滿月,滿月就到頭。這個規律不僅僅體現在消費股上,也體現在科技股上,比如科技股從今年2月4日開始,到滿月之際就是波段行情結束之際。


時至今日,如果想再延續一個漲勢,如果想擺脫外圍依靠,那只能是啟動科技股。這幾年的主脈是科技股,如此科技股接其他板塊的班,比較容易;科技股一旦上漲,人氣比較足,可以不看美股臉色。

最後我們再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市場輿論,3月市場下跌之際,市場似乎把一季度下滑的重災區歸結到科技股,而很少提及其它板塊。事後結果是這樣的嗎?我感覺每個板塊都有衝擊,而且每個板塊都差不多,消費板塊也存在一大批業績下滑的情況,科技股群體也存在不少業績下滑不嚴重的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因為2月份科技股漲得最好,羨慕嫉妒恨,而後才來了這麼一出。這就像個人痛恨過去一個月食品、農業、抗疫概念股上漲一樣,接下來也可以編排一些利空:這些年這些醬油、醋、零食等什麼的,其上漲邏輯靠的是什麼?真的是銷量大增嗎?不是,而是換著花樣的提高零售價格。那麼本次全球事件後,原油都鬧了這麼大危機,接下來幾年內這種提價風該沒有了吧,甚至於如果覺悟高,該讓利於消費者了。

感謝大家的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研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