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先生」王績:三進三出仕途,只為美酒

2019-12-03     唐詩宋詞古詩詞

作者:再思

有人說:「大唐詩人的風流,一半給了酒,一半給了女人。」也許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不可否認在大唐詩人的詩歌中,多是以酒或女人作主角。

在大唐之初,就有一位詩人才子,把人生的全部風流都給了酒,酒在他的詩句中擔當著主角,他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績。

阮籍、陶淵明是王績的前輩,對於喝酒,他們倆更是王績的榜樣,當然,王績可是青出於藍,勝於藍,比阮籍、陶淵明更嗜好、痴迷美酒。別人進官場為了升官發財,而王績三進官場都是奔著美酒而去,沒有美酒了就棄官而回。

01

公元605年,為隋煬帝大業元年,此時的王績剛好21歲,完成學業,準備出仕。

由於王績自小聰明,名聲遠播,被人稱為「神仙童子」,在他求學期間,學業品行兼優,因此,21歲一畢業,王績就被當時期廷錄用為秘書省正字,工作為書籍整理,寫寫文章。

在這樣了好的起步平台,工作輕鬆且專業對口,常人都會好好乾,以期能更快平步青雲。

王績卻是愛好自由的主,不喜歡束縛,而這個九品小官雖說不累,也是在官場內,也有官場的規定,但王績可受不了,請求到地方去做地方官,於是改為任一個縣的副縣長。

王績做副縣長,可不怎麼管事,只管自己喝酒、讀書等事,這樣時間一長久,同事們看不過眼,經常投訴他,占著位置不幹活。

這時,隋朝開始的動亂,烽火四起,工作、生活都不安心、不安全,大大影響喝酒的樂趣,於是走為上策,在一晚上,王績趁著月黑風高,坐船跑回了老家。

這是王績第一次不打招呼就離開官場,回到老家找朋友遊山玩水,放飛自我,曾寫了首詩,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

我家滄海白雲邊,還將別業對林泉。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煙霞送百年。

彭澤有田唯種黍,步兵從宦豈論錢。

但願朝朝長得醉,何辭夜夜瓮間眠。


我家住在滄海之濱白雲之邊,山間別居對著泉水,在這樣美好環境中,不需要為功名汲汲營營,只有煙霞陪伴百年終老。陶淵明擔當彭澤令是為了利用公田種黍釀酒,阮籍出任步兵校尉不求俸祿只欲貪杯。但願能夠朝朝有酒醉,就算是夜夜長眠酒瓮之間也不辭啊!

從詩里看到,王績就整一個酒徒。但他能自由自在地縱情喝酒可是有資本的,因為他可是有不錯的家底,美酒比阮籍足,田產比陶淵明多,還有傭人。

在如此好的條件下,不用幹活,愜意喝酒,對王績來說,可是快活無比。

這快活無比的日子過了20年,因朝代變幻而結束。

02

公元625年,已是唐朝李家的天下,此時當權者為唐高祖李淵。

此時,李淵徵召隋朝一些官員進入朝廷工作,而王績因名聲大,也被「待詔門下省」。

王績在門下省待詔期間,能安靜地待下來,讓他弟弟很好奇,問他:「做待詔有什麼好?」

王績則說:「工資還可以,就是有點不自在,但每天有供應三升美酒,這讓我覺得這職位還是值得留戀的,就是酒太少了,不夠我喝!」

果然,能有如此魅力讓王績呆下去,唯有美酒能留人!

這時,門下省的領導可是很給力,他聽到了王績兄弟倆的對話後怕留不住人,特批讓人每天給王績供應一斗美酒。有了一升美酒,王績自然有了更多留下來的動力,大家給他冠了一個名號為「斗酒先生」。

其實,王績第二次入仕已給四十多歲了,雖然美酒留他在京城,但是其對於故鄉的事,之前的快樂自在日子甚是懷念。這時,有一鄉人來探望,很開心,寫道:

旅泊多年歲,老去不知回。

忽逢門前客,道發故鄉來。

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

在外漂泊了多年,到老了還不能問鄉。忽然在外遇到一個客人,說是從故鄉來的。皺著眉頭一起握手,止住眼淚一起舉杯喝酒。

只要有酒,悲傷就會止住,在舉杯間細細了解家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屋,是否如舊?酒能滿足客鄉人的思鄉情懷。

後來,王績在外漂泊,留念官場美酒的日子被一事打破。

大唐主政者已更換為唐太宗李世民。由於王績的哥哥得罪了權貴,從而牽涉上到王績,王績被罷官回鄉。這時,讓王績留戀的一升美酒也斷了。

03

王績回到家鄉後,日子過得自在逍遙,酒也是照喝。但是,他還是不斷地打探哪裡有更好的美酒。

在唐太宗貞觀中期,王績打探到太樂署的府史焦革很會釀美酒。為了免費喝到美酒,王績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去做焦革的副手。

經過王績的一番勸說,打動了焦革,同意他做太樂署丞,這是王績第三次踏入官場。

王績跟在焦革身邊,有美酒喝,也學到了不少釀酒、辨酒等知識。

但好景不長,焦革與其夫人相繼過世,沒有人釀美酒了,自然沒有美酒可喝了,這個太樂署丞的職位也就沒什麼可值得留戀了,於是又辭職回老家了。

這一次回去後,王績把從焦革夫妻身上所學的有關酒的知識加以整理並寫了一卷書為《酒經》,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酒文化知識。

王績第三次離開官場,之後再也沒有踏入了,真正開始了肆意縱酒,寄情山水的自在生活:

浮生知幾日,無狀逐空名。

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

人生在世,本來就歲月不多,為什麼還要苦苦地去追求功名利祿呢?還不如多釀一些酒,開懷暢飲,徜徉於竹林山間,度此餘生,豈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

這首詩成了王績往後餘生的寫照,從此笑傲自然,以酒為伍,優遊卒歲。

王績在仕途上三進三出,為美酒而去,沒美酒就而回,在人生的最後,更是直接捨棄了仕途,毫不留戀官場與權力,真真地回歸平實的生活。

王績雖迷戀美酒,但他待官場權力的態度讓世人值得學習:想要獲得真正的自在,就要學會放下,放下那些令你生厭與悲傷的事情,才會在前行的路上步態輕盈,走得更輕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0sC2G4BMH2_cNUgm0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