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不同面料在經過成衣製成品後,經過下水洗滌或自然條件下都會產生一定的縮小,出口外貿類服裝的製成品尺寸要求是首要標準,那麼在製作版型之前,首先就要了解這是什麼樣的面料,並了解這個面料特性至關重要。
現在著重介紹一下成衣水洗類的製版縮水率的方法:
1.在拿到客戶訂單時,要看清楚該成衣是成衣水洗還是面料水洗,也可以從客戶的樣衣上看得出來,成衣水洗的衣服,在表面車明線的部位有明顯的縮皺現象,就像我們平時穿的牛仔褲的側邊縫頭一樣,有深淺變化的面料車線;如果是面料水洗就沒有這個現象。面料水洗的縮水率不需要去控制,大貨面料拿到後,去水洗廠按要求水洗後再做,控制好車工的車縮即可。
2.成衣水洗有分好幾種形形色色的方法,特別的牛仔類,有普通水洗、哮素洗、石磨洗等等。從客戶處拿到大貨面料樣,最起碼要五米以上的整個門幅面料。分別剪開1.2米長的整個門幅大小各三塊面料,並分別在面料上做出一米大小的正方形,用車線訂位在面料上作好記號。
3.按客戶要求告訴水洗廠的洗水要求,經水洗後的測試面料一份給客戶確認效果(有些客戶也會要求做個袖樣或褲腿樣),一份自己留底。
4.水洗廠測試回來的面料,必須烘乾透,摸在手上,不能有濕度。測量面料上留的車線尺寸。前面說的用三塊面料去做測試,是為了這個縮水率的準確性,可以分別比較參考一下取中間值。例:現量出縱向尺寸(直絲綹)長度為97%,說明面料縱向縮水率為3%;橫向尺寸(橫絲綹)長度為92%,說明面料橫向縮水率為8%。
5.根據上面測量出來的橫向縱向縮水率,在製作樣版時,衣長的要求尺寸如78公分,那麼做版時,要做到78CM X(1+3%)=80.34 CM;胸圍的要求尺寸如56公分,那麼做版時,要做到56CM X (1+8%)=60.48 CM。
6.正確的大貨面料到廠後,必須重新做一下測試,以防有誤。在各個批次的面料每卷面料布剪成1.2米整個門幅的大小,重新做水洗,如果有幾批縮水率相差比較大的超過3~5CM的,必須要做2副或更多的樣版。
在這裡還要再次提醒做成衣水洗的面料一定要反覆地多次地測試一下面料縮水率,千萬不能因為怕麻煩。有時候甚至同樣一件成衣,因為面料的縮水率不同,可能要做多個不同的縮水版型。
常用面料縮水率參考數值:
全棉類,4.5 ~ 5 % 左右
T/C布類,2 % 左右
錦棉類,3 %左右
燈芯絨,5 %左右
塔絲隆,3 ~ 5 %左右
棉絲光平布:縮水率經向3.5%,緯向3.5%;
棉絲光斜紋布:縮水率經向4%,緯向3%;
棉本光平布:縮水率經向6%,緯向2.5%;
一般精紡呢絨:縮水率經向4%,緯向3.5%;
真絲雙縐:縮水率經向10%,緯向3%。
棉4%--10%;化纖4%--8%;棉滌3.5%--55%
如果與以上數值差別比較大的話,那麼面料生產過程中,可能未達到國際標準。
一、纖維及織縮的影響
纖維本身吸水後,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溶脹。通常纖維的溶脹都是各向異性的(錦綸除外),即長度縮短,直徑增大。通常把織物下水前後的長度差與其原長的百分比稱為縮水率。吸水能力越強,溶脹越劇烈,縮水率越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越差。
織物本身的長度與所使用的紗(絲)線長度是不同的,通常用織縮率來表示兩者的差異。
織縮率(%)=[紗(絲)線長度-織物長度]/織物長度
織物在下水後,由於纖維本身的溶脹,使織物長度進一步縮短,產生縮水率。織物的織縮率不同,其縮水率的大小就不同。織物本身的組織結構及織造張力不同,其織縮率就不同。織造張力小,織物緊密厚實,織縮率大,織物的縮水率就小;織造張力大,織物就疏鬆輕薄,織縮率小,織物的縮水率就大。在染整加工中,為了降低織物的縮水率,常採用預縮整理的方式來加大緯密,預先提高織縮率,從而降低織物的縮水率。
二、縮水產生的原因:
(1)纖維在紡紗時,或紗線在織造及染整時,織物中之紗線纖維受外力作用而伸長或變形,同時紗線纖維及織物結構產生內應力,在靜態干鬆弛狀態,或靜態濕鬆弛狀態,又或在動態濕鬆弛狀態、全鬆弛狀態下,不同程度內應力之釋放,使紗線纖維及織物回復至初始狀態。
(2)不同的纖維及其織物,其縮水程度都不同,主要取決於其纖維的特性-親水性纖維的縮水程度較大,例如棉、麻、粘膠等纖維;而疏水性纖維的縮水程度較少,例如合成纖維等。
(3)纖維在潤濕狀態時,因浸液的作用下產生膨化,令纖維直徑變大,如在織物上,迫使織物之交織點之纖維曲率半徑增加,引致織物長度縮短。例如棉纖維在水的作用下膨化,橫截面積增大40~50%,長度增加1~2%,而合成纖維則對熱收縮,如沸水收縮等,一般5%左右。
(4)紡織纖維受熱條件下,纖維的形態及尺寸發生變化及收縮,降溫後亦不能回復到初始狀態,稱為纖維熱收縮。而熱收縮前與熱收縮後的長度百分比稱為熱收縮率,一般以沸水收縮測試,在100℃沸水中,纖維長度收縮的百分率作表示;亦有用熱空氣方式,在超過100℃的熱空氣中測其收縮的百分率,亦有用蒸氣方式,在超過100℃的蒸氣中測其收縮的百分率。纖維因內部結構及受熱溫度、時間等不同條件下表現亦不同,例如加工滌綸短纖的沸水收縮率為1%,維綸沸水收縮率為5%,氯綸熱空氣收縮率為50%。纖維在紡織加工及其織物的尺寸穩定性有著密切的關係,為後工序之設計提供一些依據。
三、一般面料的縮水率為
棉4%--10%;化纖4%--8%;棉滌3.5%--55%;本色白布為3%;
毛藍布為3-4%;府綢為3-4.5%;花布為3-3.5%;斜紋布為4%;
勞動布為10%;人造棉為10%。
四、影響縮水率的原因
1、原材料
織物的原材料不同,縮水率不同。一般來說,吸濕性大的纖維,浸水後纖維膨脹,直徑增大,長度縮短,縮水率就大。如有的粘膠纖維吸水率高達13%,而合成纖維織物吸濕性差,其縮水率就小。
2、密度
織物的密度不同,縮水率也不同。如經緯向密度相近,其經緯向縮水率也接近。經密度大的織品,經向縮水就大,反之,緯密大於經密的織品,緯向縮水也就大。
3、紗支粗細
織物紗支粗細不同,縮水率也不同。紗支粗的布縮水率就大,紗支細的織物縮水率就小。
4、生產工藝
織物生產工藝不同,縮水率也不同。一般來說,織物在織造和染整過程中,纖維要拉伸多次,加工時間長,施加張力較大的織物縮水率就大,反之就小。
5、纖維成分
天然植物纖維(如棉、麻)和植物再生纖維(如粘膠)與合成纖維(如滌綸、腈綸)相比,容易吸濕膨脹,因此縮水率較大,而羊毛則是由於纖維表面的鱗片結構而容易氈化,影響其尺寸穩定性。
6、織物結構
一般情況下,機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要優於針織物;高密度織物的尺寸穩定性要優於低密度的。在機織物中,一般平紋織物的縮水率小於法蘭絨織物;而針織物中,平針組織的縮水率又小於羅紋織物。
7、生產加工過程
由於織物在染色、印花、後整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機器的拉伸,從而有張力存在於織物上。然而織物在遇水後很容易解除張力,因此我們會在洗滌後發現織物縮水。在實際工藝中,我們一般用預縮水來解決這個問題。
8、洗滌護理過程
洗滌護理包括洗滌、乾燥、熨燙,這三步每一步都會影響到織物的縮水。例如手洗樣品的尺寸穩定性要優於機洗的樣品,而洗滌的溫度同樣會影響其尺寸穩定性。一般而言,溫度越高,穩定性越差。樣品的乾燥方式對織物的縮率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常用的乾燥方式有、滴水乾燥法,金屬網平鋪法,掛乾乾燥法和轉筒烘乾法。其中滴水乾燥法對織物的尺寸影響最小,而轉筒拱干法對織物的尺寸影響最大,其餘兩種居中。
另外,根據織物的成分選擇一個合適的熨燙溫度,也可以改善織物的縮水情況。例如,棉麻織物可以通過高溫熨燙改善其尺寸縮率。但並非溫度越高越好,對於合成纖維來說,高溫熨燙非但不能改善它的縮率,反而會對它的性能有所破壞,如面料發硬發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