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集團:吹響安全環保「集結號」

2020-04-15   正能量祖宏


春和景明,行走在沙鋼廠區,移步見綠,處處生機盎然。

永新5萬立方米轉爐煤氣櫃加壓機室,巡檢工人依次檢查3台機組,油位正常、報警器正常、沒有漏氣……反覆確認安全後,趕往下個巡查點。動力總廠生產科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們能源動力管控中心正式投運,空壓站、制氧廠、煤氣防護站等單位實現遠程操控,許多區域由人員值守變定期巡檢,既保證了生產安全,又保障了人身安全。」

實現高質量發展,安全環保正是題中之義。4月11日至12日,沙鋼集團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這是在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挑戰時期的一個重要會議。董事局沈文榮主席強調:「切實提升安全環保水平,堅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查漏洞、補短板、強弱項,公司盡銳出戰,吹響了安全環保的「集結號」。

落實 護住全廠「心脈」

在動力總廠一樓的能源動力管控中心,迎面是34個螢幕組成的「電視牆」。「監控屏上顯示了水、電、氣……」指著監控畫面,該廠生產科負責人如數家珍,「部分工序現場人員減少一半,中心生產班員工坐在電腦前就能完成生產調度。」

動力總廠承擔著全公司水、電、氣的供應,無異於整個廠區的「心臟」。300多公里管道,無數電纜、水管延伸到各個角落,正如條條「血脈」為各分廠生產提供堅強保障。

集團一季度工作會召開後,動力總廠第一時間召集全體管理人員,傳達落實會議精神。正值電廠3號機組大修,3條「鐵律」再次明確:大修方案要認真詳盡;簽訂安全協議,責任落實到人;施工人員進廠前嚴格進行資質檢查,所有器具必須合理合規。

「電、水、氣都是生產的『必需品』,一個『點』有問題就會影響一大片,還可能引發次生事件。」該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落實沈文榮主席講話,動力總廠對電廠 「零」跳機、制氧廠「零」跳機、變電所 「零」跳電的「壓降異常攻關」進行了再加壓、再部署。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動力總廠如何實現三「零」目標

供電方面,成立電纜巡檢組,排除日間溫度影響,由中夜班人員分區域、有計劃巡檢,接頭、輔件嚴格按照生命周期更新,關鍵部位進行紅外線測溫,發現問題快報快處,不留任何隱患;供水方面,在原有供電線路的基礎上增加管路,使每路電都有水泵運行,確保在應急狀態下能夠正常供水;煤氣方面,巡檢員嚴格執行「一聽、二看、三噴」操作,閥門、管道連接處挨著檢查,不讓一絲煤氣「跑出來」,有的巡檢員一天能走三萬多步。

在抓安全的同時,21個「清污分流」站點和15萬噸中水處理廠也在加快推進,預計分別於今年6月底、8月底投運,屆時全廠廢水將能夠最大限度回收利用,為提升公司整體環保水平、降本增效再添助力。

抓細 當好生產「後勤」

所有吊具重新梳理,建立目錄台帳,吊什麼、吊多重、吊多大嚴格規範;每一台設備重新制定安全操作規程,直接貼在操作面板旁邊,從風險因素識別到突發事件處理一目了然;創新製作「推拉鉤」,人工調整吊裝偏移拉開安全距離……在機修總廠鉗工車間,安全管理「細」到每一個環節。

「原來的操作規程很生硬、貼得遠,吊具也沒有細分,老工人作業憑經驗、新工人幹活靠師傅。」鉗工車間生產調度說,現在台帳清晰,操作規程通俗易懂,不僅降低風險係數,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機修總廠是生產的「後勤兵」,為全集團提供各類機加工備件、鋼結構件和軋輥、輥環等,連鑄管堆焊就是其中一項。

採用堆焊工藝對連鑄管進行修復,可以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節約生產成本。而堆焊過程中,連鑄管會達到300多度高溫。以往,鉗工車間採用鋼絲繩吊裝,時間一長,不僅會損毀鋼絲繩本身,還會帶來安全隱患。現在,他們將與連鑄管接觸部分的鋼絲繩換成了鐵鏈,安全問題徹底解決,還延長了吊具的使用壽命,一舉兩得。

「相對車間來說,項目建設是我們抓安全的重點、難點,更要抓『細』。」機修總廠工作人員介紹,施工人員每天開工前簽訂「固化安全交底單」並上傳微信群,總經理和安全員實時監督,尤其對委外人員更為嚴格,不僅現場施工要安全合規,還要幫他們樹立自主安全管理意識。

「固化安全交底單」包含14大項、100多條內容。簽了交底單,現場還有專人跟蹤,領導隨機抽查。13日,機修總廠將集團一季度工作會會議精神傳達到車間後,三項檢查隨即展開:查委外人員,基礎資料、培訓情況、相關證件等一一梳理排查,切實減少「人的不安全因素」;查設備,結合6S管理,對工具機、介質管道、閥門等設備狀態和工具、設施規範擺放「過篩子」,有效排除「物的不安全因素」;查項目,強化進行中的施工、技改項目現場檢查。

「在此基礎上,還要開展一次綜合大檢查,一個一個車間走,一個一個工種看。」該廠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把「細」抓到底,築牢安全根基。

重長效 守牢鋼鐵「頭尾」

在廠區,時時能見到各種重型運輸車輛在路上「奔忙」,或裝廢鋼、或載輔料、或將成品運至碼頭。警鐘長鳴,海力物流公司如何既保安全又重長效?

「打一套技術、管理、培訓、履職的『組合拳』。」海力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煉鐵、煉鋼需要的原料、輔料由碼頭進入各個分廠,成品要整理、運出,「一頭一尾」的安全「防線」必須守牢。

守牢「防線」,交通是關鍵。近20平方公里廠區,車輛「散落」其間就像「斷線的風箏」,監管難上加難,破解之道,首先在技術。

海力物流公司已經與相關平台公司進行了合作洽談,準備為車輛安裝車載監控系統。依靠技術手段,車輛運行、駕駛艙內情況可掌握、易監督,能夠及時糾正駕駛員錯誤行為,避免事故發生。

與此同時,現場管理進一步加強。中班排查人員工作時間延長至24時,增加夜班,現場檢查實現全天候 、不斷檔,嚴厲查處違章行為,教育引導駕駛員自覺、自律。

安全員的管理則從履職下手。每一名值班安全員都要填寫履職清單,以其查出問題的數量作為重要考核標準,讓每個安全員都能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守好自己的「防區」。

「從實際出發,我們對委外人員安全培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該負責人說,針對委外單位對人員的安全培訓相對薄弱的狀況,現在他們要求所有委外單位都要重新編制安全教程,讓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駕駛員都能聽得懂、記得住、能執行,讓遵規守紀成為主觀認識、自覺行動。

此外,海力物流公司還將逐步探索本公司和委外公司安全員集中管理、交叉輪崗的路子,最終把「組合拳」變成長效機制,守牢「頭尾」,守牢安全「底線」。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 朱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