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又扔一驚雷|不做這件事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你這是在害娃!

2020-05-09     CC爸媽

原標題:張文宏又扔一驚雷|不做這件事情,一人感染,全家遭殃!你這是在害娃!

「分餐制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就是要做。」

「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擔後果。」

張文宏的一句話,真的拯救了無數為分餐制和家裡打得雞飛狗跳的老母親啊。

都在說分餐制,到底什麼是分餐制呢?

分餐制就是: 餐具分開,專人專用。

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所有人大多是共同進餐的。

但是共同進餐相互感染病菌的幾率確實很大,如果其中一人攜帶病菌,那麼他使用過的餐具很可能會帶有病菌,當其他人再使用時,就很可能被感染。

如果全家都配合,吃飯時使用公勺公筷就好了,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的問題。

用張文宏醫生的話來說,分餐制就是:

  • 筷子不要混一起,間接混一起也不行;
  • 要有專門的勺子去盤裡盛湯;
  • 別給其他人夾菜,也不要吃其他人夾的菜。

1

不分餐,就是在吃病毒

不分餐真的有這麼大危害麼?

我們來看看疾控專家做的一個實驗。

前幾天,杭州市疾控中心的11名專家專門做了一場實驗,專家們在一家餐館點了6道大家喜聞樂見的菜,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干鍋茶樹菇、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

每道菜都分成兩份,11 個人一起吃,一盤使用公筷進食,一盤不使用公筷進食。48小時後,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後的細菌數進行對比。

「非公筷」組的細菌數,全面超過「公筷組」。 真正令人吃驚的是,「非公筷」組的細菌,比「公筷組」的細菌,最高多達200倍以上。

涼拌黃瓜——「非公筷」組的菌落總數是「公筷」組的將近3倍。

干鍋茶樹菇——兩組菜品的菌落總數相差17倍。

炒蘆筍——兩組相差將近18倍。

鹹菜八爪魚——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50倍!

負責檢測的專家說:「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到菜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不同菜品本身攜帶細菌的交叉污染。」

而且,這裡面還有個冷知識: 涼菜因為沒有經過高溫烹調,上面的細菌比高溫烹調過的菜要多得多。

涼拌黃瓜的細菌數,比干鍋茶樹菇高10倍以上,比其他菜的細菌高不止百倍。

所以,張文宏醫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我見不得混在一塊的吃法,一起吃飯用一個筷子夾菜、喝酒,你看到的是杯子、筷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

但是,混在一起吃,會遇到什麼病菌呢?對我們的身體會造成什麼傷害呢?

我們就拿最基礎,也是最常見的幽門螺旋桿菌 (簡稱HP)來說。

幽門螺旋桿菌 (簡稱Hp)是唯一能夠在胃酸條件下生存的細菌,生存力非常強大,是一種定植於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微需氧的螺旋桿菌。

它是導致人類慢性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會引起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不明原因血小板減少、冠心病等疾病。

根據世界胃腸組織 (WGO)保守估計,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

而中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人數最多的國家,感染人數接近7億人,感染率高達59%,也就是每兩個人之中,就可能有一個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其中可能有我,也可能有你。

而且,比起年輕人,孩子和老人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據統計 我國10歲以下的兒童Hp感染率達到40%-60%。

接近59%,這麼高的感染率,和大家在一起混著吃飯有直接關係。

研究表明,大多數Hp的感染者是兒童時期感染的,即成年人發現自己感染了Hp,也很可能是在其小時候就已經感染了。

之前就有媽媽說,老公胃總是不舒服,到醫院檢查,檢測出Hp為陽性,後來聽說Hp傳染性極高,而家裡碗筷、飲水杯一直都是共用的,就全家都檢測了一下,結果都中招了,連4歲的女兒都沒逃過一劫。

幽門螺旋桿菌還只是最常見的細菌,除此之外混在一起吃,還有可能感染B肝病毒、肺炎病毒、厭氧鏈球菌、口腔球菌以及最近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等等。

這些病往往一個人得了, 很快就會在餐桌上傳染到全家人,危害全家人的健康。

所以,為了寶寶、家人的安全還是施行分餐制的好。

2

分餐制,難在哪?

我知道,其實很多家長都希望分餐制,但是,要做到真的很難。

第一,經常會遇到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被人家說不合群;

第二,餐具準備起來比較麻煩,稍不注意就弄混了,而且難做到分離。

關於第一點,的確很難,我也只能勸你儘量去說服其他人。

好在,現在國家也在大力宣傳分餐制,前幾天我看CC奶奶看電視時,還在看央視一套關於分餐的公益廣告片,很多人逐漸也能接受分餐制了。

要說家裡最難做工作的大概就是老人了,C媽教你一個好辦法, 老年人一般最相信的往往是專家說的話,還有中央電視台的宣傳。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用手機多收藏一些專家說的關於分餐制視頻。

比如,我手機里就有很多張文宏醫生和鍾南山醫生的視頻,經常拿給CC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看。

在對張文宏和吳凡醫生的採訪中,張文宏就調侃:作為我的領導,吳凡院長給我夾菜,我是吃還是不吃?

二位醫界大佬同時說出答案: 誰也別夾菜,夾了也不吃!

一邊看,一邊勸他們:「媽,您平時不是最相信專家了嘛,您看張文宏都說要進行分餐制,我說的您不信,專家說的總不會出錯吧。」

只要不斷地給他們「洗腦」,慢慢地他們也就能夠接受了。

關於第二點,可以用花色都不一樣的筷子,專人專筷,公筷單用一個樣式更好區分。

另外,家裡的筷子確實難做到根根分離很容易「間接混」,我家是專門準備了一個消毒刀架,這樣就不怕混一起了。

我知道很多家庭也準備了消毒櫃,也可以放消毒櫃里消毒。

3

實在做不到分餐,至少要做這些!

如果實在難以實現分餐,家裡有娃的,為了寶寶的健康,也至少做到這幾點:

1、 給寶寶準備專門的餐具、水杯、筷子如果沒有消毒措施,餐具筷子不要跟大人混放。

2、不要使用大人用過的筷子喂寶寶,也不要用進過自己嘴巴的筷子給寶寶夾菜,最好是成人下筷前把每樣菜撥到寶寶餐具中一些。

3、 不要嚼碎了喂寶寶,避免通過唾液傳播病菌。若怕孩子咀嚼能力不好,消化不了,可以使用料理機,或用剪刀 (或刀)剪碎。

4、用嘴近距離吹涼食物再喂給孩子,也會有一定的傳染風險,建議還是自然放涼再拿給孩子食用比較靠譜。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很矯情?老一輩養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見誰出過事。 (不明顯的生病不代表沒事好嗎?)

但時代在進步,如果只需要一點點改變,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寶寶生病,少遭罪,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難道不好嗎?

難得新冠肺炎專家組點名說起這件事,前有專家為咱們開路掃障礙,這難道不是推行分餐制的最佳時機?

來吧,一起說服家庭成員走起~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sC0CHIBfGB4SiUwAP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