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社長本色】VX公號(ID:wxgs-sz),歡迎搜索關注!
在美國紐約貝翠卡的一個補習班裡,5個亞裔和白人孩子正在磨礪他們的應考技巧。
在密密麻麻寫滿字的試卷上,他們尋找著帶有線索的詞句並在下面劃線。
補習結束後,老師還會分發大量的課後習題。
而他們的家長,在等候室里焦慮地坐著。
在美國參加課後補習班的學生 來源:紐約時報
這將是他們孩子日後能不能擠進重點高中、升入藤校的關鍵一步。
放在十年前,這一幕在國外還很難想像。
有考試的地方,就有中國人。
有中國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補習班。
隨著華人移民的迅速增長,最近包括學而思在內的培訓機構也成功進入美國。
都說孩子的比賽就是父母的戰場,在中國無人能倖免。
沒想到,到了美國,也一樣逃不掉!
「我家孩子來了美國之後還在上學而思網課,這次終於可以有同時區的課了。」
「之前就聽說學而思要來灣區,果然來了,終於和上海表妹家的娃有共同語言了。」
「國內的時候娃就一直在上學而思,來到美國正愁上什麼機構,太及時了。」
今年9月初,「學而思矽谷分校」官方宣布:
學而思將在矽谷開辦分校。
落地矽谷後,學而思將針對AMC8(美國小學奧數)考前衝刺。
10月中旬開課,11月開放線上短期班,2020年春季開設線下長期班。
同時,10月9日上午,學而思波士頓教學中心也正式開課。
從家長留言可以看出,相當多的華裔家長對學而思的到來感到興奮和期待。
但是美國的孩子怕是要哭了!
仿佛是一夜之間風靡全中國。
以奧數培訓起家的學而思,將中國應試教育培訓做到了極致。
它的出現經常與「瘋狂」「巨無霸」等詞彙聯繫在一起。
「學習改變命運。」
是學而思的第一句口號,也是中國家長心中的「魔咒」。
在國內,2-4歲就上學而思的孩子不在少數。
在去年12月,社長本色就發過一篇關於學而思的文章。(點擊圖片查看)
四五年級需要的奧數成績,孩子要在學齡前開始報班訓練。
因為一票難求,往往需要全家上陣搶名額。
很多家長早早地定好鬧鐘搶名額,卻還是秒沒。
在還不能網上搶名額的時候,家長們甚至通宵排隊去報名。
這場拼速度與耐力的比賽,考的不是孩子,更像是家長。
為4歲女兒搶名額的周鑫,在手機頁面顯示「報名成功」時,終於鬆了口氣。
只要報上了學而思,基本等於半隻腳踏入了985、211。
也意味著自己的孩子會擁有更優質的教育環境、更優質的同學。
這些都是在生娃之前,周鑫從沒考慮過的。
為娃「拼」的家長不止周鑫,幾乎全國的家長都一樣。
在學而思的家長群里,每天都有人在比拼、取經、刷攻略。
很多學校一年級的孩子,還在學習10以內數的分解。
在學而思,幼兒園就已經學會四五個數字加減法了。
學而思奧數班裡,孩子們一坐兩小時,哪怕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
坐在身後的父母奮筆疾書,回家再給孩子講一遍。
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孩子不是天才,往往可能已經刷了二遍課了。
除了學而思,周鑫還給女兒報了6個興趣班。
每天像趕場一樣,下班後和老公輪流陪孩子上各種課。
她說,「我怕她輸給別人,更怕她將來還不如我」。
奔波在學而思和各類培訓班之間,已經成了很多年輕爸媽的標配。
雖然累,但絕不會退出,退出就意味著掉隊,掉隊就等於這輩子完了。
而學而思就是升入名校的墊腳石,跨越階層的跳板。
就算是舉家搬遷到美國,華裔家長依然會想辦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事實上,學而思並不是第一個開在美國的中國補習班。
僅僅在紐約市,就有411家補習班。
它們中大多數都位於亞裔聚居地:法拉盛和布魯克林的日落公園。
而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的奧蘭治、聖塔克拉拉和洛杉磯等地共有861家補習中心。
都是亞裔家庭占比很高的地區。
穿插在麻辣燙、鍋貼、奶茶等美食小吃之中的,還有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的補習班廣告。
一家叫「領航」的補習中心,就坐落在法拉盛的主街上。
鮮亮的廣告牌上印著中英雙語,映襯著路邊焦慮的家長。
仿佛是來到了北京海淀黃莊。
補習中心內,辦公室掛著印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字樣的三角旗。
玻璃門上的錄取捷報里對應著升學率。
而每個成功案例背後,都有著近乎完美的標準化成績。
走入法拉盛任何一家補習中心,都會看到差不多的場景。
在這裡,聚集了各類由亞裔創辦的K-12階段全部課程培訓機構。
從語文到數學,從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到SAT(美國高考)。
「一個完美的SAT分數,向藤校輸送大量學子的史岱文森高中。」
領航創始人顏謙業表示,這就是家長們追求的「結果」。
在法拉盛生活的孩子,他們幾乎都有著長期的補課經歷。
他們12到18歲年齡不等,大多出自華裔移民家庭。
拿備考SAT的華裔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從6年級起就踏上了「補習之路」。
這些學生是因為喜歡才上補習班的嗎?
在美國網紅郭傑瑞的一次街訪中,採訪了剛剛走出法拉盛補習中心的華裔孩子。
他說,「這是父母讓你做的,即便不喜歡也沒辦法。」
很多哪怕經濟很困難的父母,也會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上補習班。
曾在領航補習的Join,他的父母在皇后區經營著一家自助洗衣店。
補習費用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他們也從不流露情緒。
父母只會告訴他,「你還是小孩,不要管,錢的事讓我們來操心。」
在領航,每天3小時的夏季輔導班費用在1400美元左右。
在法拉盛的另一家補習班,一個季度的費用在1500-1800美元左右。
即便是對中產階層的華裔家庭來說,補習班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更不用提生活在社會底層、只能維持溫飽的低收入家庭了。
住在唐人街的施庭,父母同樣經營著一家洗衣店。
他說,在美國的頭兩年過得有點慘。
施庭和爺爺奶奶還有一位表兄弟住在一個屋,睡的是雙層床。
父母則住在洗衣店附近,兩人在洗衣店倒班,每人工作12個小時。
只有在星期天,他才能見到父母。
在親戚朋友的建議下,施庭開始鑽研考試書籍,參加各種補習班。
兩年後的一個下午,施庭接到了史岱文森高中的入學通知書。
他和父母圍坐在洗衣房,為完成階層跨越的第一步而開心。
當然,補習是有回報的。
在補習班的塑造下,史岱文森高中四分之三的學生都是亞裔。
惠特尼高中1000多名學生中,75%為亞裔。
亞裔補習班就像遍布在美國的一個神秘而龐大的「組織」。
隨著華人移民的快速增長,以矽谷為代表的華裔社區培訓班也正迅速崛起。
據《紐約時報》報道,如今補課不再是亞裔的需求。
越來越多的白人孩子也加入到了補課的隊伍中。
在紐約,即便是進入一所公立學校,學生也需要經過適者生存般的競爭「廝殺」。
大學入學競爭越來越激烈,課程標準更加嚴格,當地公立小學不被信任,這為輔導行業找到了一座可供開採的全新礦脈。
對於紐約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他們和華人一樣關心孩子的學習狀況。
而通過補習,能幫助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搶得先機、提高考試成績,從而進入高質量的中學。
這一切加劇著紐約父母的煩憂,也讓這座城市迅速成為補習班產業的沃土。
貝翠卡的弗洛倫丁補習學校,兩個9歲孩子上兩個小時的寫作課 來源:紐約時報
補習班席捲美國,不僅僅是家長望子成龍的願望。
更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精英文化,註定逃無可逃。
來自廣州的張女士,移民洛杉磯剛滿三年。
本嚮往著國外「輕鬆自由」的教育,以為不必再被同學家長之間五花八門的補習話題包圍。
可沒過多久,自己就焦灼了起來。
她說,「華人社區的孩子們都在上各種電腦班、樂器班、領導力班、SAT班……」
看到許多人都在補習以求升入名校,一股莫名的焦慮在張女士心中升起。
「不能對不起孩子,一定給孩子最好的。」
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又踏上了將孩子塞進補習班的老路。
在矽谷工作的王先生一家也是如此。
他和太太平時就是省吃儉用、不捨得花錢的人。
十美元的衣服能穿很久,可給孩子上補習班一掏1000多美元眉頭都不皺一下。
其實王先生的兒子成績不錯,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
但在人人都補習的大環境下,為了順利升入精英中學,同時日後考上美國名校。
仿佛送去補習班,才是最後那顆定心丸。
縱觀全世界,沒有哪個民族比中國人更重視孩子的教育。
但凡孩子還沒蠢到無可救藥,那砸鍋賣鐵也要上。
尤其考名校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
近20年,到美國讀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持續走高。
從2000年的8000餘人,上升至2017年的近15萬。
2017至2018學年,中國大陸蟬聯美國高校國際生第一大來源地。
在華人社區里,「爬藤聯盟」比比皆是。
為了爬藤,他們很早就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戰鬥。
家長們關心的也都是哪個學校好,買哪裡的房子可以去上好學校。
他們知道,無論國內還是海外,不上補習班,成績就不會那麼好。
成績不好,就會在競爭中落敗。
只強調「結果」的學習方式,為了達到目標不顧一切的付出。
考上大學,走上精英之路,對他們來說這一切還遠未結束。
你給你家娃報補習班了嗎?
你對學而思進入美國,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