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早晚溫差大,小心心梗找上門

2019-11-15     江蘇省科協

11月6日,演員程思寒因心肌梗死突然發作,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8歲。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陳立娟主任醫師指出,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心梗的患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50歲以上、患高血壓及抽煙的男性,一旦出現胸痛、胸悶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記者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痛中心獲悉,最近一周,該中心連續收治了15例突發心梗患者,這些患者年齡多在50歲以上,發病除了跟基礎病有關外,還和最近早晚溫差大有關。

哪些人群是冠心病的高發人群?陳立娟介紹,冠心病有八大危險因素--五種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三種不可防不可控的危險因素。其中,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肥胖是可防可控的危險因素。

就冠心病而言,高血壓患者的發生率是沒有高血壓的5~6倍;血脂異常同樣不能忽視,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增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都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患了糖尿病就等同於患了冠心病,糖尿病的代謝異常也會引發冠心病;吸煙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容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梗等心臟危機事件;肥胖是冠心病的導火索,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喜吃高脂高熱量食物,久而久之體重逐漸超標,容易患上冠心病。

性別、年齡以及家族遺傳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女性受雌激素的保護,較男性而言,發作冠心病相對少得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冠心病的發生率不斷提高(但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果雙親被確診為冠心病,子女患冠心病的機率將會增加。

此外,長時間熬夜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會誘發心源性猝死。國外有報告指出,每天花兩小時盯著電視、計算機螢幕的人,罹患心臟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發生大多在夜間12點至次日凌晨,等家人發現,為時已晚。」陳立娟說。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總體呈上升態勢,發病120分鐘內是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時間,發病後60分鐘內血管開通最佳。

其實,心梗患者在發病前或多或少都有過心絞痛症狀,當時不留意,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最後演變為心梗。專家介紹,猝死前患者可能會有一定預兆,有的人會感到短暫的心前區疼痛,還有的人會伴有出汗,出現3~5分鐘的胸悶。而最常見的預兆就是渾身無力、頭暈和胸悶。

專家提醒,一旦出現胸痛、胸悶尤其在勞累、運動後加重的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作者:楊羽 崔玉艷 編輯:謝長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rGacW4BMH2_cNUgiH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