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疫情防控一線上一名平凡的「戰鬥員」,也是農村基層治理中一名普通的「勤務員」,卻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2020年2月3日,涿州市松林店鎮蒼牛屯村治保主任王永田在執勤中,因多日勞累突發心臟病離世,倒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蒼牛屯村地處涿州最南端,與高碑店接壤,是進涿途中的重要卡口之一。自涿州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全村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在蒼牛屯村民眼中,治保主任王永田總是忙忙碌碌,「白加黑」「五加二」是他工作的常態,哪怕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這是王永田生命的最後24個小時
2月2日清晨,庚子新年的初雪普降涿州。下午1點,王永田從家吃過午飯,準備起身去村北口的值守點執勤。妻子劉書英見外面天冷,心疼丈夫說:「你從大年初三就上崗,今天下雪,讓兒子先替你去守著,你在家多暖和會兒。」但王永田並未理會妻子,灌了壺熱水,頭也不回就出了門。
晚上6點半,王永田從值守點連忙趕回村委會參加村幹部會,向村委會彙報一天的工作情況,聽取鎮里最新的工作要求,領取了一桶第二天執勤用的消毒水。
2月3日早8點,和王永田一個班點執勤的於長祥匆匆趕到村口,發現老王已經扛著噴霧器在值守點消毒。於長祥開玩笑說:「你這共產黨員可不白當,村裡啥都不給你發,你還真給村裡賣力氣。」王永田聽了玩笑話只是憨憨一笑。
中午12點半,村裡的巡查員朱海龍來到執勤點,見剛剛吃過午飯的王永田臉色不好,便詢問「是不是心臟病的老毛病又犯了?」王永田憋著氣搖了搖頭,卻沒忍住接連嘔吐了好幾口。兒子王彬聽說後,急忙給父親送去了速效救心丸。老王邊吃藥邊說,「老毛病不打緊,緩一會就過來了」,他掖了掖羽絨服,依舊堅持不回家。
下午2點半許,王永田準備清掃值守路口的土堆。心裡一直打鼓的於長祥建議他先去輸液看看,「不成想身影一歪,一把沒拉住,人就倒進土堆里了……」說起當時的情景,於長祥幾度哽咽。
「為民奉獻永遠沒有句號,」這是王永田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但他61歲的生命卻被定格在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陣地上。
蒼牛屯有近700戶、2600多人,村情管理任務繁重,但一提起王永田,老百姓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話。
自2002年擔任村治保主任以來,王永田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撲在蒼牛屯的發展上。他工作傢伙式就是老三樣:一輛電動車、一個舊水壺和一張苦口婆心的嘴。
村支部書記魯偉介紹說:「治保主任是個苦差事,家長里短、鄰里糾紛、調解矛盾的事一般人都不願干,也幹不了,可老王一干就是18年,從來不叫苦。」
從2000年起,蒼牛屯村牛家兩兄弟因為宅基地糾紛折騰了7、8年。自王永田接手調解後,連續一個月每天登門勸說到深夜,終於讓兄弟倆重歸於好。
王永田(右一)生前參加村裡相關會議
2004年夏天,全村進行文明生態村改造,但有11條村路被村民侵占。王永田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勸導鄉親們配合清理。道路硬化整修後,他又自告奮勇看守工程料堆,20多天吃住在工地,每天都顧不上洗臉。
當時村南電壓不穩,老百姓冰箱、空調都無法正常使用,讓村委會很是撓頭。「老王了解情況後,動用自家關係,主動去電力所跑辦,協調來3台變壓器,一下就解了燃眉之急,」村支部副書記張俊生說。
王永田生前日常打掃街道
蒼牛屯以小麥種植為主,每年秋收以後,秸稈禁燒的任務艱巨。2016年以來,王永田主動擔起禁燒網格員的工作,每天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把嗓子都喊啞了。「有一次我悄悄把麥稈拉回家燒,被老王撞見了,他二話沒說就給我一頓教育,」於長祥回憶到,「我開始也不服氣,但他的脾氣我了解,都是為了公家。」
村民付哲聽到王永田去世的消息,更是難掩悲痛。「我媳婦身體條件一直不好,我開大車也不景氣,是老王教我做豆腐絲的本事,每天都帶我去北京良鄉送貨,如今我是脫貧了,但是恩人卻不在了。」
王永田之子王彬(左)村口執勤
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總體戰仍在繼續。王永田犧牲後,親屬們僅用三個小時就簡辦完葬禮,兒子王彬也接過了父親留下的電動車和水壺,站回父親曾經戰鬥過的崗位上。
王永田之子王彬站回父親曾經的崗位上
「只有給村民辦實事,群眾才會信任你,王永田用生命詮釋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對黨的無限忠誠,激勵我們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也更將堅定我們為群眾謀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意志和信念。」松林店鎮黨委書記王衛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