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水產行業成為智慧化產業」|深圳華大海洋致力水產科技創新

2019-08-15     海洋與漁業

立體循環水生態養殖

深圳灣有一種魚叫做彈塗魚,又名跳跳魚,每到退潮時,常從泥洞裡鑽出來。2014年,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對4種代表性的彈塗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此次基因「解密」提供了精細的彈塗魚基因組圖譜,並從免疫、氨耐受、視覺和嗅覺方面闡述了彈塗魚等脊椎動物適應兩棲習性的候選基因和分子機制。

成立於2012年9月的深圳華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海洋」),主要開展水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水生生物的分子標記育種、生態養殖與新品種、工業化養殖和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水產品精深加工、進出口貿易、海洋藥物研發等工作,是水產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代表。

深植水生生物基因組學研究

公司成立以來進行了大量的基因組學研究,包括基因組圖譜的繪製、遺傳連鎖圖譜的構建、水生生物進化和重要功能基因演化的分析。在過去六年中,華大海洋先後完成了彈塗魚、大黃魚、金線䰾、金龍魚、海馬、黑鯛、中華絨螯蟹、斑點叉尾鮰、刀魚、大銀魚和籃子魚等重要水生動物基因組圖譜,並出版了10部專著(包括4部研究生教材),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SCI論文75篇,包括1 篇Nature封面文章、4篇Nature子刊等。

經過多年發展,華大海洋已建成深圳市海洋生物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海洋經濟動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長期開展水產動物的分子育種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包含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構建技術、數量性狀位點定位連鎖分析和組學關聯分析技術,並多次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

2016年6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華大海洋在深圳揭牌成立「水產基因組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中國水生生物「十百千」組學育種計劃。據介紹,這個計劃預計完成約10種重要水生生物的分子育種、約100種水生生物的全組學測序和1000種水生生物的轉錄組測序工作。

截至目前,華大海洋的科研團隊參與完成了70多個重要經濟水產動物的組學測序與分析工作,占到全國總量的1/3;申請國家專利90餘項,授權20 餘項;構建了水產生物分子育種共性、關鍵技術體系,獲得發明專利2項,編制企業技術標準3項,聯合獲批深圳市地方標準1項、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1項、農業農村部認定的水產新品種證書2件(「太湖2號」青蝦、「䰾優1號」滇池金線䰾)。

探索生態養殖模式

除了基礎基因組學研究,該公司也開始嘗試生態化養殖。據公司研發部門人員介紹,目前正在進行循環水養殖系統試驗,主要研究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能夠實現全循環的新型系統。據悉,該立體循環水生態養殖採用工程技術、生物技術、機械設備、控制儀表等現代工業手段,將設備進行全面集成以實現對養魚過程全面控制,營造魚類生長的最佳環境條件,實現全年高密度、高效益的健康養殖。

除此之外,他們還不斷探索魚菜共生模式。公司一名科研人員介紹,養魚和種菜原本是兩項分離的農業技術,但採用魚菜共生方法實現了兩者間的互作組合,形成了共同促進與效益疊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項綜合效益最高的純有機耕作模式,種菜不需再施肥,養魚不需常換水,是一種資源節省型的可循環有機耕作模式。目前公司擁有種質活體保存基地、占地面積約20000 平方米的工廠化循環水車間,生態養殖基地約15000畝,苗種繁育基地約1000畝,進行了大量的養殖試驗。


工作人員正在做實驗

大數據打造智慧水產

公司依託下屬的深圳市華大海洋研究院,開展與水生生物有關的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建立了育種與種業、水產品精準營養研發與國內外貿易、海洋藥物研發及成果轉化三大平台體系。目前已在全球布局12家分子公司,分布在廣東、海南、江蘇、香港以及寮國、澳大利亞等地,覆蓋南海、東海等海域和長江、珠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等淡水流域;涵蓋了鮮活綠色水產品、精深加工營養和觀賞魚等幾大類,主要包括鱘魚、石斑魚、南美白對蝦、巴沙魚、大閘蟹、海馬、龍魚及錦鯉等品類。

此外,基於大量的基礎研究,華大海洋一直努力在水產大數據方面尋求突破。據了解,華大海洋負責的千種魚轉錄組國際計劃項目(Fish-T1K),已規範收集和保存了高質量樣本7000多份,涵蓋硬骨魚類54個目(總 68個目,占79.41%),151個科(總398個科,占37.94%),已完成其中200餘份樣品的轉錄組測序和組裝,發表迄今為止最可靠的魚類進化「生命之樹」。

在華大海洋的建設藍圖中,水產大數據中心即將成型。他們利用研究優勢,收集完善水生生物的生物學數據、組學數據、養殖數據、種業數據、市場數據和產業數據,可以通過水產大數據中心的分析運行,實現數據查詢、數據分析、技術服務、市場趨勢分析和產業發展諮詢等增值服務,為水產行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來源:《海洋與漁業》雜誌

記者:廖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mXemGwBvvf6VcSZAc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