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乾燥,工作緊張... ...
總有那麼幾天,怎麼用力都出不來。
這種尷尬病,你也犯過吧?
那究竟怎樣才算是便秘?
應該怎麼樣緩解?
看看紅會醫院肛腸科醫生怎麼說!
醫生解釋便秘:
多種疾病都會有便秘的症狀。表現為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特別困難,或合併一些特殊症狀:如長時間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盡感、甚至需用手法幫助排便。在不使用瀉劑的情況下,每周自發性排空糞便不超過2次或長期無便意就屬於便秘;如果症狀持續半年以上,就屬於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三種類型:
1、慢傳輸型便秘:又稱結腸型便秘。主要是指糞便在結腸通過緩慢,水分被腸粘膜大量回收,導致大便乾燥,排出困難。
2、阻塞型便秘:又稱直腸型便秘,是由於肛門直腸附近的組織器官生理性改變導致排便困難。
3、混合型便秘:具備上述兩種便秘類型特點。
怎樣讓便秘離我,遠一點?
1、多喝水,增加纖維素攝入。
多喝水有助於軟化糞便,纖維素則可以刺激腸運動並減少大腸對水分的吸收。推薦每日攝入膳食纖維25~35g,每日至少飲水1.5~2L。
2、排便習慣要規律,不玩手機是對排便的尊重。
結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後最為活躍,建議大家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要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避免蹲坑時玩手機)。
3、運動能夠有效幫助全身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也可以促進腸胃道的蠕動。
便秘用什麼藥緩解?
除了通過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善,醫生建議,如果便秘超過三天的話,就應該積極處理了。那麼有哪些藥物可以緩解便秘呢?
01
潤滑性藥物 :又稱大便軟化劑,能潤滑刺激腸壁,軟化大便,作用溫和。如液體石蠟油、開塞露等。開塞露通便療效是基於其刺激和軟化糞便,尤其是對感覺閾值增高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有效。
適用: 這類藥物作用溫和,不引起劇瀉,用於避免用力排便的患者,如老年人、孕婦、產婦、高血壓患者、術後患者、痔瘡患者 。
副作用: 容易發生脂質吸入性肺炎和肛周滲漏 ;長期適用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影響胡蘿蔔素、鈣、磷吸收;依賴性強,不宜長期使用。
02
糖類滲透性藥物 :如乳果糖(杜密克)和聚乙二醇(福松)。
乳果糖被結腸內細菌代謝成不吸收的短鏈有機酸,增加滲透性,積聚水分。適用於慢性便秘病人,且顯著降低老年人糞便嵌塞的發生率 。它的作用是非全身性的並局限在結腸,故沒有其他輕瀉藥吸收後造成的有害作用。
聚乙二醇不被酵解或細菌分解,不吸收,無肝腎代謝,能水化糞便體積至正常,促進結腸推進,使糞便排出,很少引起腹脹、腹痛,不會導致水、電解質失橫,是治療習慣性及功能性便秘的首選藥物。
副作用: 乳果糖可產生氣體,引起腹痛、腹脹、胃腸脹氣等副作用,糖尿病患者禁用。
03
容積性藥物 :又稱膨鬆劑。包括麥麩、歐車前、植物膠、甲基纖維素衍生物等。這些藥物吸水後能夠增加容積,輕度刺激腸蠕動,抵達結腸後被腸道內細菌酵解,增加腸內滲透壓和阻止腸內水分吸收,增強導瀉作用。
適用於:低纖維素飲食;妊娠期;刺激性瀉藥撤退時應用。
副作用:能被細菌降解,可引起產氣增加和腹脹,部分發生過敏和哮喘等不良反應。膨鬆劑在治療慢性便秘中作用有限,應視為長期治療措施而不適合用於快速緩解短期便秘。該類型的患者應同時注意膳食中攝入足夠纖維素。
04
微生物製劑:常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和過度生長的患者,可適當應用微生態製劑如益菌康、米桑、培菲康等。
肛腸科何琳副主任醫師提醒市民:發現自己便秘,而生活習慣的改變對症狀無改善時,請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以免影響生活質量。
「是藥三分毒」,在選用通便劑時,應考慮到導致便秘的原因,儘量避免長期使用或濫用刺激性通便劑。在藥店購買具有通便作用的中成藥時,也應該注意長期服用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此外,便秘還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狀,年齡大於40歲、伴有黑便、大便變細、腹痛、消瘦等情況的患者就需要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腸息肉、結直腸腫瘤等器質性疾病了。
杭州交通918記者:徐冉
資料來源:紅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