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到帳586元。」
手機提示音響起,老唐看了看手機,臉上露出了笑容。
3月10日,陽光明媚,收購商張波將龍蝦收購服務帶到了唐良才的蝦稻田邊,今天又獲豐收。
「成品蝦12斤,蝦苗28斤,總共是586元。」張波掃了掃老唐的支付寶二維碼,簡單操作後,錢就到帳了。「每天有錢進帳,生活就有希望,今天是進帳的第七天。」老唐掰著指頭數了數日子。
老唐是監利縣福田寺鎮的建檔貧困戶,前年將自家10畝低湖田改造成了蝦稻田,搞起了蝦稻共作。去年效益不錯,順利脫了貧。今年受疫情影響,前些天龍蝦出現滯銷,成了老唐的一塊心病。
「基本上每天可以捕撈成品蝦十幾斤,蝦苗三十多斤,這些龍蝦賣不出去的話,就相當於損失五六千塊錢。」老唐告訴記者,近期氣溫上升,需要投喂飼料,每天都有開銷,不賺錢就虧錢。
據了解
福田寺鎮共有稻蝦種養專業合作社75家,種養面積超5萬畝,其中種養貧困戶38戶。近年來,該鎮將稻蝦產業打造成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第一產業」。
「防控不松,農時不誤。當下正是龍蝦上市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打通銷售渠道『最後一公里』,幫助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福田寺鎮黨委書記胡先智說。
進入3月以來,福田寺鎮組織具有優質資源的27家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點對點收購」,深入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開展無接觸式服務,鼓勵支付寶、微信等網上支付方式;同時,為收購商免費體檢辦理健康證,積極對接縣農業農村局辦理綠色通行證,讓小龍蝦運得出去,農資運得進來。
「每天早晚兩次測量體溫,對分揀場所進行消毒殺菌,工作人員上崗必須佩戴防護口罩。」福田寺鎮萬安村張波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波說。近期,合作社通過與潛江、岳陽、南京、溫州、深圳等地的小龍蝦老客戶進行對接,供貨需求正穩步回升,這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截至目前,27家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收購38戶種養貧困戶農蝦近萬斤,資金達12萬元,戶均收入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