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8月5號,和大家聊聊電視機的話題。
上個星期,雷軍旗下的小米,放出了一個大新聞:2019 年上半年,小米電視的銷量和出貨量雙雙取得中國第一。
自2013 年發布第一代小米智能電視以來,小米沿用了自己最擅長的性價比打法,一路干翻了國內外各大電視廠商。
在國內32-65英寸的電視螢幕市場上,小米均獲得了幾乎碾壓的市場占有率優勢。
而就在小米發出這一喜報的前後,華為也表示要推出自己的「榮耀智慧屏」,做空調起家的格力也說要發布一款與空調相結合的電視產品。
這種爭先恐後進入電視市場的熱火勁,不免讓人產生兩個疑問:
1.電視市場已經高度競爭了,很多中低端牌子的利潤率都已經壓到很低了,為啥還有這麼多企業想著要殺進來?
2.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大量分流了電視的開機時間,那為何像小米、華為這樣的公司,還是要在電視上花費這麼大的工夫?
首先,在現在的市場行情下,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品牌溢價,只賣電視的硬體,確實賺不到錢。
按雷軍自己的說法,小米在硬體上的凈利潤率,永遠都不會超過5%。而通過小米招股書里提供的財務數據,也確實印證了雷軍並沒有說假話:
小米的硬體銷售收入占比高達90.6%,但只貢獻了全公司53.2%的毛利潤。而銷售收入占比僅為9.4%的網際網路服務,卻貢獻了足足46.8的毛利潤。
所以,關鍵本來就不是靠多賣電視機來賺錢,而是靠電視裝好以後的網際網路服務賺錢。
畢竟如今的電視裝好以後,你不開兩個視頻服務商的會員,基本都沒啥內容可看。
而且市場越成熟,影視、娛樂、遊戲、體育內容的付費也越會成為主流。這才是智能電視較之傳統的電視機最大的差異所在。
另外,雖然現在電視的開機率確實大不如前,但菜導覺得,改變大眾觀看電視習慣的不僅僅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主要還是因為各大電視台沒能跟上時代的節奏,給用戶提供想要的內容服務體驗。
不能自主選擇內容、不能跳過或直接免除廣告、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內容清晰度、不能自主控制內容播放進度……
最重要的是在內容質量本身上,傳統電視劇和電視節目也開始讓位給網劇、網綜。
但從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習慣來看,不管電視看得多不多,大家還是默認應該在客廳放置一台電視的。
而這個習慣在小米、華為和格力們看來,就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兵家必爭的「場景入口」。
在傳統電視機廠商看來,電視就是個大螢幕,堆砌點硬體概念賣給你就完事了。但在網際網路企業看來,電視不只是一塊大螢幕,而是至關重要的家庭娛樂入口。
尤其5G技術的普及已經箭在弦上,影視劇、傳統遊戲和互動遊戲、直播、互動娛樂、甚至未來的AR和VR形式的沉浸式體驗娛樂,都有可能在5G技術的助力下,藉助電視這個家庭娛樂入口滲透到千家萬戶。
所以,圍繞電視這塊螢幕的競爭,這才剛剛開始!
當然,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各類廠商之間的競爭與比拼,最後受益的也都是我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