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動力電池供應鏈話語權在哪

2020-10-12     谷器數據

爭奪動力電池市場的話語權,不僅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而且更是技術水平的比拼。因此,誰能在技術上領先一步,實現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高效益,誰才有勝算。

主流整車企業自建電池廠,正在持續升溫。

9月23日,特斯拉在電池日上發布了全新無極耳4680型電池,並公布了多種電池新技術,目的是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性能。

巧合的是,同日,寶馬也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其將在三年內投資超過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近8億元),建設高壓電池模塊生產基地。而此前,戴姆勒已建設了自己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大眾也宣布,其將斥資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5.7億元)建設電池工廠。由此,未來動力電池供應鏈話語權爭奪戰已經悄然打響。

主流整車企業布局動力電池生產,將成為一個趨勢。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與車企電動化加速,而電池供應商難以滿足其產品要求等因素直接相關。

未來誰能掌握話語權?

隨著汽車電動化的發展及各主流車企車型的增加,對動力電池的要求也更加豐富,有實力的主流車企自建電池廠,不僅可滿足自身技術上、供應上的需求,也會在客觀上與專業的動力電池企業形成市場競爭。王敬忠認為,隨著這一過程的發展,動力電池市場話語權的競爭或將更為激烈。

一方面,主流企業自建電池廠,也是希望謀求市場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擺脫電池企業在電池定價、供應數量、供貨時間等方面的控制;另一方面,動力電池企業也不斷在加大布局,絕不會輕易放棄市場的話語權。崔東樹表示。

確如其言,動力電池企業也並沒有沉默。隨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投產,LG不僅殺入中國市場,還計劃在西班牙再建電池工廠。這是既要抓中國市場,又要在歐洲車企的電池工廠尚未形成大規模產能之時趁虛而入。崔東樹說,動力電池企業與整車企業的合作如果形成規模效益,也值得關注。近來,松下與特斯拉就共同宣布,將在雙方合作的美國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工廠的13條產線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條,電池能量密度、蓄電容量更高,年產能將有所提高。

市場規模與技術是競爭硬幣』的兩面。范永軍表示,不斷開發新技術,也是贏得增長新空間的基礎。除了電動企業,車企的開發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近來,寶馬與美國Solid Power公司正合作開發固態電池,其容量將比傳統電池高2到3倍;現代汽車開發的固態電池,已在其南洋研發中心試生產;豐田計劃2022年推出第一款固態電池電動汽車。

爭奪動力電池市場的話語權,不僅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而且更是技術水平的比拼。因此,誰能在技術上領先一步,實現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高效益,誰才有勝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fBpHnUBURTf-Dn5CD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