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萬炮齊鳴,對德國最後一戰,柏林戰役徹底讓法西斯覆滅

2020-08-31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蘇軍萬炮齊鳴,對德國最後一戰,柏林戰役徹底讓法西斯覆滅

接上文 集中大量兵力兵器,周密組織實施,蘇軍3天攻克柯尼斯堡

1945年4月初,在進行了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和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後,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蘭克第1方面軍已占領了進攻柏林的有利陣地。在奧得河西岸,蘇軍奪取了6個登陸場,其中最大的屈斯特林登陸場正面達54千米,縱深達10千米。該登陸場距柏林不超過60千米。

蘇軍柏林戰役的目的是徹底摧毀法西斯德國的武裝力量,並占領柏林以結束蘇德戰爭。蘇軍計劃在廣闊戰線上實施數個突擊,突破奧得河一尼斯河防區,然後合圍整個德軍柏林集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負責主攻柏林,其主力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2個坦克集團軍從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在南北各以2個集團軍實施一個輔助突擊。烏克蘭第1方面軍右翼軍隊應粉碎科特布斯、柏林以南的德軍,爾後向萊比錫方向進攻,以保證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安全。但該方面軍也有第二方案:即白俄羅斯第l方面軍進展不順利時,就轉向柏林作戰。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晚4天開始進攻,任務是消滅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使其不能威脅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右翼。

由於這次戰役是東線戰場最後的決戰,蘇軍和德軍都投入了極大的力量。德軍全力加強奧得河防禦地區。每個師的防禦正面為11千米,如果加上預備隊則只有7.5千米,在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則只有4.2千米,並擁有60餘門火炮和近17輛坦克、自行火炮的戰役密度。奧得河防禦地區分為三個防禦地帶,並且三個防禦地帶都有軍隊占領,這在以前的德軍防禦中是沒有的。德軍防禦構成了堅固的大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體系,這比以往德軍任何戰役中的防禦都要堅固。蘇軍此次戰役的戰役布勢,因為德軍大縱深的梯次防禦而作了調整。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都成兩個梯隊,以增強突擊力量。集團軍為兩個梯隊或一個梯隊,擁有快速集群或在自己地帶內有坦克集團軍進入戰鬥的均採用一個梯隊。兵團和部隊的戰鬥隊形絕大多數為兩個梯隊甚至三個梯隊。這樣的隊形,對於突破縱深梯防禦是很有利的。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

由於德軍在屈斯特林登陸場當面的部隊密度很高,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未能在這裡建立起足夠高的兵力、兵器優勢(筆者註:這也是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破困難的原因之一)。該方面軍突破地段上在人員、火炮方面占有3.2-3.4:1的優勢,飛機只占1.9:1的優勢。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人員、火炮、坦克和飛機上占有8.0:l、10.6:1、9.6:1和2:1的優勢。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則占有4.6:1、5.2:1、7.1:1和2.5:1的優勢。

這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情況,即助攻方向的兩個方面軍由於兵力優勢較大,突破較主攻方向的方面軍要順利的多。集團軍突破地段寬度大大縮短,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只有2.5-7千米,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為3-4千米,烏克蘭第1方面軍為810千米。步兵師的突破地段寬度為1-1.5千米,第47集團軍的步兵第143和第132師甚至只有0.5-0.7千米,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當然,這也與蘇軍師的大量缺員有關係,連續作戰使得蘇軍師平均只有3600—6000人左右,步兵連只有編制人數的一半。

蘇軍為了這次最後的決戰,也把看家的「傢伙」抖落了出來。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一下子就撥了15個突破炮兵師給3個方面軍,並要求每千米突破地段不得少於250門火炮迫擊炮的密度。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主要突破地段上達到了350門以上,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達到了248-359門的火炮密度。有了這樣高的炮火密度,炮火準備就可以大大縮短時間,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只計劃了30分鐘的炮火準備。烏克蘭第1方面軍因為要強渡尼斯河,所以炮火準備時間為145分鐘。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則由各集團軍自行制定炮火進攻計劃。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炮火準備時對防禦的壓制縱深達到10—12千米,對步坦衝擊的炮火支援則以探照燈照明在夜間實施,前兩千米縱深採用雙層徐進彈幕方法,後兩千米採用單層徐進彈幕方法,對步坦縱深戰鬥的火力護送縱深為8-10千米,以逐次集中射擊方式進行。蘇軍4個航空集團軍共7496架飛機,以航空兵進攻樣式保障3個方面軍進攻。

蘇軍Б-4型203毫米榴彈炮

柏林戰役蘇軍投入了所有6個坦克集團軍中的4個,每2個分別作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快速集群。為組建集團軍快速集群,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給第61和第33集團軍各配屬了一個騎兵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給第52和波蘭第2集團軍各配屬了1個坦克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也把近衛坦克第1、3、8軍和機械化第8軍用於發展集團軍的勝利。各合成集團軍指揮的坦克軍和機械化軍,主要是準備完成對敵主要防禦地帶的突破和從行進間突破第二防禦地帶。坦克集團軍則計劃在兩種情況下投入戰鬥,即突破戰術防禦地幅之後或突破該地幅的過程中。這樣看來,蘇軍對突破德軍堅固陣地的困難性,還是有一定認識的。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共1929輛,全部以連為單位(有時以排為單位)分散配屬給步兵營或步兵連。因為此時蘇軍基層指揮員已能夠熟練使用這些坦克。在一些集團軍內,對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還進行了梯次配置,使第二梯隊在短時間內就能組織好協同動作進入戰鬥。

連結-蘇軍柏林戰役突擊集團兵力兵器密度

方面軍突擊集團

突破地段-千米

每千米步兵師數量

每千米火炮和迫擊炮數量

每千米坦克和自行火炮數量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第65、70、49集團軍,機械化第8軍、近衛騎兵第1軍(共17個步兵師、火炮3999門、坦克860輛)

14

1.25

287

50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61、波蘭第1集團軍,近衛騎兵第7軍(共10個步兵師、火炮1430門、坦克113輛)

7.5

1.33

190

14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47、第3、近衛第8集團軍,突擊第3、5集團軍,坦克第9、11軍,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共34個步兵師、火炮7912門、坦克2306輛)

24.3

1.25

324

96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33、69集團軍,近衛騎兵第2軍(共15個步兵師、火炮3785門、坦克474輛)

12.5

1.1

255

32

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13、28、31集團軍,近衛第3、5集團軍,近衛坦克第3、4集團軍,近衛坦克第2、5、4軍(共40個步兵師、火炮6976門、坦克120輛)

27

1.4

359

4

烏克蘭第1方面軍:第52集團軍,波蘭第2集團軍,近衛機械化第7軍、坦克第1軍(共16個步兵師、火炮2232門、坦克153輛)

9

0.67

248

15

柏林進攻戰役

4月14日和1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均進行了戰鬥偵察。兵力為1個連至1個團。烏克蘭第1方面軍地段,·德軍防禦沒有變化,遂決定按原計劃進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則利用戰鬥偵察推進了2—5千米。因此將炮火準備時間縮短為20—25分鐘。

4月16日,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後(共發射50萬發炮彈),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發起進攻。方面軍順利突破第一防禦地帶後,於午前抵達德軍沿澤洛夫高地設置的第二防禦地帶後進攻受阻。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於當日下午16時30分下令,將用於發展勝利的近衛坦克第1、第2集團軍投入戰鬥。4月17日7時-11時,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部對德軍第二防禦地帶開始衝擊,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直到4月19日才突破這一地帶,向縱深突進了30千米。

烏克蘭第1方面軍4月15日夜間通過戰鬥偵察後在16日6時15分開始炮火準備,部隊在炮火準備過程中強渡尼斯河,於8時40分發起衝擊。中午時分,由於德軍調來2個坦克師兵力,在第一防禦地帶第三陣地上減緩了進攻速度。方面軍司令員立即將近衛坦克第3、第4集團軍投入戰鬥。到日終前,在29千米正面上推進了8—13千米,前出到了第二防禦地帶。4月17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突破了敵第二防禦地帶。4月18日-19日,蘇軍在斯普里河建立了一個很大的登陸場,從而可以使方面軍繼續向柏林和易北河進攻。

1945年4月蘇軍1943年式MT-13型160毫米迫擊炮在柏林Schöneberg街區射擊

4月20日7時15分,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在炮火準備掩護下,開始強渡奧得河。日終前,第65、70集團軍部隊成功擴大了在什切青以南的登陸場,正面達到6千米、縱深1.5千米;而第49集團軍則不太順利,只有4個步兵營抵達登陸場。之後的三天內,第65和70集團軍部隊打退德軍4個步兵師的多次反突擊,並在23日日終前將登陸場擴大到了寬度30千米、縱深6千米,不過第49集團軍仍保持原先的態勢。4月24日-25日,方面軍部隊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並在推進15千米後在20千米寬地段前出到第二防禦地帶。

4月20-21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仍以每晝夜12千米速度向前推進,並在突破德軍柏林外圍兩道防線之後於21日-22日在城郊與敵激戰。4月23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將第二梯隊一第3集團軍連同近衛騎兵第2軍投入戰鬥。當日日終前,即前進了20—25千米,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和柏林的聯繫。而烏克蘭第1方面軍各坦克集團軍在前出到戰役縱深後,以每晝夜30-35千米速度展開進攻。4月22日日終前,突破了德軍柏林外層防線,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前出到柏林南郊,而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前出到通往波茲坦的接近地。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師,合圍了法蘭克福一古本集團。同時,兩個方面軍的快速集群在柏林南北方向快速推進,4月25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47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在柏林西面會師,柏林集團被合圍。合圍的對外正面仍在向西挺進,直至前出到易北河與美英軍隊會師。納粹的末日終於來到了!

戰爭第三階段的蘇軍進攻戰役,都取得了很大戰果。蘇軍的各級指揮員已在戰爭中成長起來,掌握了熟練的作戰技巧。突出地表現在使用強大的坦克機械化兵團進行高速度、大縱深的進攻作戰,以及組織坦克兵團與步兵兵團和空軍進行有效協同上。德軍由於種種原因無力對抗這種進攻,自己覆滅的結果也就註定了。

1945年5月9日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88團官兵在德國柏林國會大廈牆壁旁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f4yQHQBeElxlkkac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