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
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里,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地鐵或公交車的粵語報站,電視或電台的粵語播報……每當聽到這些「廣東話」,都覺得興奮不已。
圖:廣州火車站。
不過,在廣東呆了四五年,到頭來才發現,根本聽不懂粵語,更別提會講粵語了。為何那些在廣東呆過的老鄉都會講一些粵語?而自己呆了這麼長時間,粵語連入門都不會,只知道「我好鍾意你」「撲街」「靚仔」等零零碎碎的詞。不光是自己,周圍的年輕朋友,很多都表示聽不懂、也不會說粵語。
圖:東莞石龍鎮一購物廣場。
老鄉說,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他去廣東打工,當時他所在的城市(準確說應該是一個鎮的城鎮),本地人占的比例要比現在大,如今有更多的人湧入,本地人占比較少。這也使得當時接觸到的廣東人的幾率要高,和本地人打交道較多。這些早年在廣東打拚的老鄉,可能前半輩子都會在廣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呆的時間久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掌握一些粵語了。
圖:東莞長安鎮,爬蓮花山的年輕人們。
到了現在,在外地人占多數的廣東鎮區,除了在老鄉面前使用家鄉話,其他場合都是用普通話交流。而那些廣東本地人,普通話說得越來越棒,當然那些年紀稍大的,說的普通話顯得很「蹩腳」。
圖:厚街鎮標誌。
廣東人都在你面前說普通話了,你還能去哪兒學習粵語呢?即便是當地人之間的粵語交談,站在一旁你,完全也是聽不懂,畢竟廣東話是最難聽懂的「方言」之一。
如今的年輕人變動很大,可能在廣東呆了幾年,之後就去上海、浙江,或者回家鄉的城市。如今娛樂項目也眾多,業餘生活比以前豐富很多,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看電影、聽音樂什麼的。
圖:便利店外看電視,仍是一種消遣。
綜合因素下,學粵語這件事情,似乎顯得不是剛需。對於那些會粵語的非廣東人,我依舊會報以羨慕的眼光。
你聽得懂粵語嗎?會說粵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