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sir前幾天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跟我抱怨,作為國內中產階級太難了,孩子明年要上幼兒園,想報個蒙特梭利幼兒園,據說特別好,但是學費1萬一個月,明年就要正式開啟勒緊褲帶過日子的篇章了!
說起蒙氏幼兒園,圈裡也有很多家長問:蒙氏幼兒園有宣傳的那麼好嗎?它的蒙氏數學怎麼樣?
這個問題,魚sir無法直接回答家長。對於教育機構來說,好的標準是什麼?不好的標準是什麼?即便各項標準都是好的,就意味著自家娃上了一定好嗎?我不這麼認為,我堅持認為機構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孩子。
至於家長提出的蒙氏數學怎麼樣這個問題,魚sir最近剛好在花大部分精力研究數學,所以對於蒙氏數學這個問題可以好好回答一下各位家長。
1、蒙氏數學是神話嗎?
在對蒙氏數學進行深入分析之前,先來說說蒙氏數學是什麼?它是蒙台梭利五大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讓兒童在生活與操作中自然地認知數學,發展數、量、形、時間、空間、集合等數學思維能力,並培養兒童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它的特色有哪些呢?
蒙氏數學最出名的是它的教具,它的教具數量不僅多達百餘件,而且每種教具都有準確的學習目標,教具還有自我訂正的功能,孩子通過教具就能知道自己做對了或者錯了,不需要家長提醒或評判;
其次蒙氏數學課堂讓孩子在操作教具中主動學習,和傳統的數學課上老師教學有很大不同;且蒙氏數學課程是先學習數字的量再到符號,跟傳統數學先學符號再學量的順序截然相反,符合孩子由具象向抽象發展的認知特點。
除了這些特色之外,很多家長狂熱地追捧蒙氏數學,魚sir稍稍分析了一下,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點是衝著它的」名「,受國內蒙氏教育熱度的影響,要知道國外很多名人幼年都接受過蒙氏教育,例如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貝佐斯等;
第二點是衝著它的」利「,蒙氏數學特色就是數學啟蒙,家長想對孩子早點進行數學思維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我看來,選擇蒙氏數學固然沒有錯,但是也不應盲目。蒙氏數學作為國外舶來的教育理念,國內還沒有進行完全的本土化改良,未必完全適合自己孩子,況且國內蒙氏機構眾多。
有線上也有線下,師資水平層次不齊,家長根本真假難辨,選還是不選,選的話選哪個?都不是個簡單的事。(如果你有需要,歡迎來頭條後台私信我來聊聊)
為了進一步深度說明蒙氏數學,魚sir這次測評了兩家蒙氏數學機構,一家是線上的常青藤爸爸蒙氏數學課,另一家是杭州某線下機構蒙氏數學課程。
2、常爸蒙氏數學課
線上的蒙氏數學啟蒙課程並不多,其中常爸的蒙氏數學課算是比較火熱的,那麼線上蒙氏數學課,到底能不能傳承到蒙氏數學的精髓呢?
先來看看常爸蒙氏數學的課程體系,課程一共分為3個級別,42節課,對應的年齡為3到6歲的孩子,側重數學基礎的數、量、形版塊,對標人教版教材,知識點覆蓋小一到小三上冊的數、量、形版塊內容。
對於具體的課程內容,常爸自己給出的大綱如下:
啟蒙級別為13節課,重在數學啟蒙,相應內容為感官幾何和數感啟蒙;
進階級別為11節課,重在理解數字概念,相應內容為十進位和合成遊戲;
高階級別為18節課,重在理解數學運算法則,相應內容為記憶遊戲、分數和生活中的數學。
了解了常爸蒙氏數學大致的課程體系和內容大綱後,我選了L1「數感啟蒙」第一課的《小數棒盒》進行試聽,對它課程內容設計來談談整體體驗。
《小數棒盒》以錄播課形式呈現,和其它錄播課不同的是,常爸的蒙氏數學課不是給孩子上的,而是給家長看的。課程7分鐘左右,共分為課程介紹、教具介紹、基礎工作、延伸活動、蒙氏小百科5個環節。
[課程介紹]是由老師介紹學習目標,例如本節課通過「三段式教學法」學習1-10的點數和數字卡片的認識,實現數與量的對應。這裡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學會操作教具後要帶著孩子做,因此家長要了解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教具介紹]這個環節是需要家長初步了解該堂課的教具作用和使用方法。
如我上面所說,蒙氏數學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教具,而[基礎工作]這個環節主要就是介紹教具的基礎操作方法,在我上的試聽課中,主要分「認識1-10 的量」和「認識1-10的數字」兩部分內容,運用「三段式教學法」學習,怎麼展現呢?以認識「1-10的量」為例:
第一階段,老師拿數棒1,說」這是1,請和我一起說1「等;
第二階段,老師把3根數棒放在一起,說」請把1圈出來「等;
第三階段,老師依次分別展示一根數棒,問「這是幾」,完成練習。
在我看來,「三段式教學法」步驟清晰,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能力靈活安排這三階段的內容,如果說孩子分不清楚數的話,家長可以在第二階段帶著孩子多練習幾次。
但課程中的老師對於三段式教學法的講解過於粗淺,示範教具使用的方式比較單一,就這點而言,魚sir認為略有遺憾。
在[延伸活動]中,課程接著展示教具的進階操作方法,例如「量與數的對應」、「湊十法」等,那麼我就拿「量與數的對應」這部分的講解讓家長來體驗一下:
這部分有依量找數字和依數字找量兩種形式。
依量找數字是把數棒按順序從1擺到10,讓孩子找到對應的數字卡片,在右側擺好,還可以打亂數棒順序,讓孩子找對應的數字卡片;
依數字找量則是隨意豎排擺放數字卡片,讓孩子找到對應的數棒。
這一環節的示範步驟非常具體,家長照著做就行,但是視頻中老師僅僅對教具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講解,缺少了對操作原因的講解,例如「為什麼要先做依量找數字,再做依數字找量」,這樣導致家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帶著孩子學習時機械地照著操作教具,但是容易弄錯順序,影響學習效果。
最後的[蒙氏小百科]重在學習小知識,如讓家長了解使用小數棒盒作為數與量對應的工具,主要原因是數棒的每個量都是一個整體,幼兒可以從視覺上清楚區分數字的大小,這對於家長在孩子講解時,作為知識點的補充是很有必要的。
體驗完了這節課,魚sir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蒙氏數學非常強調引導者的專業性,因此對家長的能力基礎要求也很高!除此之外,它還有以下這些特點:
另外,它的內容涵蓋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內容豐富齊全;學習配套教具齊全,一課一教具,無需另外準備;線上課程可以實現親子共學,家長1對1指導,教具也可以反覆操作。
作為一門線上蒙氏數學啟蒙課,常爸的這門課程流程設計清晰,內容規範和科學,對比市面上眾多打著蒙氏標籤的課程,它的內容是值得家長信任的。
不過,這門課程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課程中重點一直放在教具的展示和操作方法上,想表現蒙氏數學概念的心思稍重,缺少了關於學習要點的補充提示;另外它單節課容量大,孩子學習過程中理解吸收難度大,也沒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
3、杭州某線下機構蒙氏數學
說完了線上蒙氏數學,再來說說線下課,拿杭州某線下蒙氏數學為例來說(在這裡就不露出具體機構名稱了)。
先來看它的課程體系,課程分為5個級別,對應了3到6歲的孩子,共設置了240節課,內容涵蓋數、量、時間、空間以及數學綜合運用,對標人教版教材,知識點覆蓋小一到小三下冊的對應版塊內容,比較注重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且對校內難點有針對性突破,例如應用題等。
在線下蒙氏數學課堂中,學習流程主要為走線練習、教師示範、學生練習和結束活動這4個環節。
[走線練習]作為課堂的開場,讓孩子跟隨音樂在線上走動,主要目的是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老師示範]就是講課的環節,所有孩子圍坐在一起,老師示範教具操作步驟,提示操作要點;
[學生練習]就是動手操作環節,孩子進行個別練習或分組練習鍛鍊;
[結束活動]複習學習內容,老師和家長溝通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內容,下發課後練習作業,結束課程。
由於線下課堂老師面對不同群體的學生存在發揮不同的情況,魚sir在這裡就不對它具體的講解內容進行過多點評。
說一下我對線下蒙氏數學的總體評價吧!
先說說優勢,線下課程體系更完備、知識面廣、覆蓋學齡階段更高;它的學習過程更規範,課堂指導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調整,靈活性更高;課堂活動中學習形式更加多樣,可以團體學習、小組學習、個別學習等不同形式進行任意組合,更容易激發學習熱情。
再說說不足,對比其他數學線下小班課100元左右的價格,線下蒙氏數學課程單價太高;受蒙氏「在操作教具中學習」的特點限制,孩子如果沒有在當堂學會,課後想進行複習鞏固比較困難。
常爸蒙氏數學和線下蒙氏數學都說完了,來總體評價一下吧!
魚sir認為,從學習形式來看,線上學習孩子不易受干擾,而線下學習氛圍更好;從學習內容來看,線下課程比線上課程體系更完備,知識點覆蓋面更廣;從課堂互動來看,線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做到有區別的引導,更加個性化,而線上幾乎做不到;從課後練習來看:線上課程可多次回看,重複操作教具,而線下課程卻無法實現;從家長陪伴來看:線上課程要求家長時間投入多,線下課程要求金錢投入多。
對於報班的話,魚sir的建議是:
線上課適合對蒙氏數學有了解基礎,或者沒基礎但願意花時間去學習的家長;線下課程適合注重課程體系性或平時陪孩子比較少的家長。
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報課範疇,具體還需要孩子的學情來判斷孩子更適合哪家機構的課程,要知道這其中,無論是課程體系還是跟老師的互動,都是決定孩子上課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稍不注意,就會給孩子選擇不適合的課程,如果你在這方面有任何問題,歡迎找我聊一聊。
4、家長如何給孩子做蒙氏數學啟蒙?
正如我開頭所說,家長追捧蒙氏機構,無外乎是想早一點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啟蒙,從線上線下課來看,蒙氏數學課程也確實扮演了數學啟蒙的角色,而數學啟蒙,並不一定要在機構進行(蒙氏數學啟蒙也是如此),生活中就有很多培養孩子「數學腦」的機會,魚sir例舉幾點:
1.在家裡
數碗筷,家長可以在吃飯前讓孩子數一數家裡有幾個人吃飯,再幫忙分發碗筷,鍛鍊寶貝一一對 應、點數的能力;
搭公交車,家長把椅子擺成一排模擬公交車內環境,先上來一個人,再上來2個人,讓孩子說出乘客數量,可根據孩子能力調整遊戲難度。
2.在外面
超市購物,讓孩子找到3個帶符號「5「的價格標籤,就可以買一件喜歡的商品,鞏固孩子對數字符號的認知;
體育運動,家長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時,如跳繩、爬樓梯等,可以一邊運動一邊告訴孩子數一數,跳了幾下、爬了幾級,此外還可以練倒數、段數等。
3.和其他學習結合
手指遊戲:家長可以和孩子用手來玩遊戲,如把手指看成是糖果,模擬吃掉了幾顆糖果(手指彎下來表示吃掉了);
繪本閱讀:在親子共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通過有意思的活動,發揮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感知能力。
魚Sir深耕教育行業十幾年,對各大機構都有分析和測評,如果你有學情規劃以及各種課程選擇方面的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或者私信我聊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U_DbW8BMH2_cNUgHy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