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關於推進中關村發展集團綜合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綜合改革方案》)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
2017年8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調研中關村時指出:中關村發展集團要發揮好平台作用,並適時納入國有資本改革試點。
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中關村發展集團在整合創新資源方面的市場化平台作用。
2018年5月以來,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主持市政府專題會,研究中關村發展集團改革轉型工作。
2019年9月2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中關村發展集團綜合改革的方案》。
2019年11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關於推進中關村發展集團綜合改革的方案》。
邁向未來,中關村發展集團設立了哪些新目標,又將挑戰哪些改革任務?小編已對《綜合改革方案》進行要點梳理,一起往下看——
快速讀懂《綜合改革方案》
總體目標
構建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專業服務體系,輕資產、強服務、活機制,實現由「開發商」向「服務商」轉變,全面提升成果轉化、創新孵化、空間服務、產業投資、金融服務、資本服務等平台功能,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
工作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
切實履行各級黨組織的領導責任,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凝聚改革共識,彙集改革動力。
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
從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使命和目標出發,從補齊服務短板、解決痛點難點問題出發,聚焦主業,明確改革方向和實現路徑。
堅持先行先試
發揮中關村示範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在國資國企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園區投資運營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政策。
堅持國際視野
對標全球頂尖科技與產業服務機構,以全球視野在世界創新高地進行布局,深度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要素在北京聚集。
堅持協同聯動
以「三城一區」為主平台、「一區多園」為主陣地,形成市級相關部門、各區產業規劃、配套政策等對接機制,共同打造市級創新平台,合力優化提升北京創新生態和創新環境。
主要改革任務
輕資產:加快園區發展模式轉型
探索建立「空間+投資+服務」的運營服務模式,為雙創主體提供優質優價的服務,通過投資延長價值鏈,與雙創主體共成長。
強服務:提高科技服務能力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圍繞十大高精尖產業的垂直細分領域,加強資源垂直整合力度,構建垂直細分領域的良好創新生態。
活機制: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優化現代企業治理和集團分類管控,深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建立市場化用人體制和激勵機制。
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於2010年。自成立以來,中關村發展集團始終以服務創新發展為使命,致力於打造創新要素聚集的開放共享生態體系,運用園區、投資、金融、專業服務等手段,在全球範圍內配置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已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經過多年發展,中關村發展集團不斷發展壯大,註冊資本從100億元發展到230.2億元,累計服務科技企業4萬多家次,獲得了AAA長期主體資信評級,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逐步構建起集空間運營、產業投資、科技金融、科技服務於一體的業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