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養生文章時,我們經常會看到「血管堵塞」這個詞,比如糖尿病人因體內長期的高血糖環境致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如果沒能及時調整,血管就很容易發生堵塞。
堵塞如果發生在腦血管,就會引起腦梗;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可能會導致心梗;發生在肺部,就會引發肺栓塞……危險性極高!
都有哪些誘因會造成血管堵塞?血管被堵了又有什麼方法能儘早發現呢?
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以下這幾個:
1,高血脂
糖尿病會導致體內脂蛋白合成、代謝過程異常,故糖友常合併有高血脂。血液內脂類物質過多時,它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日積月累就會形成斑塊、血栓,阻礙血液流動。可以說,高血脂是最常見的導致血管阻塞的原因。
2,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病症,在血壓不斷增高的情況下,血管會發生變形。長期如此,血管內膜會受損,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就會鑽入血管壁的破損處,並逐漸形成瘢痕樣的增生,血管壁不斷增厚,致使管腔狹窄,最終就會造成血管堵塞。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要小心。
3,抽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引起血壓上升,煙鹼能促使血管收縮,再加上一氧化碳會嚴重擾亂肝臟的脂肪代謝,因此吸煙對血管的損傷極大,很容易引發血稠和血管斑塊。
有實驗曾經證明,煙草浸出物可使實驗小白鼠動脈發生炎性病變,進而導致血管狹窄阻塞,戒煙後情況能有所緩解。
4,久坐不動
缺乏運動時,體內各個臟器及血管會經常性地處於靜止狀態,新陳代謝減緩,血流循環變慢,膽固醇、鈣化物等在血管中堆積,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堵塞。據統計,每天固定坐3小時以上的人群患下肢靜脈血栓的機率是一般人群的2倍。
對於糖友來說,多動不僅能有效預防血栓,還可以加強全身大血管、微血管供血,預防血管病變,
5,睡眠不足
熬夜、睡眠不足會造成體內內分泌失調、激素分泌紊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致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減緩、粘稠度增加,糖友血糖波動加劇,血管阻塞風險加大。
當睡眠不足和抽煙兩個高危因素疊加,血液粘稠度會比正常時高出8倍,糖友在這種情況下極易並發心血管疾病。
6,精神壓力
瑞士專家最近證實,精神壓力過大會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血管擴張力不足,血液流動減緩,從而造成血脂在血管壁上的沉積。過度緊張、興奮、憤怒等情緒都會使血管急劇收縮,加速血管老化。為了避免血管阻塞及其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保持情緒穩定對糖友來說也很重要。
脖子
脖子兩側有明顯跳動感的就是頸動脈。頸動脈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大腦,保證大腦血氧供應充足,但因其向上運行且多有分叉,更容易受到衝擊、發生病變,所以頸動脈一般是最早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血管。
美國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專家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男性頸圍每增加3cm,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平均降低0.120mmol/L,女性降低0.15mmol/L,而這將導致血管阻塞風險猛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大幅增加。
因此,糖友們可以通過測量頸圍來評判血管堵塞的風險。用皮尺測量脖子最細一圈的長度,如果男性頸圍超過38cm,女性頸圍超過35cm,那就高於正常標準,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對較高。
另外從專業的角度來說,40歲以上的糖友每年至少做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以了解頸部血管情況,避免缺血性中風等其它疾病的發生。
小貼士
如果出現語言障礙、閱讀理解能力突然下降、手腳不協調、眼前突然發黑需十多分鐘才能緩解的情況,就說明頸動脈堵塞較重,存在斑塊甚至斑塊已經脫落,需要立刻就診。
腳
雙腳位於離心臟最遠端,當血管有問題時,腳會最先有所表現,可以說雙腳是反映全身血管健康的一個「窗口」。
摸足背動脈
沿著大腳趾與二腳趾之間的指縫一直往上,在足背正中的最高點,可以摸到足背動脈的跳動。
如果感覺到這個位置的脈搏跳動規律、有力,就說明血管通暢、健康;相反,如果摸不到足背動脈的脈動,那就說明血管可能已經發生了輕度的血管堵塞。
抬腿試驗
平躺在沙發或是床上,將雙腿抬高與地平線成45度角,保持1分鐘左右後垂下雙腿,注意觀察。
如果發現其中一條腿在抬起時會變得蒼白,待放下後好幾分鐘才能恢復紅潤;或是在抬腿時就出現異常的潮紅色,這都說明腿部發生了堵塞,已出現了缺血症狀。
小貼士
間歇性跛行:走幾百米就會感覺腿酸、痙攣、疲乏無力,需要休息好一會兒,待症狀消失後重新行走,沒多久又會反覆。
當糖友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血管堵塞程度已經非常嚴重,如果不及時就醫,血栓脫落游離到別處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
現在很多中青年看上去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實際上血管也在慢慢瘀堵,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比例不少。所以無論是年輕糖友,還是年齡稍大的糖友,都需要呵護血管,讓血液流動更順暢。
1,身邊常備溫開水
水是血液最好的「稀釋劑」,經常飲用溫開水,不僅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還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加速體內代謝廢物排出。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及高血壓、高血脂人群,每天早起和睡前喝一杯200ml左右的溫開水,能有效預防血管阻塞。
2,常做2個動作
運動是促進血液循環最有效的方式,其中,踮腳、勾腳這兩個動作能充分改善下肢血液流動,簡單、有效、易學,而且隨時隨地都能練。
踮腳
雙腳略微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將腳後跟漸漸抬起,用腳尖支撐身體,堅持2~3秒後落下腳跟回到原地,站穩後重複動作,做20次左右即可。年紀較大的糖友可以扶著椅背來保持平衡,以免跌倒。
勾腳
平躺,雙腳自然伸直併攏,用盡全力勾腳尖約10秒鐘左右,放鬆讓腳回到原位,休息幾秒後繼續勾腳,如此反覆持續2分鐘左右即可。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可儘量多做。
3,適當補充營養素
花青素
作為一種強抗氧化劑,花青素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自由基攻擊,從而保護血管壁,減少脂質沉積的可能。藍莓、葡萄、桑葚、紫甘藍等都是富含花青素的食物,適當食用對糖友的血糖也有一定益處。
蝦青素
蝦青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含量,從而來降低血脂,預防血管堵塞。紫菜、海帶、蝦蟹類以及三文魚、鱈魚等魚類都是蝦青素的豐富來源。
維生素P
它能增加細胞的粘附力,提高血管彈性,預防微血管破裂、出血等情況的發生。蕎麥、紫甘藍、茄子、橘子、橙子、杏等食物中都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
健康說
糖尿病人在剛確診時就應進行全面的心血管病變風險因素評估,包括年齡、體重、血壓、血脂、腎功能、心功能、動脈硬化、既往病史、家族史等等,從而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干預,降低疾病發生風險。此後最好每年複評一次,以便及時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