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粉絲被騙幾十萬,周杰倫內場票賣一萬五,黃牛票還有人管嗎

2019-10-24     大喵說音樂

幾天前,一條「吳亦凡粉絲場外應援」的話題登上了熱搜榜。

當天晚上吳亦凡在廣州寶能體育館參加「2019抖音美好奇妙夜」。

數百名未進場的粉絲在場館外舉起燈牌、喊口號,甚至唱起了歌。

場面甚是震撼。

為愛豆應援很常見,但一般都在場內,這麼大規模的場外應援大喵還沒見過。

長途跋涉幾十公里、帶著這麼多應援燈牌、等待十幾個小時就是為了在場外喊口號的?

仔細了解了一下,這根本不是什麼粉絲為了愛豆的自發應援,而是九百多人集體被票務坑的苦中作樂。

事情的經過並不複雜。

吳亦凡的一個大粉,組織其他粉絲一起團購吳亦凡19號晚上的拼盤演唱會門票。

粉絲們想要坐在一起,應援的視覺效果也會更好一些。這無可指摘。

按理說,是應該與官方票務對接。但是官方聲稱已經沒票,所以他們選擇了第三方票務系統。

其實就是「黃牛」。

據粉絲所說,他們也很害怕出現紕漏,所以與黃牛簽訂了合同,先預付了定金。

黃牛的信誓旦旦和那份合同的保障讓粉絲們放下心來。

九百多位粉絲興致勃勃地從全國各地趕到廣州,準備好應援物,就為了見他們愛豆一面。

但最不願接受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接受團票的黃牛當場撕毀合同,坐地起價。

要求票價漲到票麵價格的三倍才予以兌現。

此次團票的組織者一直在和黃牛周旋,最後妥協為願意每張票加價300,只為了能拿到票進場。

假設是900張票,每張票加價300,就是27萬。

儘管如此,黃牛依然沒有鬆口。

最後,吳亦凡的粉絲沒有選擇妥協,給黃牛白白送錢,而是選擇在場外給吳亦凡組織了開頭那場應援。

在簽訂合同的情況下,黃牛坐地起價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

在演唱會結束之後,吳亦凡的粉絲報了警。

現在黃牛已經把定金退了回去,粉絲也收到了退款。

但來回的路費、酒店住宿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吳亦凡的粉絲真的挺不容易的。

但這事發生後,還是有不少人嘲笑他們愚蠢——竟然選擇相信黃牛。

其實粉絲在買票這件事上是十分被動的。

主辦方放出來的票就這麼多,遠遠不夠滿足粉絲。

買不到票的只能去找黃牛。

黃牛通常情況下會加價,並且要求先付款預定,直接微信轉帳,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障。

粉絲不過是想追個星,錢也付了,結果被跑票,還要被罵是活該。

其實誰都知道,黃牛之所以這麼猖獗,源頭根本不在粉絲。

- 02 -

現在「黃牛」已經深深紮根在票務市場中。

無論是演唱會、球賽還是話劇,甚至是相聲演出,都有黃牛的身影。

只有你不需要的,沒有他們搞不到的票。

有的時候高價票已經不足以形容黃牛的貪婪,用「天價票」更合適一些。

前段時間大火的網劇《陳情令》主創團隊即將在南京開演唱會。

自從劇熱播之後,兩位主演也是人氣暴漲。

有的黃牛看準這一市場,早在一兩個月前收到風聲之時便在朋友圈發布預告。

可以先交定金預定,出了價格再補全款。這個時候價格還不會到「天價」,一般是4到5倍。

等到了官方票務網站開票之後,門票價格就一路瘋狂上漲。

甚至有黃牛掛出了內場第1排15萬的驚人價格。

15萬,莉莉安看到這個價格再三確認他沒有少打一個小數點。

不知道這位黃牛是否將票賣出去了,但能接受的粉絲微乎其微。

現在大批流量偶像出現,粉絲與黃牛之間的矛盾被激化,暴露在公眾視野中。

但絕不僅僅是這些新人,老牌歌手像周杰倫、林俊傑、五月天等人的演唱會門票也一直被黃牛把持著。

明明每次開票都是秒空,但黃牛那總是票源充足,還是票務網站上買不到的好位置。

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這是職業黃牛的價格。

正規官方網站買不到票,粉絲又想去看,只能找黃牛。

黃牛看到了市場和利潤,下次更會哄抬物價,大量囤票。

逐漸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票價越來越高,粉絲不堪重負。

- 03 -

很多人會覺得找黃牛被宰的粉絲的根本不值得同情。

他們可以選擇不去看演出,不買黃牛票,但他們還是去了,是這些粉絲養大了黃牛的胃口。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確實是這樣。

只要所有人都不去買黃牛票,黃牛虧了錢,不說收手,至少會收斂些。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明星和粉絲抵制黃牛票。

主辦方為買票設置嚴苛的條件:一人一票,用身份證取票。

粉絲響應偶像號召,寧願座位空置也不買高價票。

效果一定是有的。

去年,林俊傑演唱會就讓一票黃牛差點破產。

黃牛說白了就是二級購票平台,一級平台是大麥網、官網這些渠道。

二級平台的產生是因為一級平台不能滿足需求。

上萬的粉絲去搶幾千張票,怎麼可能夠呢?

剩下的只能去買黃牛票。

一個非常簡單的市場原理:當供不應求的時候,就到了賣方市場。他們想賣一萬還是十萬都可以,千千萬萬個粉絲,總會有人願意一擲千金。

很多人都想問黃牛的票到底哪來的?

他們對於自己的票源非常坦誠。

和粉絲在大麥上搶的那些根本不是同一批,他們直接從主辦方手裡拿。

賣不完再還回去,降價之後再次回到大麥網上售賣。

這就是為什麼明明場館能容納一兩萬人,大麥網只開票三四千,後期上架的座位可能會比之前更好的原因。

黃牛可惡嗎?

可惡。

能取締嗎?

暫時不行。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隱性的市場規則。

其實粉絲從來就掌握不了主動權。

明星和主辦方想要為粉絲謀福利,從源頭管控,粉絲能買到的正常價的票就多。

類似拼盤演唱會這種,粉絲如果想看,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有的時候看到門票秒空,並不意味著票已經售罄了,而是它在告訴你,便宜的票已經沒了,快加點錢買貴的去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Oj5_G0BMH2_cNUgao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