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風裡的吃瓜少年
軍模無限好,只是做著累……
往往在做軍模的時候需要翻看很多的資料,確定一個模型的歷史形態。尤其是這種二戰中出現比較少的戰車,甚至留下的歷史照片都很少了。這就導致很多人會在做軍模的時候陷入一個不可自救的地步,一不小心就沉入歷史文獻資料內出不來了。
但這也是軍模的魅力所在嘛。
作者初次製作能到這個地步就已經很不錯了,說兩個建議吧:
第一個是車輛的細化還可以做的更多,例如油箱的綁袋,不應該和油箱是相同顏色的,一般我們在製作軍模的時候都會磨掉模型上這類的凸起,然後用銅片甚至紙巾來自己做出來這些效果。
第二個就是有的部分框架還是太粗了,例如駕駛艙上面的框架,這點和注塑有關,塑料模的很難在注塑的過程中做出很細微的零件,這時候也就需要作者自己將零件進一步進行切割了,可以切L形狀的角鐵形態,也可以適當的作細。
iN經常說「模型素材」,這其實也是在早年製作軍模的時候養成的一個概念,軍模的產品並不代表最終形態,在任何零件上都是可以繼續挖挖補補的,所以零件也就和雕刻的泥巴一樣,就是一種素材。
作者自述:
機緣巧合,買了一台軍模,德軍四輪裝甲車,不得不說,德國的設計真是超前,二戰時期的裝甲車,放到現在看依然還是很有科技感。
收到之後堆積了一段時間才開始製作,軍模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模型的理解。和高達模型一對比,單純的拼裝難度上,比高達模型要費勁很多。
真正崩潰的時候是在上色的階段,零件要麼是大平面,要麼是小到連指甲捏著都費勁,沒有噴筆,手塗上色簡直是噩夢。過程中還丟了兩個小零件。
到做舊的步驟,第一次嘗試用油畫顏料做了一些效果,稀釋程度有些問題,要麼太稀,導致顏色太淺,要麼太稠,導致顏色過重。後續又用了一些漬洗液。最後掉漆的步驟有點翻車,效果差強人意,不太真實。然後用干掃遮蓋了一部分失誤。
整個做完之後,和高達那種玄而又玄的科幻感相比,這輛裝甲車的硬科幻感覺,也別有味道。
不論軍模還是高達模型,都需要不斷訓練和學習來得到更多的技巧,兩者只是模型品類不同,沒有技巧的高低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