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要改善環境,收集二氧化碳至關重要,或成為未來朝陽產業

2019-11-10     排頭博覽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牛津大學等其他五個機構的研究,收集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商業產品,例如燃料或建築材料,可能會成為一個十分有前景的全球性新興產業,令人矚目,屆時該產業也將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改善環境。

圖片來源:acinquantadue / Adobe Stock

最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研究,該研究調查了10種不同方式下使用二氧化碳的潛在未來規模和成本,包括:燃料和化學,塑料,建築材料,土壤管理和林業等方面。研究還考慮了使用從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中收集的二氧化碳或工業過程中從大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此外,該研究還考慮了利用光合作用生物捕獲二氧化碳的過程,這是其他研究所不曾囊括的。

研究結果發現,每個利用途徑平均每年僅可利用約0.5千兆噸的二氧化碳。而在高端方案中,每年使用的二氧化碳量可能會超過10千兆噸,而每噸二氧化碳理論成本不到100美元。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說法,若要在21世紀餘下的時間裡將全球變暖保持在1.5攝氏度,就需要從大氣中清除大約100至1000千兆噸的二氧化碳。目前,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年以超過1%的速度增長,在2018年已經達到37億噸二氧化碳,創下了排放量新高。

牛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說:「去除溫室氣體對於實現凈零碳排放和穩定氣候至關重要。但是我們的減排速度還不夠快,雖然政府和企業正在努力,但是還不夠快。」

而要迅速除去溫室氣體,新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但只要有合適的商業模式,就會加快採用的進度。例如,在某類塑料的生產中,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比使用常規碳氫化合物更能夠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並且對環境更清潔,由此二氧化碳的置換量可高達其使用量的三倍。

此外,二氧化碳的用途十分廣泛。除了生物用途,使用源自二氧化碳的燃料,還可以在航空等難於脫碳的行業中發揮作用……這些廣泛的用途無疑為全球脫碳提供了環境與利益兼顧的「更好的選擇」。

​而目前要做的是,激勵那些效果最為顯著的減碳方案,這些方案大多都已相對成熟,並且可以在農業,林業和建築業發展出千億規模的成果。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表示,將在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實驗室中大力投資相關的研發工作,這比美國政府所做的要多得多,而與中國相比,這筆資金更多地用於收集和轉化二氧化碳的高科技解決方案。可以與現有的方案結合,一起開發有價值的產品,並廣泛利用在農業,林業和建築業等更多的行業當中。

來源:Science Dail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IdoWW4BMH2_cNUgVY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