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女大全:她們有貌、有才、有權,你知道幾位?

2019-11-03   古韻國學

羞花——【貴妃醉酒】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楊玉環】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柳如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本姓楊,名影憐,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鬚眉。20餘歲時,嫁給錢謙益。崇禎帝自縊,清軍占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托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1666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

莫怪女兒太唐突——「女俠名姝」柳如是

人人恨得牙痒痒——慈禧,雖然慈禧垂簾聽政,手段辛辣,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的前進和解放,迫害的生命也無數,但是,我還是要惻隱一下,這樣的人是寂寞的。

妖姬——古今第一怨女——妲姬

美人心計,漢朝第一後,她出生貧寒,然不驕不躁,不妄自菲薄,謀略過人,先後扶持了漢朝三個有名的明君,敦促了「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膽大,如此英明,如此謀略,世間女子,除了武則天,天下有幾人。

不許人間見白頭,西晉名媛——綠珠

落雁——【昭君出塞】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撕雁鳴,撕列了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座騎上,拔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背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在地上,從此,昭君酒得來「落雁」的代稱。

【王昭君】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傾國傾城,妖冶王妃——妹〔mo第四聲〕喜她是夏朝第十七位君主

閉月——【貂蟬拜月】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傾城名花,薄命紅顏,錢塘名妓——蘇小小,好像與你同撐一把油紙傘,飄蕩在悠悠,悠悠的錢塘岸,那擱淺的小船成了遙遠的夢,靜靜的小河灣成了歷史的照片。

【陳圓圓】衝冠一怒為紅顏!陳圓圓,常州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為蘇州名妓,善歌舞。初為田畹歌妓,後吳三桂納為妾。吳三桂出鎮山海關,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陳圓圓曾被俘。吳三桂降清,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雲南。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民間傳說稱吳三桂降清是為了她。陳圓圓母親早亡,從養母陳氏姓。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為稱「江南八艷」之一。崇禎時外戚周奎欲給皇帝尋求美女,以解上憂,遂派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選美。後來田畹將名妓陳圓圓、楊宛、顧秦等獻給崇禎皇帝。其時戰亂頻仍,崇禎無心逸樂。陳圓圓又回到田府,田畹占為私有。一日吳三桂在田府遇見陳圓圓,一見傾心,後吳三桂納圓圓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陳圓圓復歸吳三桂。後吳三桂為滇王,圓圓隨往,以女道士卒於雲南

衝冠一怒為紅顏,爭得峨眉匹馬還——陳圓圓,這位秦淮河畔的絕代佳人,竟引江山易色,地覆天傾,帝星殞落,霸王為僧,當世梟雄,為之搏命,生靈塗炭,傾國傾城。

【李師師】宋徽宗的私愛。北宋名妓,得到宋徽宗寵愛,擅長歌舞,深諳詩詞。與諸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有關,關係曖昧。遂北宋為金國所滅,李師師下落不明。對她一生的所做所為,有這樣一首詩作了高度的概括:

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

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

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

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

描龍秀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蘇惠,她、字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學會織錦,她,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繡鳳,琴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

巾幗英雄,鬚眉比之竟折腰——梁紅玉。一位風塵女子,能在歷史上取得如此輝煌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於其他九位文妓的經歷,這樣一位不輸鬚眉,為國為民且有勇有謀膽識過人的「俠之大者」如若她甘為第二,那誰可當第一?

【衛子夫】衛子夫是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原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謳者,後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臨幸了她,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初封為夫人(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劉據,遂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因巫蠱之禍不能自明而自殺。以一頭烏黑靚麗的秀髮,而聞名天下... 得寵於漢武帝--劉徹。

生男無喜,生女無怒,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衛子夫她出生卑微,原來只是一個歌女,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后,其弟衛青,外娚霍去病都是漢朝著名抵抗匈奴的英雄,衛子夫在複雜的後宮環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不是獨霸天下,而是處處小心,謹小慎微,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恭謹謙和贏得了漢武帝的恩寵,贏得了大臣後宮人等的尊敬,後來漢武帝移情別戀,但漢武帝對衛後依然信任,每次出行都把後宮的事託付給她。

【李香君】又名李香,為秣陵教坊名妓。李香君體態嬌小玲瓏,膚色瑩白如玉,綽號「香扇墜」。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復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呂稚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后、武則天、慈禧太后)的第一個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謀廢皇后武則天的詔書,與其子上官庭芝同被誅。時在襁褓中的婉兒與母親鄭氏被沒入掖庭即內宮為婢。上官婉兒14歲時,武后召見她,讓她執掌詔命。唐中宗時,上官婉兒成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為昭容,故又稱上官昭容。上官婉兒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後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與韋後同時被殺。後人稱其為「巾幗首相」,活了46歲。上官婉兒流傳下來的詩作不多,最動人的是這首《彩書怨》: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不服丈夫勝婦人——「才華絕代」的上官婉兒

通曉文史工於詩詞洗盡鉛華——顧橫波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受誥封為「一品夫人」

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董鄂妃、孝獻皇后『順治最愛,董鄂氏18歲進宮,世祖對其眷之特厚,寵冠厚宮。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紅顏。晚明之際,這裡誕生了一位名揚江南—擠壓群芳的才女——董小婉名白,號青蓮,江蘇南通人,歌妓,「秦淮八艷」之一,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聖」,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廚」。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1639年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認為董小宛與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實為一人,並導致了順治出家,不過,此系誤傳,順治皇帝生於1638年,董小宛長他14歲,董小宛去世時順治皇帝僅13歲,況且董小宛從未去過北方。其詩《綠窗偶成》: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

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

珍珠無價玉無瑕——浪跡江湖的女詩人董白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趙飛艷之妹,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肥,較趙飛艷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的禍水典故。

不信美人終命薄,自古俠女出英雄民國俠妓小鳳仙——小鳳仙因與護國運動名將蔡鍔的傳奇經歷而名載史冊。

卓文君中國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漢司馬相如之妻。西漢著名才女,貌美,擅琴,能詩,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後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與之私奔,古之有名的浪漫史。二人開了個小酒鋪,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曾想棄妻另媒,但終被卓文君家書所感回鄉迎妻。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後,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其詩曰: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這首詩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數字詩。細細品讀,其愛恨交織之情躍然紙上。

中夜相從知者誰——「當壚賣酒」的卓文君

傾倒西東方的清末名妓——賽金花

人面桃花相印紅,歷史上第一個為國獻身的美女——息媯春秋時陳國公主,先為息國軍夫人,後為楚國王后。

千金為買美人笑禍國殃民幽王后——褒姒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約(376年前後在後)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曦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詠絮才」典出於斯人。

【謝道韞】東晉女詩人,南朝著名才女。她出身於晉代王、謝兩大家族中的謝家,成人後又是王家的媳婦。謝道韞是東晉後期打敗苻堅的百萬大軍的一代名將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聰慧有才辯,被後人稱之為絕代才女、奇女。謝道韞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蘊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後嫁給庾氏。據《晉書'烈女傳》記載,謝道韞的子女在孫恩之亂中全部遇難,所以說,她雖出身名門,卻也命運多舛。代表作:《登山》——

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

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

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未若柳絮因風起——「詠絮才」謝道韞

【甄洛】又名甄宓[fu注,是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魏文帝曹丕的正室,本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後成為曹丕的妻室,後因被郭女王所害而被曹丕賜死,死後諡曰文昭皇后。

魏文帝皇后,甄皇后。曹丕稱帝後寵郭皇后,郭后恃寵中傷甄皇后,甄后從此失寵,在《塘上行》里寫出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可憐最後等來的卻是曹丕的一紙死令。甚至死後對屍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與凌虐《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 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 莫若妾自知。

眾口爍黃金, 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 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 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 夜夜不能寐。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有才有識的甄氏

【武曌】女皇武曌(讀音「zhao」)則天大帝,古往今來唯此一女...

冠冕李唐文物盛——我國著名的女皇帝武曌女皇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唐中宗和唐宗時為皇太后,後自立為武周皇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 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武則天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古流傳。

李冶,字季蘭,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詩人,與薛濤、魚玄機並稱 「唐代三大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因曾上詩判將朱沚,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

琴棋書畫博古通今寧死不屈——嚴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出生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淪為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善操琴,奕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四方聞名,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

李清照,四大才女之首,宋代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和哥們李奕柯是當時的禮部員外郎,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是當時能詩能文的才女(《新唐書·李格非傳》中提到)她,在家庭的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藏書。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的《聲聲慢》就創作在此時,所以詩中,從開頭的幾對複詞,可以看出她的悲傷.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具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裡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李清照作品選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唐琬】字惠仙,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遊表妹兼前妻。陸遊二十歲(紹興十四)與唐婉結合,不料唐婉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歸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孰料,緣深情淺的這一對戀人竟在紹興二十年,與城南禹跡寺的沈園意外邂逅,陸遊「悵然久之」,於沈園內壁上題一首《釵頭鳳》,滄然而別。唐婉讀此詞後,和其詞,不久即鬱悶愁怨而死。代表作: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遊)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晚風乾,淚痕殘,欲傳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令人扼腕的陸遊前妻唐琬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南宋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但一生愛情鬱郁不得志。「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道出她失戀的傷感之情、她無法敵過頑固的封建勢力的壓制,受父母之命『媒之言嫁給了一個市井商人為妻。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堪稱一絕。朱淑真書畫造詣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由此可見,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當與李清照並駕齊驅。

縱有風流無處說——抱恨以終的名作家朱淑真

虞姬虞姬奈若何西楚霸王項羽愛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緊長得美麗,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動人,

還有他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虞姬終於愛情,為讓項羽儘早逃生,拔劍自刎,成就了一個盛世感人的霸王別姬,其情,驚天地,其義,泣鬼神。

【魚玄機】(約844——約871年)字幼微,一字蕙蘭,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十五歲被李億補闕(掌諷諫之官)納為妾,與李情意甚篤、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咸通時,李億遣其出家,在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但她對李卻一往情深,寫下許多懷念他的詩。她曾漫遊江陵、漢陽、武昌、鄂川、九江等地以遣懷;亦曾放縱情懷以求知己。《北夢瑣言》說她「自是縱懷,乃娼婦也。」她曾與許多文士,如溫飛卿等交往甚密,以詩相寄贈,但終是孤零一身。她無可奈何地發出「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絕望的心聲。後因妒殺侍婢綠翹,被京兆尹溫璋處死。所著有《魚玄機詩》,目前傳世共50首,其詩多清詞麗句,又對仗工穩。多與溫庭筠等以詩篇相贈答。《全唐詩》卷804存其詩1卷。

自恨羅衣掩詩句——晚唐女冠詩人魚玄機

魚玄機,晚唐詩人,長安人,唐代三大女詩人之一,約十歲,與溫庭筠相識,吟詩作對,十四歲時,李億狀元及第,崇真觀題詩,與李億相識,並嫁之,後被棄,後來出家,改名為魚玄機,後因打死婢女綠翹,為京兆溫璋判殺,其詩作見於〔全唐詩〕,現存有五十首之多。

【薛濤】唐代名妓和女詩人,人稱女校書。字洪度,祖籍長安,出生於成都。其父薛鄖宦居成都時去世,薛濤由母親撫養。當其及笄之年已辯慧知詩,兼撤擅書法,描眉塗粉,才貌超群。但因與母親生活無靠,只得加入樂籍,成為官妓。後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賞識,成為私人秘書,還準備奏請朝廷任命其為「校書郎」,雖位或准,但人們從此稱其為「女校書」。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實力不俗。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

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萬里橋邊女校書——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

惠心蘭質旖旎,才情巴蜀女詩人,名妓——薛濤,字洪度,今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留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

【班婕妤】漢成帝妃,西漢女文學家。名不詳,班固祖姑。少有才學,成帝時被選入宮,立為婕妤。婕妤是名門之女,少有才學,且才辯超群。班婕妤擅長音律,既寫詞又譜曲,所以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無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但數月後夭折。她雖然承寵時間很長,卻再也沒有生育。趙飛燕姐妹得寵後,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后於長信宮。《團扇詩》既是作於長信宮中,這首小詩詞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現的卻委婉含蓄,有一種怨而不怒的氣度。《團扇詩》---

新裂齊紈素, 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 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才辯超群的班婕妤

沉魚——【西施浣紗】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其中西施居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蔡琰】即蔡文姬,四大才女之一,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作《胡笳十八拍》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千秋蔡女竟歸來——博學多才的蔡琰

侯夫人,隋煬帝的色情迷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最後自縊而死,臂懸錦囊,左右取進,得自感詩三首,她死後顏面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

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官員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

孝莊皇太極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布貝勒寨桑之女,清朝歷史上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的家庭,在明末東北各族各部的混戰中,她作為政治聯姻的紐帶嫁給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後金,「英明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為福晉,十年十三歲,在後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漸捲入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鬥爭的漩渦中,並展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華,逐步確立了穩固的地位並成為清初政壇上的一個一言九鼎的人物。

【鄧綏】大漢,和熹皇后。東漢和帝鄧皇后(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其母為東漢弟二任皇后陰麗華的堂侄女,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臨期執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職,掌握大權,執政期間,崇尚寬簡,不視奢華,兼用外戚,官臣,尊理三公。1、幼年時期:鄧綏自小孝順慈愛、喜好讀書,六歲即讀史書,十二歲通《詩》、《論語》,常和諸兄互相討論。她不喜歡學做家事,因此屢次被其母親責罵,母親以傳統男女有別的看法,認為女孩子唯有習女工最重要,於是她在白天學女工之外,晚上仍讀經書,她父親則對她讀書較為支持,認為她才能勝過他其它幾個兒子。2、從貴人到皇后:鄧綏十五歲(95年)時,被選入宮中,因外貌出眾,次年即升為貴人。她入宮之後,待人接物甚謙謹,嬪妃們多打扮艷麗,只有她素服不裝飾。但也因她如此地敬慎曲從,益受到皇帝的喜愛。永元十四年(102年)陰後因為被告行巫蠱之事為皇帝所廢。和帝因寵幸鄧氏且認為她有德行,因此立她為皇后。鄧綏成為皇后之後,因其具學識和才能,已逐漸參與政事。3、攝政太后:漢和帝在元興元年(105年)去世,使鄧皇后更得以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鄧太后雖為一婦女,但自小修習經史,又在後宮時曾受經書於班昭,其後亦常誦讀,因此頗熟習於治術,她的統治在許多方面甚為成功。但其在後續接班人的培養安插上卻思慮不夠詳盡,以至安帝即位後東漢的政治開始走向衰敗。

何處風來氣似蘭自寫幽香紙上看——馬湘蘭,明代女詩人、女畫家,秦淮八艷之一,她雖然談不上詩畫名家,但她的蘭花圖、蘭花詩卻堪稱一絕,是當時文人雅士爭相收藏的寵物。

【趙飛燕】漢成帝皇后(前45年—前1年)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指的就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以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人物。原名宜主,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著名舞蹈家,漢成帝劉驁最寵幸的皇后,又是身材最為苗條,姿容最為秀麗的絕色美人。趙飛燕出生後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後,她同妹妹一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漢成帝劉騖喜歡遊樂,經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後,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後又廢了許皇后,立飛燕為後,趙飛燕之妹趙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后,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後由於其妹合德害死了後宮的皇子,被送去陪葬陪孝成皇帝,趙飛燕則被貶為皇后。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琅,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琅琅說的是她將當皇后。

【花蕊夫人】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如「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這一首,就寫得十分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國亡詩》亦頗受人稱道,實難得之才女也。據聞花蕊夫人是個奇異的女子,美麗卻屏棄妖嬈,聰穎而博學強記,對如山的詩詞歌賦和紛繁複雜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視自己手心的紋路。 宋滅後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後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採桑子》,因軍騎催促,只得半闋,卻一字一淚——「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宋太祖趙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才名,召見了她並命她賦詩一首,花蕊夫人就做了這首滿懷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的《述亡國詩》(其代表作):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謝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後傳聞:宋太祖因為她的才華和氣骨更加傾慕她,不久封她為貴妃。後來,花蕊夫人被太祖的弟弟趙光義在狩獵場一箭射死了,而這個人,幾年之後,篡了趙匡胤的位。其實這一切,花蕊早有暗示,她在房間裡掛了一幅男子畫像,手裡挽著弓,說是送子神仙張仙的畫像。事實上,她是想暗示趙匡胤,自己將會被這把弓箭射死,而這個人將會弒君。可是,女人心,海底針,趙匡胤打死也聽不懂啊。而花蕊夫人之前的丈夫孟昶,她也提醒過他會亡國,預知了以後的一切,可是沒人相信她。

初離蜀道心將碎——吟詠宮詞的花蕊夫人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正史記載不詳,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

代父從軍--一代小女震古奇——花木蘭北衛人士,另一說是隋朝人,也有可能是杜撰人物形象,尚不能確定,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列將軍)。

【班昭】東漢女辭賦家。一名姬,字惠班。生卒年不詳。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學高才,和帝下詔令其續成。她經常出入宮廷,擔任皇后和妃嬪的教師,號為「曹大家」。每有貢獻異物,常令昭作賦頌。及鄧太后當朝,班昭與聞政事。著有賦、文等16篇。

東觀續史賦頌並嫻——我國第一個女史學家班昭

【左芬】說起左芬,可能知者甚少,但是提起她的哥哥,那就「天下無人不識君」了。他就是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洛陽紙貴」的事兒,就發生在他身上。妹妹左芬,雖不及哥哥的才情,但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後宮,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讚賞,使後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歷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

南山有鳥, 自名啄木。

飢則啄木, 暮則宿巢。

無干於人, 唯志所欲。

此蓋禽獸, 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錢鍾書曾這樣評價《離思賦》:「宮怨詩賦多寫待臨望幸之懷,如司馬相如《長門賦》、唐玄宗江妃《樓東賦》等,其尤著者。左芬不以侍至尊為榮,而以隔『至親』為恨,可謂有志。」儘管「有志」,左芬也無力逃脫命運,也正因為「有志」,才更加痛苦。

骨肉至親化為他人——情辭哀婉的西晉文學家左芬

【侯夫人】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併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於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侯夫人最後自縊而死,一個美麗的才女,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身後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讓後人讀來輒用傷懷。《春日看梅》——

砌雪無消日, 捲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 先露枝頭一點春。

此身無羽翼何計出高牆——隋煬帝的宮女侯夫人

【黃娥】明代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寧市人。楊慎之妻,世稱黃安人、黃夫人。父珂官尚書,自幼博通經史,能詩文,擅書札。政德十四年(1519)與楊慎結婚不久,慎謫守雲南,長達30年之久,長期留居夫家新都區,管理家務。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期間,以《寄外》詩聞名當世。又工於散曲,在明時已有刊本《楊升庵夫人詞曲》5卷,又有《楊夫人樂府》,但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風格纏綿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譽。她博通經史,擅制詞典的才名為藝林傳頌。丈夫狀元郎楊慎對自己妻子的才學嘆賞之極而致於崇拜,稱黃娥為「女洙泗(女孔子),閨鄒魯(女孟子),故毛語(女毛公)」。

蜀中有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各位看官,黃娥的故事小的就插上一小段供大家鑑賞。話說,楊升庵原配夫人亡故,第二年在新都桂湖之濱的榴閣,同她結婚。這才女以石榴自喻,賦詩表達自己對新郎倌的深情:

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

不為秋深能結實;肯於夏半爛生姿!

番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

身為續弦繼室,所以說不與桃李爭春,只說自己像火紅的石榴花,仲夏五月才開放。花開雖遲,卻是喜得狀元結為連理,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實屬蕙質蘭心。

無情征雁飛不到滇南——明代散曲作家黃峨

【郭愛】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門庭清白的小戶人家,一旦被選入宮,就意味著從此與家人生死永不得見,而且明初的宮廷沿襲了元代慘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愛被勒令為明宣宗殉葬時入宮僅20天,《絕命辭》是臨終時所作,字字血淚與父母訣別,自此後魂消影絕陰陽兩隔。《絕命辭》——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淒淒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明史后妃列傳》對郭愛評價甚高,稱「賢而有文」。歷代帝王為一己之私,廣蓄美女,幽閉後宮,不見天日的高牆深院,不知白白葬送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幸福和生命。如有來世,她們該期望是嫁在一個平凡的人家,上有父母在堂,下有兒女繞膝,縱有才情,也心甘情願在妻職母職中漸漸磨滅,在一菜一蔬、一晝一夜裡延續人間煙火的愛,一天一天、年華老去…… 然上窮碧落下黃泉,此生已了。

【張紅拂】風塵三俠之一,李靖愛妻。張紅拂是唐代人氏,她姓張,但她為何名為「紅拂」有兩種說法:一是她愛身穿紅衣,手執白絲拂塵;二是因她手上如終拿著紅色的拂塵而得名。紅拂女本是一名歌女,被當時的軍閥楊素收在府中。因緣際會,認識了李靖及虯髯客,她的傳奇故事從此開始,走上了「俠義」之途。虯髯客當時被傳為可以與唐軍一爭高下,卻因為百姓著想而遠走關外,另創偉業之人。這在梁羽生的《龍鳳寶釵緣》中亦有交代,還稱他的後人曾試圖回中原來奪回本屬於他們的江山。這自然是後話,與紅拂女無關。但紅拂女之所以能夠留名與世,卻與這虯髯客有著及為密切的關係。李靖虯髯客與紅拂女曾被稱為「三俠義。」 至於李靖,他本身就是個傳奇人物。他與紅拂女能成為夫婦,皆因他上門拜訪楊素,呈上他的救國方策,而時年他已三十有幾了。楊素並未理會與他,這讓他不快。但意外收穫卻是楊素家中歌妓紅拂女慧眼識英雄。紅拂女在初見李靖之時,就先迷上了他的救國方策。在李靖離開楊府之後,她私自外出,尋到李靖所住之旅館,誓要與之私奔。不論是錦衣玉食與清茶淡飯之二選一,還是日後生活是否顛沛流離,四處行軍打戰,無安生之日過,都未能阻止紅拂女的決心。她年輕,美貌,但最難得的是她的這種勇氣,真是令人嘉許。如無如此決斷之心,自是沒有後來的紅拂女之傳奇。後李靖參加了李唐的軍隊,成為衛國公,此中紅拂女自然是功不可沒。她不但善戰,且機智,故而為夫君李靖的屢立戰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後她中年病逝,夫君李靖痛失愛妻,自是哀傷不已。唐太宗命魏徵撰寫墓志銘,並自己親手題下「大唐特進兵部尚書中書門下省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夫人張氏之碑」的碑名。

【孫尚香】孫堅之女,孫策之妹,劉皇叔娶之。孫夫人,乃孫權之妹。劉備定荊州時,孫權對其十分畏憚,於是進妹予劉備為夫人,重固盟好。孫夫人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身邊侍婢百餘人,皆親自執刀侍立,劉備每入,心內常覺凜然驚懼。諸葛亮曾說:「主公(劉備)在公安時,北畏曹公之強盛,東憚孫權之進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此之時,進退狼跋……」後劉備入益州,使趙雲領留營司馬,留守荊州。此時孫夫人自以孫權之妹的身份,驕妄豪強,常帶著一群東吳吏兵,在荊州縱橫不法。既爾孫權聞知劉備西征,於是大遣舟船以迎孫夫人,而夫人帶著後主劉禪回吳,幸得諸葛亮及時派遣趙雲與張飛勒兵截江,方重奪劉禪。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三國志》中也再沒記載過孫夫人回吳後所發生的事情。

【竇皇后】生於前40年,卒於公元97年。竇皇后,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東漢初年名世竇融的曾孫女,父竇勛,母沘陽公主,東漢章帝劉炟的皇后,貌美,性悍妒。竇氏出生於顯貴的家庭,到了她的父親竇勛,因罪伏誅,家道中落,竇氏是竇勛的長女,生得很漂亮,六歲能寫字,家人對她寄予很大的希望,公元77年(東漢章帝建初二年)。竇氏與她的妹妹同時應召入長樂宮,漢章帝聽說宮中新進兩位姓竇的美女,遂召見,馬太后見了也說相貌非凡,第二年,冊立竇氏為皇后,她的妹妹也封為貴人,公元82年(東漢章帝建初七年),竇皇后的父親竇勛得到平反,追封為安思成侯,她的弟弟竇憲,拜為郎官,旋升侍中虎賁中郎將。另一位弟弟竇篤,也拜為黃門侍郎,從此,竇族又重新顯赫起來。竇皇后沒有生育兒子,而宋貴人卻生了皇太子劉慶,梁貴人生了皇子劉肇,於是漢章帝對竇皇后遂漸疏遠起來。竇皇后是一位悍妒的女人,誣宋貴人「挾邪媚道」,逼她自殺,並使用陰謀促使漢章帝廢去太子劉慶,貶為清河王,對於梁貴人,她採用另一種手段,收劉肇為養子,然後寫匿名信誣梁貴人,逼其自盡,從此,竇皇后於後宮氣焰囂張。誰都不敢說她的壞話。她又極力獻媚討好漢章帝,重新獲得漢章帝的寵愛。竇憲恃他姐姐為皇后的淫威,竟把漢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田園也霸占了,後來被章帝知道,才被逼歸還,章帝不僅不問罪,仍授予以重任,這為外戚專權埋下了禍根。公元88年(東漢章帝章和2年),章帝死,劉肇繼位為漢和帝,時年僅十歲,竇氏以皇太后監朝執政,竇憲等成為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竇太后廢除了鹽鐵官賣,藉以取得地主豪強的支持。公元92年(東漢和帝永元4年)和帝與宦官關眾等合謀,誅殺竇憲等外戚勢力,逼竇太后歸政。公元97年(東漢和帝永元9年),竇太后死,太尉張蒲、司徒劉方、司空張奮聯名揭發竇太后的罪狀,請廢去封號,不宜與漢章帝合葬。漢和帝為了報答竇太后的養育之恩,沒有採納。

【蕭皇后】

歷史上風流一時

迷君傾國的紅顏不少

象蕭皇后數經改朝換代

總伴君王之側卻不多見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女兒

天保20年生於後梁國都江陵

天生麗質,嬌媚迷人

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

絕不是語言可以描述……

蕭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蕭皇后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后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場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為了飽覽江南秀色,隋煬帝下令鑿通了連及蘇杭的大運河,然後帶領蕭皇后及眾多佳麗浩浩蕩蕩幸游江都。煬帝下江南時,只見運河中舢艫相接綿延二百餘里;騎兵沿岸護衛,旌旗敝野;龍船搖櫓拉縴的都是年輕的宮女,柳腰款擺,姿態曼妙,讓隋煬帝大飽眼福,謂之「秀色可餐』;而宮女們梳妝洗下的脂粉流滿了運河,香氣數月都不散盡。大業六年,揚州壯麗的離宮落成,隋煬帝偕同蕭皇后再次游幸江都,煬帝還寫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詩;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然而,這種艷麗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費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憤四起。因而,大業十二年秋天,隋煬帝準備偕蕭皇后第三次游江都時,眾大臣苦苦勸諫:「若再縱情遊樂,天下恐生變故!」隋煬帝卻心不在焉在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年過半百不為天」。他覺得只需自己享盡了繁華,即使國破人亡也不足惜。

【香妃】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生擒香妃送與乾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志,始終不從乾隆,最後被太后賜死。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夏姬】,原籍鄭國,本是鄭穆公的親女兒,上文吃鱉的鄭靈公先生的妹妹。她具有息媯(桃花夫人)的美貌,更兼文姜的活潑,是春秋四大美女之第三

圖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