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古城位於莊浪縣的北部,座落在六盤山支脈游龍山的腳下,是今南湖鎮的古名。作為我縣元、明、清三代的政治、文化中心長達700多年之久。現今地名南湖,漢稱方城,北魏《水經注》記受渠亭,1000多年前的唐朝叫結公城,北宋仍稱結公。元置莊浪路,莊浪之名始見史冊,治所就在南湖。這裡曾設過莊浪路、莊浪州、莊浪縣。
莊浪古城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修築年代是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兩年後的1369年,駐莊浪城的達魯花赤(掌握莊浪路、州的有實權的官吏,由蒙古人充任,地位在知州之上)向平涼的明軍投降,同時掌握少數民族事宜的宣差老關篤堅也向徐達投降,莊浪地區開始歸屬明王朝的版圖。此次修築的城牆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周長1000米左右。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還是為了縱深防禦瓦剌南下,又在原城基礎上擴築莊浪城,周長達1500米左右。故當地諺云:「莊浪城,二里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莊浪古城在元、明兩代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