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臨淄區雪宮街道黨工委書記吳雪江
大眾報業記者 張吉寶
4月2日,吳雪江參加了淄博市委召開的部分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座談會。
對鎮辦黨委書記來說,這既是一次彙報會,也是一次學習會,更是一次對標會。會後,吳雪江和街道黨工委班子找准了今年的攻堅方向:以「六化智理」為抓手,向社會治理髮起攻堅,全力打造轄區社會治理共同體。
雪宮街道地處臨淄老城區,轄區內企事業單位、老舊小區、三供一業移交小區、原村改居社區交織在一起,改造、拆違、社會化管理等老大難、棘手問題較多。
吳雪江帶領黨工委一班人以黨建為引領,運用有解思維、平台思維,平穩推進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順利拔除二十多年老「釘」,東高老舊小區改造經驗被省住建廳發文推廣,轄區各項工作乘風起勢。
吳雪江(左二)興亞新材料查看復工復產情況。
堅持有解思維,打造「四最」改造新樣板
4月16日,在臨淄區東高社區。
整齊劃一的樓體立面、花團錦簇的廣場遊園、筆直寬闊的柏油道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使人心曠神怡,目不暇接。昔日雜亂破舊的東高小區猶如出水芙蓉般「脫胎換骨」,勝景如林,人在路上走,如在畫中游。
項目施工負責人雪宮街道建設辦主任王海華表示,東高小區是臨淄老舊小區改造以來的「四最」項目:改造面積最大,建築面積達24萬平方米;涉及人數最多,共2400餘戶8000餘人;投資規模最大,共1.36億元;改造標準最高,統一地下管網改造、統一立面功能整治、統一小區環境提升、統一物業管理服務。
在小區改造中遇到了拆違建、窗戶治理等諸多難題。在小區的30號樓前,原來有50多間違建店鋪,不僅噪聲擾民、異味和油煙也讓樓前居民苦不堪言。在這次改造中,違建變綠地,這讓小區居民興奮不已。
對於東高小區改造工程來講最難的是窗戶改造。以前的窗戶違法外探,像鳥籠子一樣影響美觀。如果外探窗戶不拆除,下雨進水影響樓體外牆保溫質量和效果。改造還未開始,部分居民受社會上一些不良輿論影響,已經產生各種猜測和質疑,甚至成立500多人的微信群發布不實信息,阻礙小區改造,抱著「只要不損害自己利益、不出資、政府全包,怎麼改都行」的心態。
如果工作未乾先難,那肯定是難上加難,最後幹不了,干不完,影響整體效果。在改造過程中,街道黨工委及時掌握情況充分研判,通過「三必訪」,標準「四統一」,政策口徑「雙統一」,「串聯變並聯」等做法,把老舊小區改進群眾「心坎」里,贏得了國家老舊小區改造調研組和小區居民雙「點贊」。
「座談會上,江書記講到,黨建是萬事之基。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它不僅是一個建設項目,更是一項考驗基層黨委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的綜合性群眾工作。需要我們街道、社區、網格各級幹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與群眾一道共同謀劃,共同建設,共管共享。」吳雪江說。
今年1月份,轄區內有一個舊村改造以來20多年未拆遷的住戶,影響重點項目建設。在對該住戶的訴求進行詳細分析研判後,吳雪江和班子成員採取「一人包靠,多員聯動,外圍促動」的工作方法,帶領街道、社區幹部反覆溝通,住戶由原先的「對抗」變為「對話」。在保障住戶和企業雙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成功拆除,大大提升了機關幹部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
聚合黨建資源,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繫、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整合黨建資源、提升黨建效能、延伸黨建觸角是社區黨建的重要課題。雪宮街道在深化城市黨建的基礎上,運用平台思維整合社會各類資源,推進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在桑楊社區,通過資源整合,統戰、公安、司法、信訪、應急等16個部門的業務資源下沉到網格,真正實現「一網統籌」。目前,街道已構建起專業社工為主體,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區志願服務為補充,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特殊群體服務社會化、居民生活服務便捷化的社區服務發展格局。同時,通過廣泛吸收社區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社區片警、城管隊員、法律顧問、共建單位等多元協商主體,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區「智理」,黨建「領航」。雪宮街道成立「新時代集結號」黨建聯盟,在聯盟成員名單中,既有駐地黨政機關,也有百姓關注的學校、醫院、銀行,還有餐廳、商場以及連鎖藥店等95家企業單位。「新時代集結號」黨建聯盟以此構建互為支撐、深度融合的黨建聯合體和發展共同體,開創「集紅色力量,結紅色聯盟,強紅色磁場,推紅色服務,留紅色印跡」之路,形成區域統籌、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今年,淄博市委提出十二大攻堅行動,社會治理攻堅在城市管理中落腳點在社區,社區是城市要素、人員、信息多元聚合的社會單元體,群眾的利益訴求也比較集中,尤其是在社區中物業管理、網格化管理的具體模式,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和深化。」 吳雪江表示。
目前,雪宮街道已探索出黨建標準化,工作高效化、服務精準化、管理網格化、協商多元化、活動常態化「六化智理」模式,並在轄區內全方位鋪開。該模式入選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
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智慧管理雲平台
數字時代帶來的是生活方式的變革,社區居民需求正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雪宮街道運用創新服務模式,推進社會治理智能化,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化的手段,將智能化建設與基層治理相結合,為精準化治理賦能增效。
在桑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智慧管理平台包含:網格地圖、隱患排查、信息採集、數據分析等,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防疫期間,通過智慧管理平台,為社區及時準確的掌握防疫工作動態以及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疫情防控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數據准,極大緩解了社區防疫信息採集壓力。
「居民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反映問題,管理平台實時接收,在線即刻轉辦,受理人員以最快速度解決並反饋。」桑楊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單鳳艷介紹。目前,雪宮街道智慧化管理平台基本實現了「天上有雲,地上有格,格中有人,雲在指尖,一指通辦」。
談及本次座談會的感受,吳雪江表示:「我們充分體會到市委對我們鎮辦幹部的關心和重視,使我們認清了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們要把群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與實現社會治理目標相結合,將黨建工作與群眾關切關聯起來,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做起,從讓群眾滿意的實事做起,才能使上面『千條線』有序穿過基層這『一根針』。通過深耕網格建設、智慧服務,著力提升社區服務品質,才能讓黨建的根基紮根於群眾之中,讓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下一步,雪宮街道將緊緊圍繞市委、區委「十二大攻堅」重點,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實,聚焦黨建提質、民生提檔、產業提級,樹立有解思維,為淄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吳雪江(左三)到藍帆化工了解防疫情況。
吳雪江(左三)到藍帆化工了解防疫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AKGp3EBiuFnsJQVhU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