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人民醫院完成省內首例機器人輔助高難手術

2020-05-06     齊魯壹點

日前,海口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省內首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右腎癌根治術+腔靜脈癌栓取出術。手術歷時4小時,術中切除的腎臟腫瘤直徑達8厘米。目前患者腎功能已恢復正常,將於近期出院。

來自瓊海的患者徐大爺今年68歲,因右腰痛、消瘦且出現肉眼血尿慕名來到海口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就診。經CT檢查,徐大爺的右側腎臟有個直徑達8厘米的腫塊,其腎靜脈明顯變寬。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沖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腎臟腫瘤不僅長到腎靜脈,並且已經長入人體內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癌栓長度達4厘米,未發現身體其它臟器轉移。

下腔靜脈是人體下肢、腹部等大部分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通道,而下腔靜脈的癌栓一旦脫落,隨時可引發致命性的肺栓塞,導致患者猝死。這就猶如一枚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放置在徐大爺的身體內。

腎癌中有4%~10%合併下腔靜脈癌栓。目前,對於無轉移性腎癌,腎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靜脈癌栓取出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案。但是該手術解剖關係複雜,涉及腎臟、腔靜脈等的阻斷和重建,術中可能出現大出血、癌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等嚴重併發症,手術難度大、風險極高。

由於「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具有比普通腹腔鏡放大倍數高的3D高清視野,手術器械上的關節腕有多個活動自由度,能在狹小空間進行精細縫合,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出血量更少、術後住院時間更短。

在泌尿外科指導主任白志明教授和科室主任劉振湘教授的指導下,依據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資料,經科室多次討論,詳細評估了癌栓在腔靜脈的長度,以及腎蒂周圍的情況。經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手術方案及風險後,最終選擇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右腎癌根治術+腔靜脈癌栓取出術。

由於患者既往有十二指腸修補手術史,且伴有腎蒂淋巴結轉移,局部組織粘連較嚴重,從而增加了手術難度。張沖團隊考慮到下腔靜脈取栓時需要阻斷下腔靜脈、左腎靜脈及腰靜脈血流,為了儘量減少手術對左側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制訂了下腔靜脈切開取癌栓、右腎腫瘤切除、腎蒂淋巴結清掃三步走的周密手術方案。

手術當天,張沖醫生擔任主刀,胡利平醫生擔任助手,麻醉科主任田毅團隊負責手術麻醉和術中監護,在手術室護士長王波等手術室團隊的細緻配合下,歷經了驚心動魄4個小時的手術,成功排除了徐先生體內的這顆「定時炸彈」。

術後患者各項生命征穩定,監測腎功能良好,術後第三天即下床活動,擬於近期出院。

海口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自「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落戶海口市人民醫院1年多來,泌尿外科已經運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系統完成了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腎上腺瘤等各類Ⅳ級複雜手術41台,努力讓省內的患者足不出島就能享受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服務。(唐萱)

(來源:人民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9zb6HEBnkjnB-0zVN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