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體式練習課堂上,無論私教課還是會員課,指導者幫助練習者的體式進行手法矯正是必不可少的操作。
操作手法得當,不僅能幫練習者更精準有效地掌握好體式練習方法,而且能通過體式幫練習者身體得到更好地改善。
那麼瑜伽體式手法矯正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一、必備基本功:掌握體式
指導者對每個體式的練習要點都要清晰,不僅自己能掌握體式練習技巧,也能幫練習者正確練習體式。
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一樣,不同的人練習同樣的體式 時,體式在身體中出現的感覺和效果會不一樣,千篇一律的文字介紹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這就需要指導者通過自己身體的反覆實踐,在不同角度感覺瑜伽體式,甚至需要做出和練習者同樣的形體動作來,發現體式對練習者本人發生了什麼樣的作用。哪些肌肉是僵硬緊張的,哪些肌肉有強烈的拉伸,關節是否調整正位?究竟哪裡需要做出調整?
自己實踐的次數越多,思考的角度越全面,就能發現更多問題,以及拿出有效的方法來,在有限的時間裡,幫練習者做出及時和確切的體式矯正。
所以對於指導老師來講,你一定要清楚:你是教別人練習體式的人,你要對每個體式能啟動的肌肉和產生的作用,都能看得明白,對練習者的身體姿勢觀察到位。
想做一位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老師,可不是單憑會引導口令,自己會做體式就可以了。你所付出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的踐行、頭腦的思考、眼力的洞察,對發現的每一個問題,做到求知和求解,親自參與動手實踐。
有經驗的老師指導體式手法嫻熟,利索直接,不拖泥帶水,只要伸手就能讓練習者找到適合自己的角度,把體式做到位,才會讓身體舒展而且舒服。
短時間內高效率解決問題,是平時下功夫的結果,偷懶,找捷徑可不是好辦法。
二、必備修養:呵護練習者
指導者一上來給練習者指導體式,要放下你想要的「成就感」或者「期待的效果」。
比如想要練習者柔韌性快速提高,想看到你的練習者體式有很大進步,如果帶著這些目的心去指導練習者做體式練習,你會更多地沉陷在個人的意願里,而斷開了和練習者的聯結。在這種狀況下,你是無法看到練習者身體狀態,以及無法了解對方感覺的。甚至有可能做出冒險的行為,過激的動作來,導致練習者身體受傷。
以下這些情況是必須避免的:
1、強拉硬拽,強迫練習者開柔韌,不顧及練習者的身體感覺。
近些年隨著瑜伽市場的火爆,也聽到了很多瑜伽練習時肌肉拉傷、韌帶撕裂、膝關節損傷、腰椎受損等消息。而後很多對瑜伽不了解的人對瑜伽一通亂噴,說瑜伽是傷身體的運動。
其實引起練習者受傷的不是瑜伽,而是練習者操之過急的行為,以及指導者盲目暴力的做法。瑜伽可不是柔韌的練習體操,而是通過瑜伽的練習能夠讓身體更柔韌。但前提是正確練習!
2、不了解練習者的身體情況,做出不適合練習者的體式指導。
比如練習者本身腰椎、頸椎不好,做一些後彎、前曲、扭轉等涉及脊柱練習的體式一定要小心謹慎。如果你沒有系統學習過瑜伽體式,以及不具備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能力,請你主動坦誠自己欠缺的東西,不要隨便帶練習者做體式訓練。
如果你對你的練習者身體狀況不熟悉,你有必要和練習者進一步溝通,尤其年齡偏大,或者看上去精神和身體狀態不好的練習者,要了解血壓、心腦血管、有無患病史等問題,避免做出強度過大和不適合對方練習的體式。
在個別體式練習前,要有清楚的警告。比如頭部低於心髒的前曲體式或倒立體式不適合心腦血管不好、有眩暈症的人群練習。
強度後彎,扭轉體式不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的人群練習。
犁式、魚式等頸椎過度彎曲的體式不適合頸椎不適的人群練習。
等等需要注意的問題,必須要講清楚。這既是對練習者保護和關注,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安全永遠是瑜伽練習的第一原則!
3、不觀察練習者的呼吸,未通過呼吸上指導練習。
別只看身體姿勢,那只是外在形態展示,呼吸是很好的提示和指引,調整好呼吸,能幫助身體穩定和得到更有效的練習。在引導練習者關注呼吸的時候,內心能逐漸聚集在身體當時的感覺上。
凝神聚氣,氣息深入,通過呼吸練習身體,內心會逐漸平靜,觀察到身體的真實狀態。並且結合呼吸,一步步延展身體,打開身體的極限點。
在這樣的過程中,指導者可以更近地感受到練習者呼吸的反應,甚至嘗試和練習者保持同樣節奏的呼吸。發現呼吸急促憋氣時,就提醒練習者放鬆一些,或重新調整身體,再重新開始。發現練習者呼吸平緩深長,身體也沒有對抗反應,就帶動練習者再深入探索一下。
所以,一旦指導者接近練習者指導體式時,就不只是練習者自己在練習,或要求練習者必須達到自己想要的練習效果。而是兩者互相契合一起練習。在互相感受中,接受彼此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個體式。
體式指導中,對練習者的呵護與保護是很重要的內容,不僅避免練習者受傷,還能促進練習者更持久和自信地進行瑜伽練習。讓練習者放鬆地和身體在一起,去接納身體出現的各種狀況。
三、巧用力量:體力的懸殊
指導體式時,面對不同的人,體式手法會有不同變化。
如果指導者比練習者更強壯,更有力,身體體積也比較大。在接觸練習者身體時,無論是雙手的力量,還是身體的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調整。
比如蝗蟲式練習,指導者身體比練習者強壯,當練習者俯臥姿勢準備好後,指導者可以在練習者身後,用雙手按壓練習者的臀部或大腿,穩住身體下半身的力量後,引導練習者跟著自己的吸氣,慢慢抬起上身,啟動臀部的肌肉力量慢慢抬起上身,不可以勉強把脖子上仰,試圖用脖子的力量抬起上身。
如果練習者比指導者身體體積更大,但是身體體式練習有難度,發力不正確時。那麼在指導蝗蟲式的時候,發現僅用雙手力量,無法或者無力幫助練習者抬起上身。這時可以在獲得練習者允許後,試著坐在練習者雙腿上,幫助練習者啟動身體上抬的力量。但不可強行用力下坐,注意保持練習者的膝關節,並且提示練習者雙腿肌肉啟動。
圖:半蝗蟲式指導
還要注意:指導者不是在和練習者抗衡體力,或通過蠻力試圖幫助練習者保持體式。這樣指導者會很累,還可能會有關節挫傷,肌肉扭傷等危險情況出現。
指導者是給練習者一個正確力量走向的引導者,幫助練習者體會到身體的發力點,讓練習者自己去啟動力量,再通過手法和身體接觸時的感覺,給出力量走向。
比如直角式練習,是站立前曲體式,身體從髖關節處向前對摺延展。在指導練習時,雙手指卡住髖關節,用大拇指抵住臀部向前推,中指抵住髖關節彎曲的位置把坐骨向上向後拉。讓練習者順著手指的力量走向身體延展對摺的感覺。
圖:直角式指導
再用一隻手掌抵住練習者胸椎段向前向下推(這裡容易弓起)另一隻手掌心抓住一側肩膀,把肩膀向後拉。這樣引導練習者體會整體脊柱的延展。
圖:直角式指導
指導者起到給出力量走向,幫助啟動正確肌肉發力點的作用,並且給出鼓勵和信任。
再比如力量控制的板式支撐體式:
練習者進入體式後,指導者通過觀察練習者,根據練習者身體特點和姿勢狀態,雙手順著啟動肌肉走向發力,建立肩膀的穩定,打開胸廓,啟動腹部,穩住腰椎,啟動腰腹核心力量後,引導練習者在保持體式時體會到身體的力量走向。在正確的發力點位置給出信息指引(語言提示、觀察呼吸)。
圖:改善體式保持時,翼狀肩胛現象
圖:改善體式保持時,駝背或肋骨外翻現象
圖:改善體式保持時骨盆後傾或前傾現象
圖:啟動核心力量,順著雙手向後拉的力量,胸椎向前推。
所以對於指導者來講,要掌握體式的下面幾個重點:
1、根基點的確定
2、身體力量走向
3、身體發力位置
4、呼吸結合方法
四、注意:異性之間的指導
異性之間指導體式,為了避免尷尬,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碰觸對方敏感部位
有時一些新手面對異性時,內心慌亂緊張,會無從下手,或者慌亂中觸碰到對方敏感部位。所以每位瑜伽老師都要學會冷靜處事,動作慢下來,別著急做事,平時反覆觀察和練習,這樣尷尬的情況就會避免。
2、注意身體之間的距離
可以選擇側身站立,儘量避免和練習者胸部、腹部、臀部位置的互相接觸。如果不得不去調整這些位置,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用雙手在短暫時間中,有效地做出姿勢調整。
3、保持界限感,分清自己的工作性質
指導老師和練習者之間要有界限感,才會獲得彼此的尊重。把自己的工作和情感生活分開,搞清自己的位置,不依賴對方,建立和諧的相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