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現狀:全是高等學歷的「通才」,卻沒有一技之長的專才

2019-11-18     股權管理之道

中國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巨大,應該說所有的製造企業都需要高級技工。但我們必須要給高級技工一個定義: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術、技能工人。「一技之長」、」專業「就是」專才「,而不是那種可以憑藉名牌大學、高等學歷四處跳槽的「通才」。大多數的通才們往往是啥都懂些,啥都不太精。企業求才之心是非常迫切的,但提供「專才」的培養機構卻不是很多。中國的工匠養成依舊任重而道遠!

據報道,我國高級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成為制約中國製造的一大因素。中國的技工都去哪了?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就深入分析原因,希望能夠被社會所重視!可怕的現狀 可怕的現狀 長期以來,中國製造都處於野蠻時代,企業主把流水線的效率演繹到了極致,工人則漸漸退化成一部機器或者一把大錘,但現在,流水線的這種極致遇到了瓶頸,年輕人越來越討厭進工廠,單調的工作逐漸被機器人和AI取代,於這種背景下,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高級技工」的重要性。 遺憾的是,中國製造浪費著大好光陰,不但沒有培養出更多的技工,反倒是吞噬了越來越多的美麗天賦。

相關調查顯示,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則是50%,而中國這一比例僅為5%,更可怕的事實是,30年前中國高級技工占比就是5%,這意味著,我們壓根沒有構建任何技工培訓體系,一潭死水而已。可憐技工,卑微的存在感 可憐技工,卑微的存在感 傳統觀念中對技術工人的偏見和戲謔猶存,職業教育難以吸引到優秀的生源,「選高校、棄技校」仍然是不少家長的共同選擇,部分用人單位對技工「挑肥揀瘦」的現象屢見不鮮+ 「選高校,棄技校」在多數人的價值排序中,技工教育仍然是相較於學歷教育的次優選擇。於是,在高校招生的篩選機制下,高分考生大都被高校「攬入懷中」,考不上大學的學子,退而求其次,才不得不選擇讀技校。

而事實上,通過技工教育同樣可以獲得體面的生活與人生的成功。 技工,尤其是高級技工對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很高,且無法只靠天賦完成工作,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練,於技能、心態、性格、環境都是非常大的挑戰,比如一些機器加工部門需要常年跟機械打交道,環境的氣味大、夏天熱、冬天冷、且容易出現工傷事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寧可蹲在辦公室里碼字,也不願意去嘗試學習相關技能,更不要提什麼攻克技術壁壘,變成先驅之類的想法了,更重要的是,在時下日益浮躁的大環境下,即便有些人立志在技術上尋求突破,也難以不理會外界的各種誘惑。

其實,中國技工缺少存在感,最重要的還是制度文化使然,因制度的不健全,中國人的投資觀念都是短平快,技工的存在感實在太低,社會更不會給予其應有的尊重。 正因如此,普通的人是絕難享受「產品在手中升華」之快感的,他們更享受搶別人女朋友的快感,於是如你所見,學校里、中小企業里都不推崇高級技工的培訓,應試教育中,學生專注書面指導和考試,硬背概念、強記公式、涉險考試構成了中國技校的全部生活,至於說實際操作或者試驗論證,大多數的學校因經費緊張而敷衍了事,要知道大學、技校中的年華是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學習慾望、精力、好奇心都是最旺盛的,我們卻慷慨地、毫無察覺地浪費這大好的生命,沒有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技能體系,也就難怪大學生找工作比上天還難了。

學校的環境不理想,起碼單純,而一些腐朽的企業則更加毀人不倦了,事實上,中國很多企業推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文化,鑽研技術的人常常得不到制度的賞識,在薪資待遇方面要遠遠落後於管理者,更畸形的狀況是,中國企業向來內耗嚴重,很多「勞心者」沒有把心思放到「育人」之上,而是放到「人玩人」之上,不懂創造式地開發利潤,就只能盯著固有利潤爭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個遍體鱗傷,技工的成長軌跡本就與這種制度文化相衝突,沒有存在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兒了,既然沒有存在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誰又願意靜下心來研究技術,中國技工漸漸退出了中央舞台。 尊重技術,善待中國未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經過實踐檢驗過的真理,亘古不變,中國社會、企業、學校剝奪了技工的存在感,終將會遭到報復,這種報復體現在產品溢價率低、人員離職率高、銷售困難、企業運營難以為繼等等,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開始了重新尋找工匠之路。

中國要想徹底解決「技工缺乏」的問題,需要從制度上進行徹底地改革,首先從學校開始,另外,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充分證明了「全民高學歷」的模式已經失敗,社會已然沒有必要以學歷區分對待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效仿瑞士、德國等已開發國家的做法:一般孩子在初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尋找「學徒機會」,跟著師傅修煉技藝,這樣學徒從15歲開始學習,到30歲左右需要面對家庭、生活壓力的時候已經出師,從而更遊刃有餘地掌控生活,更重要的是,這些高級技工沒有高學歷,但能獲得高收入,從而獲取社會尊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級技工的培養需要時間沉澱、需要制度文化的認可和保護,只有讓技工們有尊嚴、活得光鮮,得到應有的尊重,中國製造才有未來。

很多企業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辛辛苦苦培養出一個人才,轉眼間久離開了公司創業去了,有的甚至直接去了競爭對手的公司,特別是企業的技術型人才,培養周期長,金錢成本高,而只要有一些簡單的利益誘惑,就容易導致人才的流失,如何持續、有效的激勵人才,這是每個企業都要深思的問題。

企業為什麼要做股權激勵呢?

1.吸引和留住人才

2.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3.解決企業新老員工交替的困境

4.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形成長期戰略合作。

5.更好的與資本市場對接

6.解放老闆,讓老闆有錢有閒

7.解決企業的傳承問題

8.為了企業的長治久安

員工忠誠的不是老闆,而是心中的夢,沒有絕對的忠誠,只有彼此的依賴。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常人所追求的就是一個:名、權、利。給員工股權,他覺得自己也是老闆了,有面子了,心理肯定不一樣;有了股權,年底分紅,滿足了利益需求;有了股權,身上就有了一定的權利,滿足了權利的需求。沒有股權,員工覺得我永遠只是一個打工仔。

企業做的久的老闆都知道,10年前我們並不一定要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留住人才,因為那個時候所有的行業都處於暴力時期,那個時候有人口紅利,我們只用粗放式的管理就可以賺到錢,但是時間過去了,我們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我們從爆利階段到微利時代,網際網路放大了每一個個體的價值,現在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我們可以和任何一件事情對抗,但不能和趨勢對抗!

轉發此文後,私信0110,【有機會獲取】《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8aAfW4BMH2_cNUgbR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