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碗始創於1924年的豆花面,那味道讓多少成都人一直心心念念

2019-11-13     漫成都

小譚豆花,外地人一聽名字以為是專門賣豆花的,老成都人會告訴你,它實際是家麵館子。真實的情況是,它是一家既賣豆花也賣面、同時還賣多種老成都傳統小吃的老館子。

小譚豆花的前身,為鼎鼎大名的「譚豆花」,現由譚家的第四代傳人打理,是成都目前少之又少的、在味道和價格上既不坑外地遊客,也不坑本地人的良心老字號。

紹子豆花面

口蘑面

甜水麵


甜、咸豆花在此和解

西大街的「小譚豆花」是「譚豆花」第三代傳人譚冬生所開,從1988年8月經營至今,已有近28年歷史。因此,這家店也最為成都本地的吃貨認可。

不管是中午飯點、還是下午三四點鐘,店裡都經常都坐滿了吃飯的人,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有二、三歲小孩,用餐高峰期排隊、等位、拼桌是肯定的。好在店裡的員工大多手腳麻利,從下單到吃上飯,不會超過十分鐘

既然名字叫做「小譚豆花」,那豆花必然是這家店的特色。饊子豆花、牛肉豆花、冰醉豆花、豆花面是招牌,進店的客人每桌必點一兩份。豆花面,剛端上來還好,下筷子攪拌三兩下,那賣相,還真有種「黑暗料理」的即視感。如果你肯放下「看顏值」的偏見,勉為其難的嘗一口,麻辣味厚,保證很快就能幹下這一大碗。

饊子豆花

素豆花面

冰醉豆花和饊子豆花,一甜一咸,到底是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還真沒必要比較!譚冬生說他家賣了近百年的豆花,從未聽說有咸、甜之分,「各取所好,方為正道」。

等位的間隙,客人可以見識一下小譚豆花廚房的大場面:冰醉豆花幾乎是每桌必點,廚房櫃檯邊會提前準備好幾十上百個碗,一眼望去全是碗!碗!碗!

冰醉豆花

廚房的架子上,上下好幾層也是滿堆堆地放著調好料的碗。下面的師傅,抱著一大捆濕麵條,熟練的向鍋里拋。單手拿六個碗打料的師傅十多歲就在這家店裡幹活了。倒是上菜的服務員,個個都是三個大碗起端,工作效率極高。


一隻手拿六個碗打料,曾經是譚家料師的基準,不過因為衛生等原因,具備這項譚家技能的師傅越來越少,這家店也就這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店門口有一位90歲的老太太在賣蛋烘糕,味道並不好,可能眼神不太好還經常烤焦,但年輕人很照顧她的生意,排隊吃豆花面的時候,順手從她那兒買上一兩個蛋烘糕,權當支持老人自食其力。


小譚豆花=西月城豆花

除了西大街這家「小譚豆花」之外,2009年5月「譚豆花」第四代傳人譚固在青羊區大牆東街又開一家「小譚豆花」。2015年9月,在繁華的商業中心華興正街39號開了第三家。2016年3月,第四家「小譚豆花」更是開到了太原。

在「小譚豆花」店裡,吃貨們搞不懂他們為啥要掛三個招牌:「譚豆花」、「小譚豆花」、「西月城譚豆花」。腦洞大開的吃貨,有時候也會擅自揣摩這幾家店,到底哪家才是資格的老字號「譚豆花」?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譚豆花」的歷史。據現有資料記載,1924年資陽人譚光玉被抓壯丁,半路逃脫來到成都。為了營生,譚光玉在安樂寺挑起挑挑、走街竄巷買豆花和豆花面。(據記載,安樂寺原址就是現在蜀都大道上的紅旗商場,民國時期的安樂寺是個熱鬧的綜合市場,生意人都要趕安樂寺。)

有一定資金積累之後,他才在鹽市口坐堂開店。據老買主回憶,當時成都知名的麵館就兩家:師友面和譚豆花。「那個時候吃碗豆花面,才一角四分錢,買鹽市口附近的鋪面房,20餘平方只需近2000元。」譚冬生說。

1988年,作為譚家的第三代傳人譚冬生,在西大街重開「譚豆花」時,以「小譚豆花」的招牌來經營。2015年,第四代傳人譚固在開華興正街分店時,已經將「小譚豆花」的註冊商標改成了「西月城譚豆花」。但老買主和新客人並不知道「譚豆花」名字變來變去的緣由,所以,乾脆就掛起三個牌匾,讓客人一目了然。

三個招牌同時掛起也是壯觀


和食客互動最多的老字號

雖然第三代傳人譚冬生早已不再親自管店裡的事,但「小譚豆花」的官方微博和「西月城譚豆花」官方微信一向都由他親自打理,而且打理得非常有水準,言語間既有老一輩的嚴謹,偶爾也不妨老頑童一樣的活潑有趣。

通過這些平台,他有時候也分享美食、以及對美食的見解和老買主互動互動。比如,有人發微博說要去「小譚豆花」吃饊子豆花,他會熱心的轉發回覆說,「吃饊子豆花的道道:饊子既不可久泡,也不能攪合後放在一旁。俗話說豆花吃不胖、全靠吃個燙,要趁熱!」

但譚冬生親自打理微博、微信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搜聽大家的反饋,來抓「小譚豆花」的品質。年輕人們吃飯喜歡拍照,對味道和服務再評論幾句。譚冬生非常在意這些評論,稱讚的他會轉,吐槽批評的他也會轉,而且很認真的回覆處理意見。

網友吐槽說,老闆摳,大熱天的店裡不安空調。他回覆說,不是老闆摳,是店裡實在找不到放空調外機的地方。正事解釋完了,還不忘跟句俗語打趣,「買面的屁兒黑,巴不得天天下大雪,你以為我喜歡這麼熱的天嗦。嘻嘻」。

網友吐槽收銀的老太婆態度惡劣,店裡的衛生不好、店員扣了頭皮又去挑面,他以「小譚豆花」老闆的名義,向「受到傷害的顧客」表示,「誰砸我招牌,毀我聲譽,我就砸誰飯碗。」他對「小譚豆花」這塊成都名小吃的招牌的看重可見一斑。


/ 老買主必點 /

饊子豆花、冰醉豆花、豆花面、

甜水麵、粉蒸排骨

漫成都小編:manchengdu2019(微信)

商務合作:jinshanmama2014(微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8HTem4BMH2_cNUgND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