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京九高鐵中段,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長江相望,東連安徽,北接河南。是國家重要的衛生城市,也是繼武漢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讓我們從喧囂的都市生活中走出來,來看看這些即將被歷史淹沒的黃岡古村落,你也許會發現在這裡能找回另一個自己。
1 陡山村
紅安陡山古村落是鄂東大地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村落,而且還是明太祖朱元璋親筆題書的「開國天官里」,散落在中華大地上的陡山吳氏宗族兒女魂牽夢繞的故鄉。
庭院間隔,廊廡相連,布局嚴謹,渾然一體。正面牌樓有巨匾「家承賜書」、「吳氏祠」。屋頂均建有龍頭魚尾式飛檐,檐角掛有大銅鈴。門內右側有一精緻木樓為「觀樂樓」,樓頂有彩畫《八仙圖》、《太極圖》、《大禹耕田》、《文王訪賢》、《群英會》、《漁樵耕讀》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逼真。
樓檐木雕《武漢三鎮》,全長9米,畫面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且工藝精湛,立體感強。正殿兩旁有數米長的《百鼠圖》木雕,造型與雕刻工藝水平頗高超。祠內還有一些陶塑、石雕等。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祝家樓村
祝家樓村莊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東西兩側群山環抱,建築布局為3條平行巷道構成,每條巷道住有居民5―7戶,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間,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
祝家樓村居住的多為祝氏後裔。據《祝氏家譜》記載,元末明初,祝氏祖先跋涉千里,自江西遷往現址,歷600餘載,至今綿延23世。祝家樓村古民居、古巷道歷600餘載,至今多數保存完整。
湖北紅安縣華河鎮祝樓古民居始建於明朝中期,至今五百餘年。因古貌猶存,近年被黃岡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得到了當地文物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古居南面修建有祝氏宗祠,祠堂門上四個大字「太原家廟」。據說先祖們當年深受「光宗耀祖」「榮歸故里」等儒家思想的影響,建起了這些古民居。
祝家樓村位於湖北省紅安縣,村莊坐北向南,依山傍水,東西兩側群山環抱,建築布局為3條平行巷道構成,每條巷道住有居民5―7戶,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間,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
3 泉塘村
泉塘村距武穴市武穴城區只有幾公里,因擁有仙姑山景區而知名。
仙姑山上,還有始建於隋朝的聞名鄂東的仙姑寺,現修葺一新。仙姑殿,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大殿古樸典雅,是一座完美的古建築。玉佛殿是仙姑寺主體建築之一,殿內供奉湖北省獨有的三尊玉石大佛。從山下到仙姑殿,有365級台階相通,據說遊客由此攀登,可一生平安。
仙姑山頂,即可見到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石城,以及抗日戰爭時為保衛武漢設置第二道防線所挖的戰壕。
4 同心村
同心村是百家園三村的中心地帶,百姓進出大山皆由同心村經過,故「橋頭」一地甚是熱鬧,被戲稱為「梅川的三眼井」,那裡有商店,修理鋪,小吃店。
「八里崖隧洞」:位於同心村境內,全長880米,寬5米,高5米,是進出百家園的唯一通道。亦是進入「層峰山景區,「龍珠峽漂流」的必由之路。1974年,百園三村人民發揚「紅旗渠」精神,一釺一錘人工開鑿,歷時八載,於1982年勝利貫通。
同心村是百家園三村的中心地帶,百姓進出大山皆由同心村經過,故「橋頭」一地甚是熱鬧,被戲稱為「梅川的三眼井」,那裡有商店,修理鋪,小吃店。
5 商子塆村
商子塆古村落,位於黃梅縣城以北40公里處的柳林鄉境內。據《商氏宗源》 載:唐朝時期,浙江淳安的商姓先祖來本地為官,自此繁衍至明朝,其中一脈避禍至黃梅沙子頭與楊山交界處落地生根。
700年來,他們篳路藍縷,接力耕山開地成商子塆,現積29世,已有136戶人家,全是商氏後裔。
四面環山的村落里,清一色江浙風格的石門木窗、土磚青瓦的老宅經過時光的沉澱,牆體泛出斑駁之色,整個村子坐北朝南,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商子塆古村落,位於黃梅縣城以北40公里處的柳林鄉境內。據《商氏宗源》 載:唐朝時期,浙江淳安的商姓先祖來本地為官,自此繁衍至明朝,其中一脈避禍至黃梅沙子頭與楊山交界處落地生根。
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