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勤儉節約,阿拉善這群萌娃是認真的

2020-09-11   阿右旗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厲行勤儉節約,阿拉善這群萌娃是認真的

節約是永不過時的美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光碟行動手牽手

勤儉節約心連心

快看阿拉善萌娃

是怎樣厲行節約噠!

9月4日中午,記者來到阿左旗第四幼兒園,看到學校走廊里貼著愛惜糧食的圖畫。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午餐前,大班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背誦古詩《憫農》。

飯菜端來,老師一邊介紹當天的菜品,一邊告訴小朋友們要勤拿少取。被老師告知可以開飯後,小朋友們排隊依次取菜,老師不時提醒大家要「拿穩勺子」「排好隊」。據該園園長霍曉箐介紹,每餐飯前老師都會介紹當餐菜品,告訴孩子們不要剩飯。為了培養大班孩子們的自主意識,孩子會自己盛飯取菜,大多數孩子都能做到勤拿少取,不剩飯、不浪費。

小朋友依次排隊取飯

「小、中班的孩子由老師盛飯,剩飯、挑食的現象偶爾會發生,老師會問清楚剩飯的原因,儘量哄著吃完。大班的孩子們都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生活,剩飯或者挑食現象很少。平時,老師們大多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糧食的生長,再通過『爭做光碟小達人』的活動,誇讚表現好的孩子,用榜樣的形式引導其他孩子。」霍曉箐說。

圖|萌娃吃飯

下午4點半,阿左旗百果奇林幼兒園的孩子們到了用晚餐的時間。記者在該園中班看到,孩子們安靜地坐在小桌前等待老師分餐,老師為每人只盛大半碗飯和少量菜,有的孩子們吃完後表示還想吃,老師會詢問飽腹程度,酌量增餐。飯後,記者發現孩子們都沒有剩飯。

「孩子們吃飯時教育他們不撒飯、剩飯,飯前背詩,飯後檢查,讓他們養成不剩飯的好習慣。我們通過『面工坊』課程讓孩子親手做食物,了解糧食的由來,體會勞作的不易,讓他們從小有愛惜糧食的意識。」該園副園長鄔莉說。

記者在走訪幼兒園時發現,各幼兒園都按照教育部門「三愛三節」的要求,將「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內容納入德育課程中,作為日常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幼童們的習慣。同時,通過培養幼童們節約糧食的意識,進一步影響父母和親人,由小及大,形成全社會倡導節約的良好氛圍。

來源:今日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