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撲面來——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紀實

2021-03-02     東平縣廣播電視台

原標題:一湖碧水撲面來——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紀實

一湖碧水撲面來

——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紀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近年來,東平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省委劉家義書記以及省委、市委對東平湖保護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堅定「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戰略,聚焦東平湖周邊環境整治,高標準規劃,硬責任壓實,強措施推進,舉全縣之力打造東平湖區域生態高地,精心描繪出一幅山水相融、水景共生的綠水青山畫卷,讓一湖碧水撲面而來。

東平湖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是黃河下游唯一的蓄滯洪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和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更是東平80萬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湖。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利益驅使,曾經的東平湖濫捕濫撈、亂圈亂占、亂采亂挖、亂停亂放等各種亂象屢禁不止,漁業資源瀕臨絕境,網箱網圍面積一度占到全部水域的55%;過度投餌養殖,造成水質污染,富營養化嚴重,浮游生物和野生魚類銳減;亂圈亂占公共湖面,引發各種社會不公,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踐行生態理念,守護綠水青山

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李干傑高度重視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次親臨東平湖進行調研,並召開專題現場推進會,為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指明了方向;市委書記崔洪剛,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濤多次親臨現場辦公,對東平湖生態環境整治提出明確要求,做出具體安排和部署。東平縣委、縣政府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把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重大的歷史工程、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成立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集聚各部門力量,全面打響了一場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曲鋒等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把東平湖生態環境治理牢牢記在心上,抓在手上,並親臨一線調研指導、督查督導,全力推進工作有力有序開展。指揮部全體人員始終盯緊靠死在工作的最前沿,按照各自分工,敢啃「硬骨頭」,勇搬「攔路虎」,拼上豁上,攻堅克難,將整治工作落實到每一環節、每一細節,不達目的不罷休,直至全勝方才收兵,形成了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唱響了一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大合唱。

思從高、謀從遠、力從實

東平縣堅持「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沒規劃不開發」的原則,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先後借鑑雄安新區、千島湖發展理念,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標準編制了《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對東平湖及周邊保護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構建「山水湖城」協同一體的空間發展格局,為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供了指導和遵循。制定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東平湖保護管理的意見》《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關於建立環東平湖路域環境日常監管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對東平湖生態環境整治和保護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安排,將發展註腳歸根於「一湖碧水」,瞄定「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這一目標,以清網凈湖、餐船取締、環湖生態隔離帶建設、砂場清理、拆違清障、菹草清理、船隻整治、沿湖村居環境整治、沿湖路域環境整治等九大攻堅行動為抓手,拉開了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大幕。

一是清網凈湖。堅持「漁民自清、鎮村幫清、依法強清」原則,全民發動,上下聯動,全面取締湖內人工養殖。累計清理網箱網圍占用水面12.6萬畝,清除網箱6.7萬架、網圍8萬畝,拆除投餌機3000餘台,銷售湖內存魚3228萬斤,東平湖不見了「竿連竿」,重現了「水連天」。二是餐船取締。從消除東平湖內流動污染源入手,鼓勵湖區餐飲船隻主動退出,強力取締湖區餐飲船隻,拆除污染水體的餐飲船隻21艘,取締東平湖周邊違規餐飲場所79家,讓東平湖「水上船家」成為歷史。三是環湖生態隔離帶建設。為有效劃分沿湖居民生活區與東平湖分界線,最大限度降低對湖水污染,引進全國知名綠化設計公司,秉承科學生態規劃理念,全力打造湖東20公里生態隔離帶綠化工程,謀劃實施了總投資3.46億元、17.03公里的湖西生態隔離帶道路工程,以及南大堤23.6公里生態綠化帶建設,在臨水側修建綠色生態慢道,並同步實施植草防護、行道樹綠化等工程,打造環湖生態風景線,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全力構建起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防護林體系,讓「髒亂差」變身「潔凈美」,打造最美環湖「綠色廊道」。四是砂場清理。以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為原則,堅決打破利益藩籬,強力開展砂場集中整治行動,清除環湖沿河砂場109處,銷毀大型涉砂船隻370艘,讓「沙山」變「水景」、沙土堆變湖岸線。五是拆違清障。針對湖岸線兩側廢棄建築、陳舊設施、遺留場地等問題,進行拉網排查,逐個梳理,共清除環湖路違章建築281處、1.8萬平方米,搬遷沿湖村莊49個、13773戶、44974人,有效破除了東平湖的觀瞻障礙,維護了東平湖生態環境安全。六是菹草清理。以科學促治理,組織人力、物力全域清理湖面菹草和漂浮物,共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3萬餘噸。同時,大力實施「以魚保水」「以魚治水」工程,連續多年實施科學增殖放流,今年投放優質魚苗1130萬尾,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在沿湖水域科學種植水生植物,改善和優化了東平湖水生植物資源,讓東平湖更精緻、更靚麗。七是船隻整治。加大沿湖船隻規範整治力度,清理殭屍船隻575隻,取締「三無」船隻1530隻,科學設置船隻停泊區域,規範漁船擺放4500多艘,實現了湖邊各種船隻的規範有序管理和停放。八是沿湖村居環境整治。以提升沿湖村居生態環境為抓手,大力開展沿湖村居污水處理、垃圾亂堆、道路衛生等問題,堅決杜絕亂倒、亂放、亂埋垃圾行為,實現人水和諧共生。九是沿湖路域環境整治。建立了120人的沿湖路域保潔隊伍、230人的沿湖生態園林管護隊伍,並投資600餘萬元購置了洒水車、垃圾箱等保潔設備,建立起了長效保潔機制,構築起強有力的生態安全保障,讓一湖碧水和綠水青山成為東平人民永遠的幸福和驕傲。

標本兼治,治本更重於治標

東平縣從長久管、管長久出發,將東平湖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明確方向、明確目標、明確責任,統籌聯動,聯合公安、交通海事、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等部門執法力量,成立聯合執法隊伍,在沿湖沿河鄉鎮設立了4個執法中隊,構建起常態化的聯合執法監管體系,為東平湖生態環境的長治久安和沿湖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的執法保障。同時充分發揮交通、市場監管、旅遊、農業、執法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指導作用,形成「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東平湖綜合管理長效機制,構建起東平湖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堅強後盾和制度保障。

風正潮平,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面對未來,東平縣將始終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基本原則,以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統領,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推進生態立縣、農業強縣、文旅興縣、康養富縣進程,百尺竿頭再進步,大步向前不停息,向著「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全速奔跑,全力書寫東平湖保護管理的新篇章,將「一湖碧水」打造成東平靚麗的「金字招牌」,讓東平湖的明天更美好。

一湖碧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qip8ncB8MnI47Ijpw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