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等餐飲業悄然漲價了,這什麼情況?是想報復性回補虧損嗎?

2020-04-09     優淘邦

今年年初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因餐飲業具備出行與聚眾屬性,餐飲業首當其衝受到重創,整體損失顯而易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有些地區甚至更高。相比去年春節期間,有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大多數餐飲業都不同程度受損。

目前已經復工復產多日了,但餐飲行業還沒有完全恢復到平時正常水平,甚至還沒恢復六成的客流量,並且還由於縮短經營時間、控制顧客數量等防控措施,由於店租人員水電等固定費用攤在那,餐飲業門店運營成本相應被抬高,餐館經營陷入不開張「愁」、開張了更「虧」的困局。據悉有統計數據顯示,5%的樣本企業帳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再過3個月;表示現金流儲備豐厚,且能支撐6個月以上的樣本企業占比僅為16%。

面對壓力與損失,有些餐飲門店為了撈回損失,各餐飲業各顯神通,海底撈等餐飲業悄然漲價了,其漲價消息也成了熱搜,有網友紛在網上紛貼出各餐飲業的漲價信息:海底撈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米飯7塊錢一碗;小料一碗10元。西貝莜麵村的外賣菜單上,土豆條燉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知名奶茶品牌「喜茶」的同款產品與之前相比也上漲了2元,連一些小吃店,也悄然漲了一二元。還有很多,不一一例舉。


對海底撈漲價,有些人許久未踏進飯店大門,本想滿懷熱情吃一頓滾燙火鍋,卻發現蔬菜調料紛紛貴了,心裡不痛快;對此,海底撈方面昨天回應稱,漲價確因人力、採購及消毒熱毛巾的更換頻率等成本增加。因為出於疫情防控考慮,現在門店的營業時間減少,門店內桌椅間隔在1米以上,小桌1-2人,大桌不超過4人,因此開放餐位較少,這無疑增加了餐飲門店的運營壓力,營收也無形中下滑了許多。翻台率下降、客流減少這是目前餐飲店的事實,為增加收入,海底撈等餐飲店往往會選擇提高客單價來增加營收。有網友戲謔: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


海底撈等餐飲店漲價的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想在短時間內,報復性補償損失,變相將疫情損失轉嫁給消費者。既然客流量減少了,提高客單價,似乎就成了餐飲企業的不二選擇。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髮消費券,鼓勵消費。堂食剛剛放開,餐飲行業就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那餐飲企業「自救」,靠漲價行不行?

漲價是一把雙刃劍,漲價可以迅速補血彌補前段時間的虧損,但不利因素更多,疫情期間大家的收入也受到影響,對漲價會變得更加敏感,漲價可能導致民眾更加捂緊錢袋,「你可以漲價,我可以選擇不來呀!」,代表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聲,漲價後恐怕就不會去吃了。實體經濟不振,餐飲行業到急著挽回損失,漲價沒人吃了會形成惡性循環加快破產的節奏,或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倒閉先到。餐飲業漲價,必須充分權衡自身、市場與消費者三者利益,尋求最大公約數,尤其需要把握好漲價的度。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通過漲價變相讓消費者買單。

疫情之後,人們對食品安全衛生以及外賣的美觀度、便捷度要求提高,更關注健康。餐飲行業自救刻不容緩,但方式可以多樣。就在海底撈等宣布漲價的時候,肯德基、麥當勞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大行其道,據悉消息一出,聞訊而來的消費者蜂擁而至,搶得肯德基麥當勞小程序崩盤。網友們感慨,在這特殊時期,物美價廉才是王道,這確實可以借鑑的。

漲價是商家的自由,但漲價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客戶的流失也會刺激其他企業跟風上漲形成惡性循環,最終消費者用腳投票。疫情期間說的自己慘兮兮,現在又這麼按捺不住!現在不更應該薄利多銷麼?不要貪眼前那點利益,不怕得不償失嗎?

​現在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油價下跌,人工工資在下降(普遍的在減薪),部分地方租金在減免,所有成本都在下降,這到底是什麼在上漲?在當下共克時艱的特殊時期,餐飲行業應當慎重考慮漲價。比起用價格上漲來彌補一時虧損,餐飲企業更該增強的,是尋求多變盈利模式的能力,提高服務做好內功,否則只有報復性倒閉。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iFLYHEBfwtFQPkd3Y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