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講台到「線上」泰安「空中大課堂」交了優秀答卷

2020-03-11     大眾網泰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田陽 王小涵

2月10日,泰安市「空中大課堂」正式上線開課,對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假期線上學習輔導、生活指導等教學服務。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泰安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全市線上教學工作,對延期開學期間線上教學服務做了系統謀劃和全面安排,將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統籌協調、科學安排、分類推進、精準指導,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平台全覆蓋 課堂不「掉線」

線上學習,最重要的是線上平台的保障。為適應廣大學生家庭的不同條件,泰安市「空中大課堂」採取了多種不同的媒體和平台推送方式,網站版、手機版和電視版全部覆蓋,方便學生使用。部分網絡平台提供在線答疑功能,邀請諸多中小學一線名師入駐,進行上線答疑。各學校和班級依據每天的課程安排,相關學科教師會通過QQ、微信班級群等方式定時進行網上答疑與指導。

泰安師範附屬學校2009年自主研發的「在線班級」網絡平台,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發揮了突出優勢。泰安師範附屬學校校長姚宗嶺介紹,「在線班級」網絡平台有七大優勢,每個班級可開設不同的欄目設置和定義不同的風格主題,班主任有權對成員的權限做不同的設置,班級定義自主化;班級內有學生、家長、親友團,還有教育專家等,構成了社會化學習的氛圍,參與成員社會化;教師可通過在線檢測、回復、評分、獎勵、班級即時通訊、評價、在線批註等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交流,而不用跨越到新的平台,教師指導多樣化;學生和家長可在班級內看到更好的學習榜樣,也可以申請到其他班級學習,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激勵,學生的學習有了成就感,學習變得很有趣味,學習方式激勵化;不同於其他平台的雲存儲,所有數據均保存在學校機房,保證了數據的安全、隱私和快捷,數據存儲本地化;從學生、家長到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及學校領導等,分別賦予不同的管理權限和職責,教育管理組織化;已畢業的班級將會永久存在和開放,學生畢業多少年後都會在這裡找到他們當年的足跡,永不消逝長效化。

為保障學生線上學習平台有序運行,泰安師範附屬學校電教中心通過IT運營商提高線路帶寬,整合現有線路資源,優化機房伺服器系統,提高伺服器的效率和冗餘空間;面向不具備電腦操作條件的學生,增強手機版「在線班級」的訪問能力。電教中心會根據學生在線活躍度形成大數據,每周一次反饋給學校,既能讓學校了解全體教師的在線輔導情況,又能確保教師能夠準備把握學生線上學習情況,並以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輔導。前期,學校500多名教師按照分工全學科在家認真備課,精心製作微課、梳理整合防控小知識、室內操視頻和專注力小遊戲等豐富多彩的精品課程資源,並上傳到「在線班級」,為學生提供下載使用服務。2月10日,學校校本部、大安小學、岱溪學校、碩元學校和雷鋒學校等5個校區(分校)近5000餘名學生分別在109個在線虛擬班級完成網上集結。

講台到網絡 教學「不打折」

有了線上教學平台的有力保障,學生可以多元化地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網課學習。而這期間,師資力量也成為「空中大課堂」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教師也把講台從課堂搬到了網上。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直播、錄播、資源包、直播+錄播、直播+資源包、錄播+資源包、直播+錄播+資源包」等方式,在全市線上教學中應運而生。

居家學生如何獲得優質的學習資源非常關鍵,泰安市教育局統籌組織全市特級教師、齊魯名師、泰山名師、教學骨幹,錄製涵蓋中小學各學科、各學段的視頻資源,多種途徑,將資源推送給全市所有中小學生。同時,每位老師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素材性資源和原創性資源」進行整合,按照「一課一得」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微課程(視頻)、課件、練習、試題、試卷、實驗設計、教學素材等,形成一個個「基於學時的課程資源包」,供學生學習時選擇使用。這樣的資源集成辦法走在了全國前列,內容多樣,營養豐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選擇。

為了保障線上教學的有序進行,泰安市各大中小學校老師提前進行了網絡教研,針對班上學生進行個性化課堂設置,對於其薄弱環節以及疑難知識點進行著重強調和補充。合理確定授課和作業內容,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反覆打磨教學環節設計,把每節直播課打造成經得住回放觀摩的精品課例。制定線上教學方案,嚴格按照課程與課時計劃指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任科教師進行實時在線互動指導,提供輔導答疑,進行作業批改。

泰山學院附屬中學七年級歷史老師武洪梅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學校明確規定教師們不可一味照搬其他教師的優質資源,要求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打造所學課程,在這個基礎上,學生也較容易接受,反饋的滿意度也較高。不僅如此,我們還會結合學科特點在課程中滲透防疫知識,將在防疫一線的醫生護士以及當地的典型人物帶入課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時代感與民族性。」除此之外,針對「空中課堂」進行時,教師無法看到與聽到學生聽課的實際情況,無法掌握學生的狀態的問題,教師需要深入淺出的講解清楚知識點,並且提前預知每堂課的疑難點,在錄課時通過短時間停頓、明顯提示以及細心詢問等方式,給學生們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消化,做到以生為本,實事求是。此外,教師課後及時與學生或家長進行連線,獲得學生反饋和意見建議,並將其結合進下一次錄課中,做到課程質量不斷完善與提升。

居家更科學 課程不單一

平台、師資優化,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一校一策」的實施方式,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使「空中課程」設置更科學。各學校在確保學生高效學習、勤勉不輟的同時,合理安排學生網上學習和生活作息,嚴格限制網課時長,指導學生制定居家學習計劃。

居家學習,要研究適應每個學生的「精準教育」策略,為學生打造學習行為更完善、學習方式更多元、學習內容更具向的在線學習閉環,從而為線上教學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岱嶽區開元中學校長王玉斌介紹,學校在對學生居家學習內容推送上,整個課程供給去同質化特徵,從過去的學生圍繞學校轉,轉到課程供給圍繞學生的需求轉,教師將成為學生的「營養調配師」和「線上速遞員」。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組織教師及時對學習內容進行生活化、趣味化、體驗化、項目化、產品化重組,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最優化。「我校對音樂、美術、體育、STEAM等課程內容的整體設計,就形成了疫情防控期間的『五化』教學規劃。音樂教師側重組織學生學習『加油武漢』手勢舞,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體育教師將體能訓練項目進行細化,形成專題教學視頻,供學生有序學習鍛鍊;美術課程,側重於讓學生動手畫、動手剪、動手塑,完成『加油武漢』創意手工製作,指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悟,著力培養審美情趣;STEAM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利用家中常見的材料,完成『硬幣創意魔術盒』,增添了學習趣味性。」

岱嶽區開元中學建構「生命教育、愛國教育、勞動教育、生態環境、英雄教育」五大居家課程,組織骨幹教師精心製作微課資源,優選學習素材,形成五大居家課程學習序列,為學生建造多彩的居家「課程超市」,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生命教育課程,從珍惜生命、認識自己、保護家人、尊重他人生命四個板塊設計,其中,學校與武漢成豐學校學生共同開啟「心連心」聯誼活動,有60餘名學生分別與對方建立聯誼群,利用雙休時間真誠交流,互幫互助,共話生命真諦。愛國教育課程,從唱國歌、收看新聞聯播切入,聚焦科學面對國家的優勢和困難、正確表達對祖國的愛;勞動教育課程從每天一次家務勞動安排開始,比如進行疊被子、洗碗筷、摘青菜等勞動,重在參與,貴在堅持;生態環境課程,緊緊圍繞認識自然、尊重自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展開;英雄教育課程,由班主任牽頭組織班級大討論,交流如何看待英雄、如何敬仰科學家等話題,讓每一位學生參與互動,使教育自然而然發生,同時又生動活潑,耐人回味。

此外,為著眼鑄魂育人,泰安市教育局還研發了「思政課微課堂」資源。將「疫情防控」轉化為「思政金課」的方法、路徑與載體,在課堂教學中傳遞堅定信心、講述感人故事,引導學生在關注現實中與祖國共同成長。從全市高中、初中、小學思政優秀教師中選拔名師,從10個方面分別錄製「思政課戰『疫』微課堂」,打造「思政課、社會課、人生課、法治課、公民課」為一體的綜合課堂,增強立德樹人效果。

泰安市「空中大課堂」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行,使學生在疫情期間能有效、便捷地學習,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對泰安市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也架起了師生、家校之間在疫情期間溝通交流的橋樑,讓廣大師生和家長享受到真正的實惠,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全市疫情防控做出貢獻,也為「停課不停學」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hWjynABgx9BqZZIWh-j.html